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2-06 05:25:53
導語: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結合農村教育的現狀,討論了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積極爭取黨政領導重視,主管部門支持;注重理念先行思想;加強學習,提升教師素質,樹立良好師德;構建多元化的培訓模式;加強城市教師對農村小學的支教力度。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資金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與“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城鄉教育硬件設施差距逐漸縮小,但農村小學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作為扎根農村小學教育的一線教師,筆者就實際工作談一些自己的見解與思考。
一、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
(一)辦學資金不足
農村小學資金不足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瓶頸。以某中心小學2007年取暖問題為例,財政補貼取暖費為5000元,一噸煤的單價為580元,大約購買9噸煤。該校有7個教室、11間宿舍、1個供水茶爐,一個冬季可用煤18噸,缺口9噸,短缺資金5000多元。學校只好從辦學經費中補貼予以保證取暖和供水,這種拆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導致學校資金越來越緊張,辦學條件不能很好改善。辦學經費預算過低,教師培訓、學校辦公條件不能得到保障。
(二)師資缺乏,生源流失加劇
隨著城市教師的擇優錄取與民辦學校的快速發展,許多農村優秀教師走進了城市,農村小學教師資源流失情況加快。農村小學中計算機、音樂、美術等專業任課教師缺乏,教師多為兼職,許多學校出現教學設備只是擺設的現狀。此外,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涌入了縣城,子女隨其父母也進入了城市,農村生源大幅減少。
(三)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部分處在教育第一線的農村教師自身學習意識不高,影響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忽視自身學習,缺乏創新意識和外出培訓機會,教育思想觀念不能與時俱進;部分農村小學教師總認為自己持有的學歷足以應對小學教育,而沒有認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只追求分數,而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培養[1]。
二、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策略
第一,積極爭取黨政領導重視,主管部門支持。面對現階段農村學校教育現狀,各學校應努力工作,爭取各界力量,形成獨特的辦學模式,創新發展,使學生、家長、社會各界認同學校發展前景。第二,注重理念先行思想。教師要轉變教學只為升學服務的教育觀念,培養其現代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轉變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指標考核學生水平的質量觀,轉變只有成為大學生才是人才的人才觀。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特點和優勢,努力培養其成為不同領域的高素質人才,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2]。第三,加強學習,提升教師素質,樹立良好師德。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提升教師素質,不斷充實自己。同志曾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文化知識、作風儀表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應以身作則,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此外,教師也應注重自身的行為、素養、儀表、氣質等方面的提升,對學生要保持愛心,時刻關心,增進師生關系。第四,構建多元化的培訓模式。由于教師的學歷和素質不同,培訓模式也應多元化。在培訓教師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和目標,個性化培訓,因材施教,使培訓具有獨特性。一是注重“學科帶頭人”培養。指導師應認真分析學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兩年期限的培養計劃,計劃中要涵蓋個別學習和指導的方案,日常的教學咨詢及課題研討,努力挖掘學員潛在的創新能力。二是注重“青年教師”培養。在青年教師方面,學校應堅持“著重基礎、突出教法、引入科研”的培訓原則,引導、安排青年教師一起上課、聽課和評課,并做教學后記,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獲取的有益信息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分析,為課題研究打好基礎。三是注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員”培養。安排遠程專干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可選用個人輔導和集體培訓的方式,使教師盡快掌握遠程系統操作技能并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第五,加強城市教師對農村小學支教力度。要緩解城鄉教育差距,就要加強對農村小學的支教工作力度,建立長效機制,精心挑選屬于精兵強將的骨干教師深入農村小學中,要確實將支教人員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帶給農村學校教師,使教育共同發展。
三、結語
農村小學教育前路漫漫,需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更新觀念,正視困難,用良好的工作作風與扎根山區的奉獻精神去撐起農村小學教育的藍天。
作者:陳王軍 單位: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橋鎮鄉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韋志杰.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07(21):12-13.
[2]李世莊.改善村級小學辦學條件是當務之急[N].教育導報,2003-01-17(5).
- 上一篇:小學教育觀的轉變
- 下一篇:小學教育中教育懲罰問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