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教育在農村非學歷教育中的應用
時間:2022-01-14 09:41:21
導語:遠程教育在農村非學歷教育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疆農村居民對非學歷教育需求的擴大,現有集中授課模式的不足已日益突顯,研究如何將遠程教育應用于新疆農村的非學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介紹了以遠程教育為核心的新疆電大系統的基本情況;然后以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為例,介紹了該地區的非學歷教育狀況;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如何將遠程教育應用于新疆農村非學歷教育,并對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電大系統;遠程教育;非學歷教育;富蘊縣
1新疆電大系統基本情況
新疆電大系統是以遠程教育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點構成上,由新疆電大、地州市電大、縣電大(工作站)和行業教學點共同構成,覆蓋全疆15個地州市,遍及85個縣市。在媒體構成上,采用計算機網絡、衛星電視等現代傳媒技術,運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等多種媒體進行遠程教育的開放性高等院校。在辦學形式上,以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為主要辦學形式,從而形成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化、開放式、多媒體的教育教學服務體系。從教學點在各地州市分布情況來研究教學點的覆蓋率。由圖1可知:烏魯木齊、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區等10個地州市教學點覆蓋率均為100.00%,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覆蓋率分別為66.67%、66.67%、83.33%、87.50%、88.89%。綜上計算,在全疆范圍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除外)新疆電大系統教學點的覆蓋率為91.95%。
2富蘊縣非學歷教育狀況
非農收入對改變農民生活質量起著關鍵作用,而入職企業是增加農民非農收入的有效途徑。以增加農民非農收入為目的,來研究非學歷教育項目。由圖2可知:從2008~2013年六年時間,在阿勒泰地區,富蘊縣企業數位居榜首,同時企業數相對穩定,因而選擇富蘊縣作為研究對象。
2.1富蘊縣非學歷教育開展狀況
富蘊縣利用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非學歷教育資源)這一平臺整合了縣黨校、電大、農機校、農廣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等培訓資源,同時也是阿勒泰地區唯一一所集培訓、鑒定、發證、就業為一體,以礦業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實訓基地。先后開設了電工、電焊、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汽車維修、旅游服務、客服餐廳服務、烹飪等20余個培訓項目,促成與山東藍翔技校、西安技師學院、石河子技術學院等15所技術院校的聯合辦學。同時,為解決企業對雙語人才的需要,該縣通過發揮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的力量和資源,加強了雙語培訓和實用語言培訓,通過培訓基本滿足了企業用工需求。
2.2富蘊縣農村勞動力及受教育程度狀況
富蘊縣轄6鄉4鎮71個行政村和10個社區,居住著漢、哈薩克、維吾爾等23個民族,總人口11萬,農村人口63290人,勞動力總數30934人,富余勞動力11942人。勞動力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素質、科技素質、經營管理素質。文化素質是農村勞動力素質的關鍵,而受教育程度是反映勞動力文化素質的主要指標。
2.3富蘊縣農村勞動力參加非學歷教育狀況
在村民文化水平低又無專業技能前提下,富蘊縣為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開展各類培訓班,這樣不僅使農民掌握了一門技能,而且增加了農民的非農收入。
2.3.1抽樣調查非學歷教育內容及培訓情況。根據抽樣的585名富余勞動力樣本,經統計557人參加過培訓,占勞動力總人數的95.21%;但參加的培訓項目有限,多數為第三產業。
2.3.2通過非學歷教育使農民創收情況。富蘊縣在有針對性地開展非學歷教育同時,又緊緊圍繞金昊鐵業、廣匯集團、凱禹源集團等大企業項目的落戶和用工需求的增加,開設相應培訓項目來滿足用工企業的需要。據統計,2012~2014年轉移人次、人均收入和勞務總收入分別增長了14.59%、16.29%和112.70%。
3將遠程教育應用于非學歷教育的構建
通過調研百余農戶和富蘊縣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得知:富蘊縣開設的非學歷教育項目,在培訓形式上不能完全滿足學習者的需要,主要表現在培訓地點和培訓時間不具靈活性。目前,富蘊縣非學歷教育以集中培訓形式為主,難免會出現因距離問題而導致的交通不便和時間的浪費。學習者時間的碎片化,集中學習時間的統一化,兩者勢必會產生矛盾。通過調研發現:多數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只能在農閑時做些零工,如揀野蘑菇、在周邊農田打短工等,冬天通常在家附近尋找打工機會。對他們來說,一年當中相當多的時間處于閑置狀態,但時間比較分散;他們希望能利用閑暇時間學習一門技能,拓寬就業渠道,但因交通不便,不能長時間離開村子等原因,而不能如愿以償。在分析調研材料基礎上不難發現,培訓地點和培訓時間的不靈活,制約著富蘊縣非學歷教育規模的擴大。在這一背景下,將遠程教育應用到該縣的非學歷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現有教育的不足。而將遠程教育應用于非學歷教育項目,首先,要借用電大系統已有的適用于非學歷教育項目的教學資源;其次,建設非學歷教育項目所需教學資源;最后,通過電大系統的服務渠道來推廣教學資源,進而達到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目的。
3.1教學資源
目前,電大系統可通過三種途徑為富蘊縣現有非學歷教育項目提供教學資源:一是電大系統已有資源,二是根據需要自制資源,三是與相關部門機構合作實現。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資源目錄索引、媒體資源、課件資源、常見問題解答、文獻資料等。①資源目錄索引,在電大原有的網絡教學系統平臺上,增設非學歷教育平臺。該平臺是師生學習互動的主要平臺,在該平臺內需開設平臺使用指南、開設項目查詢、項目學習流程、項目資源、項目論壇、問題咨詢、項目負責人查詢等欄目,通過點擊相應欄目可以迅速找到所需信息。②基于非學歷教育學習者的特點,媒體資源應以圖形(圖像)、音頻、視頻資源為主,文本資源為輔。③課件資源以微課形式呈現,針對所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講解,方便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進而起到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④在學習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解答通過項目論壇、QQ、微信、電話、郵箱等形式來實現。⑤文獻資料可通過登陸國家開放大學圖書館,來實現在國開學術、中國知網、維普期刊文獻、萬方知識服務平臺等數字資源的檢索。
3.2服務渠道
服務渠道是利用遠程教育開展非學歷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是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資源、人員和設施的支持服務,以此來幫助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進而實現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順利完成。本文的服務渠道,主要指電大系統的教學點、網絡平臺以及云教室三個方面。新疆電大系統教學點覆蓋了全疆91.95%的縣(市),形成了遍布新疆城鄉的系統優勢和較完備的教學網絡。依托該網絡提供的信息,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各類非學歷教育項目,而且可以有效地規避網絡世界給學習者帶來的不踏實感。在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在線學習平臺”學習,不僅解決了師資緊缺的問題,而且解決了農民出門學習難的問題。通過網絡學習有利于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可將身邊的相關案例以聲音、圖像、視頻等形式上傳至網絡,與老師同學共享,進而來促進師生間、同學間的相互借鑒和點評。因而,與集中培訓相比,網絡學習更具生機和活力。探索非學歷教育的技術創新和環境需求,是國家開放大學建立云教室的重要目標之一。新疆電大系統作為首批云教室示范點,為依托遠程教育開展非學歷教育提供了先進的技術設備支持。新疆電大對云教室的運用處于摸索階段,就目前運用情況看:①可以彌補視頻課件不具備的實時性、互動性(替代時互動)、有針對性等不足;②與集中面授相比,可以解決師資短缺、成本較高等問題??傊平淌易鳛橐环N新型授課媒介,推動了遠程教育形式的進一步發展,進而服務于非學歷教育。
4遠程教育應用于非學歷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4.1遠程教育應用于新疆農村非學歷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①計算機網絡在新疆貧困農村普及率較低,進而影響學習者的數量及推廣速度。②非學歷教育資源的獲取途徑主要有:一是國家開放大學網站,二是與內地現有專業培訓機構(如山東藍翔技校等)合作。而新疆是少數民族聚居地,能否將教學資源準確地翻譯成相應的民族語言,將直接影響到非學歷教育項目的最終效果。三是對實際操作性強的項目來說,有無實訓基地,將直接影響到對學員操作能力的訓練。
4.2對策建議
4.2.1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加快建設高速寬帶網絡促進提速降費措施”,這一舉措從國家層面推動了網絡普及化進程。谷歌公司的“TheConsumerBarometer報告”顯示:我國用戶更傾向使用智能手機上網,而不是電腦。尼爾森公司調研數據顯示:我國智能手機用戶率將達到66.00%。綜上可知,在網絡費用降低及智能手機普及率逐漸提高的前提下,短期內以發展手機客戶端形式,來緩解計算機網絡普及率低這一矛盾是切實可行的。
4.2.2在教學資源的建設上,首先,應以視頻、圖像等形象直觀的教學資源為主,盡量少用文字、語言資源;其次,翻譯教學資源時,需聘請相關專業人員和語言學專家共同來完成;最后,翻譯出的教學資源,需在小范圍內試驗,在確保不影響學習效果后,再上線推廣。
4.2.3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上,有三種模式可供選擇:第一、在人力、物力充足的前提下,自行建立實訓基地;第二、根據項目需要,與現有的法人進行合作來解決;第三、自己建立一部分,與法人合作一部分來解決??傊?,將遠程教育應用于農村非學歷教育項目,不僅可以滿足富蘊縣相對成熟的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需求,而且可以彌補現存培訓形式的不足,同時還可以借助電大系統的網絡教學平臺和服務渠道,將非學歷教育項目迅速推廣至阿勒泰地區乃至全疆。
[參考文獻]
[1]陳魯雁.創建地方開放大學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及對策建議[J].開放教育研究,2011(6).
[2]徐皓.懂中國開放大學的立足基點和思索徑向[J].中國遠程教育,2014(6).
[3]郭麗云.山西開放大學建設研究—基于“5+1”開放大學建設實踐的思考[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
[4]馬曉靜.新疆電大系統專職教師整合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
[5]鄧幸濤,馮琳.直面挑戰規劃未來[J].中國遠程教育,2006(2).
[6]劉莉,張愛文.高?;诮逃陌l展:趨勢、經驗和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07(4).
作者:張凱 梁靜 單位:新疆廣播電視大學
- 上一篇:學院學員宿舍報修維修管理系統設計
- 下一篇:公路橋梁管理系統在實踐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