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輔導員對新生的養成教育工作
時間:2022-12-09 10:48:52
導語:淺談輔導員對新生的養成教育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一是養成教育的關鍵階段,充分利用好這一關鍵期對大一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輔導員應針對大一新生的需要來改進學生管理的方法,開展養成教育工作,對大學新生提供全面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輔導員;大一新生;養成教育
1前言
葉圣陶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養成習慣。養成教育是我國高校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重要內容,所謂“養成”,它內含著“手段———目的”或“條件———結果”的關系結構。在這個結構中“養”規定“成”,是“生成”“長成”“構建成”,讓學生對自我發展需要有所醒悟、領悟、覺悟,就可能自主習養而“成”。[1]養成教育可以理解為,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導被教育者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是讓受教育者把外在約束慢慢內化成俗的一種過程。自21世紀以來,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使高校教育產生很大的改變,大學生群體特征也發生深刻的變化,面對這些新的教育形勢,如何教好學生,培養出優秀人才,養成教育尤其值得重視。[2]養成教育是對認知教育的延續和深化,它是青年人不可或缺的教育。[3]大一新生從高中步入大學時面臨著諸多轉變,例如: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學習模式等,在轉換過程中“大一新生綜合征”成為了很多新生的困擾。為了使大一新生盡快融入新環境、適應新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綜合素質,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視大一新生的養成教育,但養成教育的成效仍不盡如人意,很重要的一點是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就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職院校而言,養成教育要取得新突破,必須根據院校的特殊性有的放矢地實施養成教育。
2大一新生的特點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為大一新生大學生活奠定一個穩定的基礎。作為從高中緊張的學習階段進入大學這個相對寬松環境里的新生,他們懷著對大學學習生活美好的期待、迷茫、困惑或者失落開始新的生活。進入大學首先面臨的是一系列的變化,生活上由家庭生活轉變為集體生活,經濟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學校活動也由單一學習到豐富多彩,也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時間等。在這種背景下,由于很多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自主能力較差,易產生一系列不利于他們生活和學習的問題。首先是倦怠,在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主要依賴學校管理、家長督促。家長和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會告知學生考上大學后就輕松了。大學教學方式和管理模式與高中完全不同,教師只進行提綱挈領式的講解,要求學生合理安排時間自主學習。這些都容易使得大一新生產生一種錯覺,上了大學學習上就可以放松了。事實上,大學教學和管理模式設計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的意識。而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學習,他們很難將這種“大學學習輕松”的觀念轉變過來。其次是迷茫,進入大學前,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在生活上,幾乎家長包辦學習外的一切。到了大學,教師只負責管理和引導。當學生適應大學的新環境、能獨立處理生活上的問題后,學生面對大量空閑時間,不知該如何處理,很多學生把時間荒廢在網絡游戲、過度兼職和追劇上。“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怎么去做,有沒有用,覺得應該學習,但是又覺得學習太辛苦,沒必要那么逼自己,大一就這樣在矛盾和迷茫中過完了。
3具體措施及結果
3.1具體措施。大一新生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總結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環境適應不良,學習能力不足,學習時間安排不當。[4]大多數學生希望大學畢業后,變成更好的自己,但是由于習慣性依賴,或者是意志力較差,他們很難去逼自己去努力,這個時候就需要輔導員去推這些學生一把,讓他們在大一的時候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作為一名大學新生的輔導員,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下方法是我在學習借鑒前輩的基礎上,加以修改創新以適應我所管理的學生。3.1.1建立關系,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生報道后開始陸續走訪學生公寓,檢查公寓設施和安全問題,在此期間和學生在宿舍聊聊天,詢問學生情況,并囑咐學生軍訓期間的注意事項,告知學生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和我聯系,并在軍訓期間不時地去慰問學生,看看學生訓練的情況,以此和學生初步建立關系。正式上課后,偶爾去學生公寓和學生聊天,分享經歷,走近學生。3.1.2建立班級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班風。軍訓后,第一件事是一定要引導學生學習學生手冊的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關于違紀處理制度。在此基礎上,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樹立規則意識,我制定了一系列班規以及違規處罰措施。在告知學生班規的同時向學生解釋每條班規的理由和意義,并在直接詢問學生有無反對意見后,讓學生簽字。把班規告知學生后,需要不定期抽查,尤其剛開始一定要頻繁抽查。建立班級量化管理細則,對于違規學生嚴格按照班規進行懲罰,當學生因違反班規而受到小的處罰,他就很少再去嘗試或心存僥幸地犯下大的錯誤,慢慢就會形成遵守規則的意識。當一個班所有的學生都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班集體的班風和學風就營造起來了。在一個班風和學風好的班級里,大部分成員都能靜下心來,將精力放在學習和提升自己上。主動去學習,逐漸會形成以學習帶動其他各方面的發展,而各方面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學習的良性循環。[5]3.1.3班干部隊伍建設,提高班級向心力。加強班干部隊伍培養建設,形成班級工作的核心。大學輔導員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一般是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的結合。所謂的間接管理,就是通過班干部來管理班級。[6]班干部的職能主要是協助輔導員管理班級以及處理班級日常事務。他們是輔導員和班內學生溝通的紐帶,通過他們,輔導員能及時通知學生學校事務,也可以及時了解到班內的動態。關于班干部隊伍的建設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是選舉前提出要求,班干部必須品學兼優、負責任、公平公正、熱心服務。其次是選舉過程,學生先通過自薦信進行自我推薦;接著對參加選舉的學生進行談話,了解學生;班內公開投票選舉;通過談話進行職位調換和班委的確定;最后召開班委會明確分工,強調班委要各司其職并互相幫助。定期召開班委會,輔導員和班委交流最近班級的問題,并商量解決方法。班干部不僅有利于班級的發展,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3.1.4理想信念教育,樹立目標。作為剛從題海中解脫出來的新生,他們對未來還是迷茫的。畢業后考研還是工作、做什么工作,他們沒來得及思考。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可以提醒學生,大一這一年學生不能因糾結于未來而放下當下的學習。當下的學習對于考研或者工作都是有意義的,學生應在大一打好基礎,同時去思考未來方向。讓學生先制定對考研和工作都有好處的一個個小目標,如:堅持學英語、把基礎課學好、考幾個證書(計算機、普通話、英語四級等)。提倡學生提高自主能力,增加個人知識儲備。其次引導學生把一個個小目標串成一個短期規劃,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對未來的迷茫就不會阻礙他們的進步。學生一步步完成小目標,也就慢慢向大目標邁進了。3.1.5鼓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綜合能力。大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專業課的學習,還應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鼓勵學生合理參加社會實踐、各項比賽和社團活動。實踐出真知,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驗證書本知識、理論學說,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并運用各種合適觀點和方法研究、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分辨是非善惡,堅定理想信念,自覺砥礪品性,不斷完善自我。[7]輔導員要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校內外實踐、創新活動,并提供必要的指導。3.2結果。本人曾在某高校擔任會計專業大一新生輔導員,該分院大一新生共788人分12個班,會計班387人(6個班),本人擔任會計1703-1706班輔導員,管理學生257人。使用上述管理方法一學期后,我所管理的學生第一學期個人期末總成績超過700分共117人,其中會計1703-1706班共73人,占總人數62.4%。英語成績超過80分共159人,其中會計1703-1706班共99人,占總人數66.26%。這種管理模式使用一年后,下列兩個圖表可以明顯看出效果:在這種管理模式下,輔導員通過適當提高學生應有的緊迫感,引導學生明確目標,找到自己的方向,讓學生逐漸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從管理結果可以看出,這種管理模式適用于輔導員對大一學生的管理。
4結論
大一是養成教育的關鍵階段,充分利用好這一關鍵時間點對大一學生大學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輔導員要根據學生需要,不斷改變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為大一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楊雄.養成教育與青少年發展[J].當代青年研究,2004(5):1.
[2]張皓月.加強學風建設:從大一新生抓起[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14.
[3]簡福平,陳旭.試論大學生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87.
[4]申艷婷,湯永隆,何敏.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解析———高校輔導員工作思路創新[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
[5]李琳,李長貴.加強和改進高校學風的思路初探:信念,文化與制度[J].宜春學院學報,2010(5):56.
[6]董忠平,侯貴平,呂芳.淺談班主任對九零后大一新生的管理[J].價值工程,2012(7):219.
作者:司培培 李敏 董少鳳 單位:濱州醫學院特殊教育學院
- 上一篇: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分析
- 下一篇:淺析賞識教育在體育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