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對策研究

時間:2022-01-26 03:19:26

導語: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對策研究

【摘要】影響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要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進行剖析,以民族地區的特殊性為主進行分析,改變現有管理的方式、培訓方式,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教師,在反思中獲得職業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對策

近年來,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度日益增加,特別是《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2010-2020)》的出臺,其中明確指出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各級地方政府也制定關于發展學前教育的“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各種渠道招聘了大量的幼兒園教師。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日益成為一個問題,特別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含義

葉瀾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準,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育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二、影響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因素

長期以來,由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教育總體水平低、財力較薄弱等原因造成學前教育的發展嚴重落后,已無法滿足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需求。由于政府未充分重視和財政投入不足等原因,導致幼兒教師數量和素質無法滿足學前教育發展的需求,尤其是缺乏專業素質強、專業化程度高的幼兒教師隊伍。探求影響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可以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外部因素

1.民族地區的獨特性。從地域上看,因其獨特的民族性質而導致學前教育出現“斷層”現象,也就是農村地區和城鎮幼兒園的不切合。民族地區都有自身獨有的文化,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不同民族文化意蘊并應用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但民族幼兒教師多以年輕和轉崗教師居多,專業知識和素養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困難,很難從本質上改變和提高自己。民族地區獨特的文化性,阻礙了教師、家長與國際上先進的幼教思想相結合,反而更容易接受按部就班地“小學化”傾向,為了學習而學習,不是因為興趣而學習。每個民族有自己的信仰,新鮮的思想難以在民族地區普及,需要長時間慢慢地滲透,同時也影響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2.教育的延遲性。這種延遲性包括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延遲性和呆板性,也包括職后培訓的不全面。高等院校的培養方案過于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實踐時間少;而中職院校過于重視實踐,理論知識比較薄弱,造成對人才培養只專注一方面,形式單一進而比較呆板。新教師入園后專業能力不一,針對性的培訓機會較少,因而會阻礙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

3.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民族地區的經濟水平相對較落后,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導致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之路異常艱難。教師的待遇與付出的勞動不成正比,一些在經濟上得不到補足的人便降低工作的熱情,或者從事其他職業,使得幼兒教師缺口數量越來越大,轉崗教師數量上升。

4.社會環境。環境是一個大熔爐,每個人都生活在大社會環境下,經濟水平的落后,給人們的理念和素質帶來影響,同時影響了整個社會環境。如幼兒教師的職業受到質疑,“保姆”的工作不需要與其他同職業的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民族地區的社會環境是復雜多樣的,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要學習先進的思想,與時俱進。

5.幼兒園管理。幼兒教師是幼兒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專業水平不一,但在管理上應適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培訓學習機會,公平競爭、民主評議不能因一人能力高低而否定或肯定。如,多給新人鍛煉學習的機會。另外還要注意幼兒教師的心理變化,積極溝通和交流,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二)內部因素

1.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其他職業相比,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感較明顯,因為他們的工作對象是3~6歲的幼兒,任務的復雜繁重、內容的細致性和瑣碎性、責任大,“一對多”的工作量使其更容易感到疲憊。一些教師對從事幼教工作失去興趣,這阻礙了幼兒教師專業的發展。

2.心理因素。幼兒教師自身心理素質存在差異,不管是新入職的教師,還是有工作經驗的老教師都會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亞健康心態。如,自我滿足的心態、從眾心理。這種心理就導致教師出現專業發展緩慢,不積極主動去學習和改變,將目光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失去斗志。

3.自身的專業水平,難以滿足各界的期望。幼兒教育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對幼兒教師的期望和要求也越來越多,但民族地區存在幼兒教師學歷普遍較低的現象,并自身的專業能力難以滿足實際工作中的要求,導致工作開展緩慢,也阻礙了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4.敷衍的教學反思。反思能力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控制執行者,是教師能力的重要表現,是教育教學能力的核心成分。敷衍的教學反思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阻礙自身專業的發展。如某些幼兒園的反思只是一種形式,反思后寫教學小論文的很少;或者去網上摘一段案例在筆記上;或在頭腦中進行,沒寫下來;就算要求寫也只是泛泛而談,沒有真正的想法和反思得到的收獲。

5.家庭壓力。幼兒教師是一種職業,對教師的要求如若超出自身能力范圍,便會帶來壓力。教師除了職業的壓力,還會承受著家庭的壓力。有的教師在這種壓力下,做出取舍,更多的是放棄自身的專業發展,換取家庭的和睦幸福。

三、促進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

(一)利用榜樣的力量不斷自我反思關注教師日常生活的情緒,在幼兒園內設心理咨詢室,定期為教師組織開展減壓的活動,或者定期出去放松心情,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也有利于同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對幼兒園和同事間的感情,更有利于緩解家庭所帶來的壓力。在進行反思時,不僅是對教學教學觀念的反思,更應該關注幼兒的發展、專業發展水平、人際關系、個人成長反思等多個角度,需要教師擴展反思的內容,多個視角進行反思。新教師剛開始教學的時候大多是模仿,從多個視角進行思考和感悟,認真打磨。反思并不是寫下反思日記就完了,這樣的反思對教師來說是無用的。反思中“反思”就是對以前反思的重新構建,不只是簡單地翻看,要聯系現在的工作寫出更深的反思。

(二)解放新教師的時間有一名新教師說:“我們是教師不是幼兒園的搬用工,整天工作感覺勞累沒有任何價值,這些工作消耗了不僅消耗了我們的時間體力,讓我們變得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時間思考。”幼兒園解放教師時間就是要給教師自由發展的時間、思考的時間、學習的時間。要做到解放教師的時間,不僅僅是幼兒園管理者轉變管理模式,更需要國家政策性引導,給幼兒園教師減負。減負不僅是學生,教師也學要減負,新教師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具備創新能力強、積極性高、可塑性強等特點,解放他們的時間,讓他們有時間思考;有時間學習;對與他們的專業成長,角色適應都是有益的,解放幼兒園教師時間不僅對新教師使用,對所用教師都是用的。做到解放教師的時間需要多方合力國家、社會、幼兒園管理者、個人的多方觀念的轉變,為教師減負,尊重教師的自主權。

(三)管理要尊重個體差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管理上,多依據教師的綜合能力來評定。讓幼兒教師了解自己不足之處,看到自身長處,揚長避短。在同一的幼兒園理念下,允許幼兒教師個性發揮和不斷創新,教育筆記和反思不再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自我感悟。給予年輕教師更多學習的機會,層層遞進式的模式進行培訓。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以一種有趣的方式進行,從而代替枯燥的理論傳授。可向同事、領導、專家甚至社會有關人員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促進發展。園內領導可定期組織教師集體商討,來代替每周幾篇的教學反思,以提高教學效率。幼兒園要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幼兒園的管理者應尊重教師的個體差異,本著一視同仁,給予每位教師同等的機會,去發掘和培養人才。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可倡導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使每位教師都有學習和提升的機會。

(四)提高教師的職業培訓力度,多種培訓方式相結合對于教師的職前和職后培訓要,充分考慮民族地區的獨特性,尊重民族地區的自我發展,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以本地區為主導,引進先進的思想。改革民族地區中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同時,更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然后再將理論融入實踐中。如延長實習時間,或者在中途學習時間不斷帶領學生進入一線教學觀摩,組織學生觀賞教師技能比賽。

參考文獻:

[1]劉萬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問題與趨勢[J].教育探索,2003(12).

[2]顧榮芳.論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本質[J].幼兒教育,2005(3).

[3]李玉杰.建構主義視野下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探索,2010(4).

作者:張楓嬌 黃朝賓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