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培養
時間:2022-03-03 05:12:02
導語:淺談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所以教育部門應高度重視對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幼兒們提供完善的體育教學平臺,以保證幼兒在初始階段的體育教學質量。為此,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根據分析現階段幼兒教師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造成現階段幼兒體育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提出關于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的培養方法,旨為促進幼兒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體育教育;能力;培養
幼兒階段的體育知識教育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能夠讓幼兒對體育知識產生初步的認識,并努力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現階段有很多學校對幼兒體育教育都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幼兒階段的體育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相關教育部門應該認識到幼兒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要對幼兒體育教師的培養過程進行不斷完善,以確保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達標。體育教師自身也應該對自我的素質以及行為進行規范,在教學當中應根據幼兒和家長的反饋意見轉變體育教學節奏,不斷提升自我的體育教育能力。
一、現階段幼兒教師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計不合理。幼兒是學習知識的初始階段,很多幼兒理解知識的能力還不夠完善,在體育學習階段,幼兒也很難理解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體育教師應該認識到幼兒所處的學習階段和學習能力,利用實踐配合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得幼兒對體育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但是現階段很多幼兒體育教師都只是過于注重游戲的設置,主要是通過不同形式的玩具來讓幼兒投入到體育課堂中,而忽略了體育知識與游戲過程的結合,一些基礎的體育理論知識教學相對缺乏,體育理論和實踐活動的聯系不夠緊密,所以導致幼兒們只是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玩玩具上,體育運動能力得不到提高,這樣極不利于幼兒教學質量的提升。2.評價機制還不夠規范。每個教學環節都需要一套完善的評價和反饋機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教學節奏的轉換,在收集反饋意見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流程能夠得到一定的豐富。但是目前很多教師認為幼兒還沒有具備足夠的反饋意見的能力,從而忽略了教學反饋機制的制定。但是事實上卻是大部分幼兒都能夠根據教師的教學方式做出相應的反應,而且幼兒表達情緒的方式比較直接,教師也能夠直接從幼兒的情緒變化判斷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合適。由于評價機制的不完善也導致教師的教學方法調整不及時,從而阻礙了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改善和教學方式的調整。3.體育教育方法比較單一。由于幼兒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完善,體育教師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的講解來推動課堂進程,所以大部分幼兒體育教師都會在課堂上使用一些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玩具,或者通過一些游戲的開展來進行相關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幼兒會將注意力放在小游戲或者玩具上,而忽略了體育教師對運動技能的講解。幼兒在課堂上進行游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不能把整堂課的時間都用來做游戲,一旦停止游戲進行知識講解,幼兒的積極性就會大幅度下降,而且單一的教學流程也會激發出幼兒的懈怠情緒。4.專業教學能力不高。現階段很多幼兒學校都沒有配備專職的體育教師,學校負責人認為幼兒體育教學是一個很簡單的教育任務,不需要引進相對專業的體育教師。教師的專業素養不足,很容易出現課堂效率低下的情況,僅僅依靠游戲環節并不能提升幼兒對體育學習的認識,很多幼兒覺得體育課就是教師帶領大家做游戲的一個過程。大部分幼兒學校的教師也沒有經過專業的教學指導和定期的技能培訓,對高效率課堂的營造沒有充分的認識,幼兒體育教師能力不足是現階段幼兒體育教學存在的最主要問題。
二、造成現階段幼兒體育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
1.幼兒體育教師的培養和引進機制不規范。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體育教學效率,讓更多的幼兒學生能夠提前了解到體育運動的益處,各個幼兒學校應該引入高質量的體育教師,從而選擇更加專業的體育教學方案。現階段很多幼兒學校的體育教師都不具備足夠專業的素養,主要原因就是幼兒學校對教師的引進流程還不夠完善,體育人才的選擇過程不夠正式,對體育專項教學的分配也不夠明確。大部分幼兒學校只注重教師的文憑和專業,對其他的綜合能力考察力度不夠,導致教師的招聘過程越來越簡化,這是造成幼兒體育教學質量低的主要原因。2.幼兒體育教師的培訓內容不夠豐富。在體育教師引進以后,幼兒學校還應該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確保教師的專業素養始終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上。新引進教師的教學風格很容易受到老教師的影響,導致幼兒學校體育的長期教育風格保持不變,不利于教學方式的豐富和創新。新進教師的教學風格容易受到影響的主要原因是培訓力度不夠,學校相關領導認為教學風格對課堂效率的影響并不大,也就忽略了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之前培訓的內容也不夠豐富,體育教師很難去的能力上的發展,不利于幼兒體育教學質量的改善。3.幼兒體育教學安全問題處理不當。幼兒的學習安全一直是教育部門和家長都非常重視的教學問題,一切教育活動都要以安全為前提進行開展,所以大部分幼兒學校都會針對幼兒的安全進行教學環境和設備的完善。體育教學習對幼兒的活動量有一定的要求,運動損傷也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學校為了減少不安全時間的發生,直接禁止了一些體育活動的開展,但這樣的方式會打消幼兒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幼兒學校對體育教學安全的問題處理不當,沒有在完善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上做出努力,只是通過取消相關課程來增加安全系數。4.學校對幼兒體育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現階段幼兒體育教學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學校的重視程度偏低,由于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存在著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家長也希望學校取消部分體育項目。如果學校能夠對體育環境進行維護,提升體育活動開展的合規性和安全性,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家長的擔憂,但目前很多幼兒學校沒有意識到幼兒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對體育設施和環境的建設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不夠重視,教室在教學中也不夠投入,直接影響了幼兒體育教學的開展進程。
三、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的培養方法
1.幼兒教師應該樹立專業化的教學理念。為了提升幼兒教師的體育教育能力,學校應該引進更加專業的教師,并不斷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即使是對幼兒進行體育教學,也要樹立相對專業的教學理念,并對幼兒的體育教育提起足夠的重視。教師的教學理念能夠直接決定教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的體育教育能力,幼兒的體育教學與中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不同,教師要提起足夠的重視,并針對幼兒對不同體育項目和游戲的興趣來進行教學理念的樹立和教學目標的制定,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專業,并不斷提升幼兒體育教師的教育能力。2.強化體育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過程。現階段很多體育教師都通過做游戲的形式來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對體育知識的傳播,所以為了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應該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枯燥的理論知識并不利于幼兒的理解,所以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在游戲的過程中融入一些基礎知識的教學,并將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通過調整教學風格來吸引幼兒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也應該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游戲相結合,在調整實踐和理論教學方法的同時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對自己的教育能力也能夠進行鍛煉。3.學校應該轉變幼兒體育教師的管理思路。由于很多幼兒學校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導致幼兒體育教師的管理體制還不夠具體,教師的管理思路也比較固定,很多幼兒教師的教學思路都得不到及時的更新,不利于幼兒體育教師的整體管理。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體育教師都教學能力,學校應該適當調整教師的管理思路,對不同專業的教師實施分層次管理,并定期組織相關教師的交流。此外,幼兒學校還可以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對教師進行管理,鼓勵教師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得整個幼兒體育教師的管理流程變得更加靈活。4.幼兒教師應該完善體育教育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在教學環節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雖然幼兒對評價過程無法完全理解,但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情緒轉換判斷教學質量,所以幼兒教師也應該完善體育教育評價機制,通過幼兒的反饋來調整教學流程,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此外,家長也是教學意見反饋的重要環節之一,幼兒在放學后會向家長反映課堂效果,并說出對教師的教學意見。幼兒體育教師可以定期與家長溝通,及時明確幼兒對課堂的評價,并根據家長的反饋意見進行教學方式的轉換,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
四、小結
幼兒體育意識的養成主要源發于幼兒自身好奇的潛意識,他們會在不斷的運動當中去按照趨利避害的方式去探索有助于自己獲得快樂的運動方式,幼兒階段的體育學習是非常關鍵的,教育部門應該認識到幼兒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應通過加大對體育教師體育教學能力培養,來不斷提升幼兒階段的體育教學質量。現階段很多學校的幼兒體育教育都不夠完善,體育教師的招聘過程還不夠嚴謹,導致整個教學流程也比較單一。學校應該規范教教師的引進流程,幼兒體育教師也應該不斷調整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活動讓更多幼兒學習到體育知識,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閆斌.新時期下幼兒體育教學內容的有效創新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
[2]燕飛.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培養研究[D].山西大學,2016
[3]程黎明.淺談幼師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2
[4]周生靈.徐州市幼兒教師體育能力調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
[5]彭慶文,呂海龍.幼兒體育——挺起民族脊梁的基石[J].青少年體育,2019
[6]王鑫鵬.幼兒體育意識的培養方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
[7]劉煒,李墨.論體育教學中兒童體育意識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
作者:王愛民 張雪琴 單位: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幼兒園教師職后教育綜述
- 下一篇:科技期刊發展困境及變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