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整合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20 06:12:00

導語:語文課程整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程整合分析論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所謂整合,它強調了對個體特征的繼承性,即被整合的個體并不喪失其自身特性,使當前行為保持在過去已經形成的某些理念之下的同時,又強調了個體中一些要素的交叉與融合,使處于某一過程的不同個體在某種目標的導引與要求下,呈現出高度的和諧與自然。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主動地適應和變革課程的過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將對課程的各個組成部分產生變革影響和作用。人類邁入信息化社會,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變革人的傳統的課程觀、教育觀和教學觀以及學習觀等,應該尊重人的獨立性、主動性、首創性和合作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有利于營造新型的學習型社會,營造全方位的學習環境。

一、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各種情景,用繽紛絢麗的色彩,美麗迷人的畫面,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引到課文內容中來。例如教學《北京》這一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觀看《北京》的影片或幻燈片,并揭示問題讓學生思考:北京是個怎樣的地方?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北京的景色的?在配樂朗讀的同時,把學生帶入“游覽”北京的意境中去。最后讓學生討論、回答上述問題。通過眼看、耳聽、心想、口說等多種感官訓練,不僅誘發了同學們對北京“美麗景物”的向往之情,又為學生想進一步了解北京的景物留下無窮的余味。學生們被北京的美麗景色深深吸引,學習欲望就更加強烈了,學習興趣也就更加濃厚了。

二、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變抽象內容為具體生動的畫面。

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由于受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的限制,抽象思維才開始發展,在課堂上,教師單純依靠語言文字來進行抽象的講解,學生就會感到很難理解課文。這時,就要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枯燥無味的文字變為生動有趣的畫面、動畫,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教學質量。例如:教學《撈月亮》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然后,迎合學生心中急于想知道“猴子們看到月亮掉在井里時的樣子”這一心理,及時打出幻燈片(或動畫),然后教師出示一組幻燈片(或動畫)把課文的線索清晰的勾勒出來。(是誰發現月亮掉在井里了——它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它是怎么做的——其它的猴子又有什么表現——它們都說了一句什么話——它們是怎么撈月亮的——是誰發現月亮還掛在天上),幾張簡單的動畫便交給了學生們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到此,本課的教學計劃也就順利的完成了。隨后,還可以借助另一張幻燈片(許多年過去了,當年參加撈月亮的那只小猴子也變成老猴子了。這一天夜晚,它帶領著它的子孫們坐在井邊,它會和它的子孫們講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這樣,又引起了學生探究的熱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與學科整合,朗讀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

在課文教學中,每篇課文的重點詞、句、段需要詳細講解,在課堂上,單憑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時,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常常會使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迎刃而解。在朗讀感悟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還必須千方百計的創設情境,讓學生很自然的進入情境。除了利用體態語言等“煽情”之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動畫、影片等)盡快地讓學生入文入畫,入情入境。

四、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布置形式多樣作業,體現創造性。

針對目前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現狀,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我們應該少布置一些以抄寫、機械做題為主的短期作業,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例如:在教學《北京》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在網上查詢有關北京的資料,圖片、文字都可以,鼓勵學生如果能找到圖文并茂的資料就更好了。課后布置學生將課前所找的資料加以補充、整理,有條件的同學課制作電腦小報,并在班上加以張貼,表揚鼓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后,將原來的教師直接的口授講解傳授單一的知識呈現途徑,轉變為由多樣化的知識呈現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課程內容傳授給學習者,知識傳授途徑的多樣化,帶來高效的學習效果。

信息技術與課程實施整合后,單一的由教師作為知識來源的局面被打破,學習者可以直接從信息化環境和數字資源中獲取知識,同時,學習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從學習化社區、其他學習者、在線專家等方面獲取課程內容,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此外信息技術與課程實施整合后,對整個課程實施的各個層面都發生了變革作用,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課程的設計者,學習者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習者由被動的簡單接受,轉變為主動的意義建構者和積極的學習者。學習者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轉變為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以及探究學習。

以多媒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和變革作用,同時它是促進基礎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途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也是一個新的理念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