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法制教育調查分析
時間:2022-06-15 03:07:51
導語:中職學生法制教育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依法治國理念的不斷深入,法制教育作為中職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已成為全面發展合格人才培養的重要標準。然而,目前有關中職學生違法犯罪案件卻屢見報端,嚴重影響了中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為此,筆者以西安市某中職學校(以下簡稱西安市學校)為調查對象,對該校學生法律教育工作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發現中職學生法制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探索提高中職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的途徑和方法。此次調研工作采用書面問卷、座談、實地考察三種形式展開。書面問卷方式采取隨機抽選435人發放調查問卷方式進行;座談方式主要與從事法律教學工作的教師、班主任、學生科負責人、保衛科負責人進行訪談方式進行;實地考察方式主要采取隨堂聽課、了解法律教師師資情況、查閱學校普法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實地調研。
一、西安市學校學生法制教育現狀
西安市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國家級重點中專,建校80余年,在西安市中職學校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代表性,目前在校學生2378人。學校日常法制教育主要采取課堂教學和課外宣傳兩種途徑來完成。課堂教學是按照教育部2008年12月頒布的《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文件要求,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德育必修課———《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外宣傳主要采取在校園創辦法律宣傳櫥窗,張貼法律知識宣傳海報,利用學校LED電子顯示屏法制宣傳標語,邀請專業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專題報告會等方式進行。
二、中職學校法制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1.教師力量薄弱,專業化水平較低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2]。作為教師,自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方可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然而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學校承擔法律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只有一名是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其余教師均未受過任何法律知識專業學習和培訓。課題組對西安市其他3所中專學校進行走訪發現,講授法律課程的教師,盡無一是法律專業畢業的。至于法律實踐經驗,就更無從談起。由于專業水平的限制,法律課程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2.教學方式方法單一為了了解學校法律課教學情況,課題組對435名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結果發現,53.5%的學生反映教師授課過程中,理論講的多,案例講的少;41.4%的學生反映教師授課過程中,只有口頭表述,沒有其他輔助手段,課堂氣氛單調。課題組在對該校三名教師的聽課過程中也發現,教師的授課方法多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片面的強調、講透各種理論,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較少或基本沒有,學生課堂反應一般。教學過程中,2名教師沒有借助任何其他手段,只是進行口頭講授;1名教師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內容與教案相同。課后就教師剛講過的知識隨機抽選5名學生進行簡單提問,3名學生答非所問,2名學生基本能答對問題。3.普法宣傳手段陳舊,效果不理想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后發現,目前學校普法宣傳主要采用宣傳標語、張貼宣傳海報、創辦普法宣傳櫥窗、邀請專家進行法制專題講座等形式。那么,這些課外普法宣傳教育的效果又如何呢?通過對學生調查問卷結果分析,60.3%的學生表示,能夠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法律宣傳教育活動,當時能記住學到的法律知識,但過后就忘的差不多了;11.7%的學生表示,是否參加無所謂,湊個熱鬧,過后就都忘了;3.5%的學生表示沒興趣,不想參加;只有24.5%的學生表示能積極參加,并能牢記所學到的法律知識。4.課程設置不合理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德育必修課。然而課題組在與法律教師進行座談時,教師普遍反映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在校學習3年,僅有一學期進行簡單的法律知識學習,真正與學生未來執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卻再無課程安排。在對學生的調研中也發現,87.8%的學生認為應對現有法律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增加一些與所學專業相關的法律課程;只有12.2%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課程設置不需要調整。
三、中職學校提升法制教育效果對策
1.加強師資力量,打造專業化的教學隊伍中職學校在加強專業課程師資力量的同時,應不斷提高法律課程師資力量建設。具體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根據學校發展實際,可針對性地招收法律專業碩、博士研究生承擔學校法律課程教學工作,以提升學校師資力量。法律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健全,能夠恰當地運用實例為學生講解,將枯燥的基礎知識學習轉變成生動的案例教學,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也能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法律知識。二是可以通過與法學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邀請高校法律教師來校培訓或選派本校從事法律教學的教師去高校進修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和培訓,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3]。2.轉變教學思想,改善教學方式與方法對中職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傳授,并不是要把學生培養為精通法律理論知識的專業人才,更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學生對法律的尊重與信任,培養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意識與基本能力。故此在教學中,必須在轉變教學思想的基礎上,根據中職學生特點,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3.豐富普法宣傳手段,注重普法宣傳效果普法宣傳是進行普法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學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有效途徑。然而在實踐操作中,重形式輕效果的現象卻十分嚴重。如前文所述,對學校的普法宣傳工作,可以進行量化的考核,然而對普法宣傳效果,是沒有辦法進行考核的。這也就造成了學校轟轟烈烈地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而中職學生的違法犯罪率卻在逐年攀升。不可否認,學校開展的普法宣傳活動確實對提高中職學生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4.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完善法律課程設置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部分,強調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校期間,學校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專業知識的教學工作中。然而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的不斷深入,未來要做一名合格的職業人,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與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目前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法律課程的缺失表現的較為明顯。故此筆者認為,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或不同類別的專業,有側重點地選擇法制教育的教學內容,將法制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建立科學完善的法制教育課程體系[4]。針對不同專業,開設與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課程,以便學生未來能更好地執業。通過專業教育與法制教育的結合,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趙鵬 李卓 單位:西安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