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優勢作用
時間:2022-11-05 11:08:49
導語:音樂藝術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優勢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以樂怡情”,結合T-C教育理念幫助學生陶冶情操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在《禮記•樂記》中就有記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在對學生的培養方面,我們將音樂藝術教育納入到學生的培養體系中,結合T-C教育理念,設計了“樂”動青春培養項目。“樂”動青春培養項目主要是培養學生音樂技能。由于很多學生沒有音樂基礎,大多不識譜,所以我們先對學生普及基本樂理知識,然后從訓練歌唱發聲方法著手,要求其學會試唱,掌握試唱的方法。在這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知識有了初步了解,進而開始熟悉音樂,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此項目實踐的培養,學生不僅提升了音樂素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以樂益智”,結合T-C教育理念發展學生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的智能分為語言、數理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內省、自然探索和存在幾個部分。為了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我們設計了主題音樂館項目,主要是進行音樂鑒賞訓練。此項目主要包括民族樂器與作品欣賞、西洋樂器與作品欣賞和舞蹈音樂欣賞。結合T-C教育理念,采用學生自主賞析訓練為主,團隊交流為輔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能制作好展示觀點的相應文檔(形式自選)。當學生對作品進行鑒賞講解時,不可以照本宣科,要將其鑒賞的內容融入到自己的語言中進行生動的講解,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賞析表達出來。同時,我們會以小組的形式要求學生們將自己的作品鑒賞和其他同學分享,并聽取別人對自己鑒賞作品的內容和水平提出見解,增進彼此的交流。這樣一來,既訓練了學生獨立自主意識,凡事均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形成文案,并能很自信的展示自己的觀點,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能聽取別人的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習慣,很好的發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
3“以樂樹德”,結合T-C教育理念開展學生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我校學生的培養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以音樂藝術教育的形式進行德育的滲透。在學生進行音樂的學習和鑒賞的過程中,我們會特別選取一些愛國主義歌曲,例如《歌唱祖國》、《走向復興》等,以此來激勵學生愛國、愛黨、積極奮進的情懷,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曾說:“青年的價值取向將決定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音樂藝術教育,增加學生的正能量,使學生更直接感受到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時代。此外,我們將對學生實施的音樂藝術教育與校團委設計的校級素質教育精品項目“校園十佳歌手大賽”進行合作,使得部分學生干部參加活動后,不僅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同時也能服務于學生并帶領他們共同進步。
4“以樂施政”,結合團學活動,促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音樂是五線譜的語言,音樂藝術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會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我們在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方面,也可以發揮音樂藝術教育的積極作用。校團委每年都舉行“加油!團支部”班級合唱比賽,此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五年,每年參與人群達兩千人次,在學校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接受了專門音樂藝術教育的學生在這一活動中往往會擔任評委或者指導,增加了學生學有所用的機會和平臺。合唱比賽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音樂來宣傳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價值理念,發揮音樂的潛移默化作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促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同時,借用這個團學活動平臺,也可以檢驗一下音樂藝術教育對學生的教育成果,正可謂是一舉多得。可見音樂藝術教育在促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方面發揮了優勢作用。T-C人才培養模式是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音樂藝術教育作為學生綜合教育改革試點之一,目的是打破傳統學生思政教育的壁壘,使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全面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盡管學生藝術素質培養模式已經初步顯現,但依然有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后的教育實踐中不斷摸索,適時適度改革,使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在T-C教育理念模式下進入新常態,發揮其優勢作用。
作者:王秀娟 林琳 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 上一篇:中小學學生藝術教育實踐與對策
- 下一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