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07 02:53:03
導語: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合唱”藝術教育發展開始逐步加快,尤其是農村藝術教育理念逐漸走向成熟的當下,農村小學特別重視合唱藝術教育,并通過教學實踐在慢慢推進相關工作。“藝術”可以改變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帶好學生們積極、健康、富有文化底蘊的心態情緒。與城市合唱藝術教育不同,農村背景下,該項科目的教學還需要結合自身背景,以科學標準的教學為模板,更要突出農村教育的優勢、規避農村教育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教學;研究分析
一、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的條件和現實問題
農村開展教育是必須的,也是肩負著艱巨改革任務的,尤其是對于本來教學基礎、水平較低的地區,條件滿足,但現實問題不滿足,可見推進、實踐合唱藝術教育,使之達到既定的標準和要求,難度是比較大的。(一)教育條件。國家近些年特別重視農村素質教育和文化培養,以“合唱藝術教育”為例,該課程的教學普及是大的趨勢,在各地引起了廣泛的影響。國家支持、農村小學重視,讓農村小學合唱團馬上組建了起來,除了日常學習、參與合唱訓練之外,合唱團還承擔著農村各地的演出表演任務,在農村很多活動中都有小學合唱團的身影。可見,合唱團的確立證明了合唱藝術教育的重要地位,也是該教育學科延展教學最為重要的先決條件。為了發揚這個優勢,很多農村小學也開始投入更多的經費。如購買樂器、組織農村居民教授學生樂器技術,二胡、古琴、手風琴、笛子等,農村小學的合唱藝術教育,帶動了農村區域對音樂藝術的愛好和熱情。可見,在農村地區,音樂文化和藝術是沒有被磨滅的,而且極具地區、地域特色,它對于開展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是寶貴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二)現實問題。農村小學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下,即便是擁有絕對教育地位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專業化教學也很難落實,更別提藝術領域的教育科目了。1.教育資源少。農村小學能夠利用的教育資源非常少,學生們日常家庭能夠利用、訓練的合唱平臺也不多。合唱表演時,老師只能簡單地讓學生“齊聲唱”,然后告訴每個學生哪個地方唱得不對,再針對指導。沒有背景音樂、沒有專業影像資料,匱乏的教育資源,讓合唱藝術教育可以選擇的模式和路徑很少。2.教育專業性差。雖然農村小學在開展合唱藝術教育方面有很多不專業的地方,但是究其根本,其專業問題出在教育程序和實踐工作中,如合唱藝術教育要先鍛煉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基于技巧教授學生配合其他同學演唱的方式,然后再通過合唱藝術表演的整體情況,給予經驗上、技巧上的指導完善。然而,在很多農村小學教育實踐中,這一常規步驟常常被打破,甚至大多時候,老師只希望得到一個教育結果,而不重視對學生合唱技巧、能力及綜合素養的培養。
二、基于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學的實踐分析
綜合討論了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的背景不難發現,合唱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影響及價值已經確立,且通過研究,農村小學的教育環境存在“利弊”兩個方面的影響。教育實踐工作需要從先決條件和優勢入手,細化各個教學工作,彌補當前教育所面臨的不足和問題。(一)教育資源的挖掘。農村小學生們的天性是純真的,他們對于音樂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有時候老師教給學生們一首兒歌,就會被傳唱很久,因此,老師可以從兒歌表演、藝術演唱影像資料、兒童歌唱表演比賽等教育資源入手,讓學生們看、聽,從中了解到合唱藝術不一樣的音樂魅力。如還可以尋找不同節拍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嘗試訓練,如三四拍、四四拍、四二拍、八三拍、八六拍等,不用節拍,所代表的音樂感受不同,學生欣賞地多了,自然而然地會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二)提高合唱藝術教育的專業性。專業性的合唱藝術教育需要從基礎唱功入手,再配合合唱表演的全過程、標準化技巧、經驗培養,最終培養高素質、藝術情懷的學生。1.發聲練習。小學生的發聲音調一般都比較高,因為生理發育還在繼續,所以聲音條件總是不確定的,發聲練習一來可以保護學生的嗓音,二來能讓他們的歌唱表演有穩定的發聲支持。如找到學生不正確、但已經成為習慣的“發聲”方式,學生們發音的“u”聲經常不準,可以專項訓練,一個一個的教育訓練;合唱時有些學生為了表達自己而高喊,有些學生則因為內向、自卑而不愿意出聲,老師可以就一首歌,讓每個學生都負責一句,輪流表演共同完成演唱,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發聲的勇氣,還能讓學生在比較中進步。2.歌唱技法訓練。掌握發聲之后,接下來要培養每個學生獨立歌唱的技巧,如根據學生的音色對學生們進行分組,有些學生音色比較純凈、音調高,適合唱高聲部;有些學生嗓音比較粗、音調低,適合唱低聲部。單人演唱時,需要叫學生按照各自的聲部進行歌唱表演,并反復訓練,讓學生逐漸建立起演唱習慣后,再一個一個的加入,等到每個聲部學生都加入之后,每個學生便可以熟練掌握合唱表演的演唱技法了。歌唱技法的訓練除了要老師指出學生發音、演唱頻率、演唱情感、音色的處理等方面的問題之外,還要反復訓練,因為只有嗓子打開了,歌唱的音才會更加準、更具情感魅力。3.歌唱表演的形體訓練。合唱藝術教育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是“表演”的部分,所以老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形體進行指導,具體如下:(1)演唱姿勢訓練,要保持身體端正、挺胸抬頭,不能側目,要目視前方,兩手交叉放在身前,或是兩手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老師需要反復給學生做示范,并在合唱表演中對姿勢不正確的同學進行隨時調整。(2)口形訓練,口形狀態對合唱表演的美感存在影響,所以老師要教育學生,演唱時,嘴不要張得過大,也不要過小,而是要在唱準音、擁有飽滿情感的基礎上做到自然放松,萬不能出現“打哈欠”“過度咧嘴”的狀態。在訓練中,可以讓學生照著鏡子訓練,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口形,之后再依照鏡子糾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后,學生合唱表演時的口形才會慢慢正規、自然、放松、大方起來。(3)呼吸訓練,呼吸是演唱的動力,有些學生呼吸氣的行為過于明顯,一是因為氣不夠用,二是因為氣息運用方式錯誤,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準備、吸氣、保持、呼氣等程序進行氣息吞吐的訓練,再引入演唱技巧訓練,逐漸地學生會習慣于科學的呼吸方式。
三、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發展展望
通過上述對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及訓練方式的優化和改善,小學農村的合唱藝術表演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對于農村教育的未來,筆者還認為,合唱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教育資源、路徑及方式方法的豐富。合唱藝術教育只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部分,隨著學生們合唱基本功、綜合素質、文化感悟能力逐漸提升,合唱藝術還會與現代藝術表演聯合,給學生們更多展示自身、創新發展的平臺。
四、結論
總而言之,“藝術養心、文化育人”是當代素質教育比較推崇的教育精神,學生們通過學習藝術、了解藝術文化、掌握藝術技能,其生活與學習的思想和精神會更加飽滿。合唱藝術教學在農村雖然發展時間短,但其基本教學體系和框架已經比較完整,如歌唱姿勢、口形、呼吸、和聲、咬文嚼字、情感表達等在內的教學內容很全面,總體教學表現良好。
參考文獻
[1]趙繁榮.大連地區小學合唱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
作者:王斐 單位:常州市新北區呂墅小學
- 上一篇:高校旅游管理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 下一篇: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審視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