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教育
時間:2022-02-14 04:35:00
導語:音樂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的目的也隨之強調其對象的廣泛性,力求使每個孩子在音樂教學中受益。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說過:“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養一些少數偉大杰出的所謂‘天才’,而是希望透過音樂教學,把每一個小孩都提升到擁有一顆高貴的心靈與完美的人格到及優秀的程度,而事實上這也是每一個人所應追求的目標。”的確,音樂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通教育。
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努力,收效甚佳。
一、激起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沖擊,相當一部分學生從思想上對音樂課重視不夠,有的甚至輕視音樂。針對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聽故事、查資料,讓學生了解華羅庚、李四光等科學家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受音樂啟發而來的;愛因斯坦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小提琴家;希思是位出色的音樂指揮家;杜魯門是著名的業余鋼琴演奏家……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人才往往是以全面發展的姿態出現在社會中,由此激起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提高全體學生的音樂水平應從堅定信心入手
信心是動力的源泉。告訴學生音樂學得“差”,并非是智力因素,要讓其看到自己的潛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激情多鼓勵,多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這是堅定學生學習音樂信心的有效途徑。要讓學生明白,并不是語數不好音樂就一定學不好。實際上,有些學生對語數不感興趣,學音樂卻頗有靈氣,教師應對這些學生重點培養,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我還讓學生聽一些貝多芬、莫扎特等音樂家小時候學習音樂的故事,讓每位學生明白:只要有信心一定可以學好音樂。
同時,我注重撥亮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盡量鼓勵每位學生舉手回答問題或上臺表演,努力營造活潑、熱烈的課堂氣氛,在聽、說、演唱中,只要學生能主動去試一試,不論成功與否,都予以表揚鼓勵,對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則讓其示范,當小“老師”,并授予“小百靈”、“小舞蹈家”等稱號。
三、從情感培育及個性發展的層面關注每位學生
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難度系數的內容,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如《八只小鵝》這課教完以后,第二堂課是復習課,由于學生已經學會了,所以,注意力就不大集中。有人想唱、有人想聽、有人想表演,這時,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練習題:例如①演唱《八只小鵝》;②聽賞《八只小白鵝》;③給《八只小鵝》的第一句詞創編節奏;④填空:|5|65|5432|()||;⑤視唱歌譜;⑥有感情地朗讀《八只小鵝》的歌詞;⑦根據《八只小鵝》的旋律創編歌詞。讓學生自主地挑選自己喜歡的練習題去實踐、去議論、去評價,這樣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新知識,音樂知識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對“學困生”,適當降低難度
對“學困生”教育要有耐心,適當降低要求,要從簡單的內容開始,逐步加深難度。例如進行視唱練習時,哪怕“學困生”只會唱一句,我都及時給予表揚,并結合《小事情》一課,通過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匯涓成海,聚沙成塔”的哲理。這樣,他們能坦然面對音樂課,而不是“害怕”與“緊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產生持久的音樂學習的動力。
采用上述方法施教半年以來,絕大多數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音樂能力,享受到了學習音樂的快樂。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對學好音樂充滿了信心,音樂教育在全體學生中得到了普及,實現了音樂素質教育的目標。
- 上一篇:整體滅鼠達標活動實施辦法
- 下一篇:地方建筑渣土管理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