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音樂教育實踐及高校音樂教育學習結合

時間:2022-02-14 04:50:00

導語:社區音樂教育實踐及高校音樂教育學習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音樂教育實踐及高校音樂教育學習結合

一、關于社區音樂教育

隨著社會組織形態的變化,社區日益顯示出其強大的社會組織功能。因此,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社區將成為一塊不可忽視的重要教育陣地。社區教育,即“在社區進行的旨在提高全體社區成員素質并促進社區發展的教育活動”。[1]

內容包括醫療、法制、體育、音樂等。其中,音樂教育作為社區教育的一部分內容,是旨在通過多種多樣的音樂學習、音樂活動提高社區成員音樂素質的教育形式。內容包括合唱、合奏、音樂素養學習等,活動形式有小組課、音樂會、音樂競賽等。

二、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學生社區音樂教育實踐能力的必要性

(一)從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辦學定位看其必要性

2005年11月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辦學方針應注意在教育教學中突破“學校”這一范疇,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與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緊密結合,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專門人才[1]。

那么,對于處于高等職業院校中的音樂教育專業而言,其辦學也應注重擴大學生的教育實踐空間,增加教育實踐機會,以增強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與以往學生所參與的學校音樂教育實習相比較,社區音樂教育具有更加廣泛的教學對象、更加豐富的實踐內容,并要求學生具備更強的教育組織、人際交往等能力。

因此,社區音樂教育實踐面向社會,提高學生音樂教育的學習效果,實現了音樂專業教學技能與社會服務的結合,體現了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辦學定位。

(二)從對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看其必要性

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生源質量較之往年有所下降。由于大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生活中缺少交流、合作的意識。加上入學前他們的生活多依賴老師與家長。入學后,自主能力欠缺,明顯表現為學習目標的茫然和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因此,要改變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促使他們重視自己的專業學習,院校應大力引導學生思想中的積極因素,并通過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廣闊的實踐空間里豐富實踐經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

從這一意義上說,社區音樂教育作為學生“實戰演練”的重要實踐方式,能在短期內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實現學以致用,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并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尋找、建立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目標,通過激發學生內部因素中的積極方面,促進他們的發展。

三、社區音樂教育實踐對促進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發展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社區音樂教育的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包括對合唱、舞蹈、樂隊、各種樂器演奏、音樂欣賞、音樂素養等。這些內容不僅要求學生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應具備指導教學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如何組織合唱隊的聲音訓練、如何處理樂曲;如何創編舞蹈;如何糾正演奏中的技巧錯誤;如何欣賞音樂等等。教學中解決問題的過程,即是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提高的過程。不僅如此,學生在教材的選擇,教學難度的把握,教學進度的安排,課程的設置,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也會遇到相應的問題。將這些問題帶回學校,通過教師的引導,同學的交流,其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改善學生的個性品質

每個社區都像一個小社會,社區居民職業多種,年齡層次不同,學生參與社區音樂教育活動,必須與不同角色的人物交往,為順利完成社區音樂教學實踐任務,學生必須學會在磨合中與人相處,改變嬌生慣養、依賴性強、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習慣,以完善自己的個性,同時,增強責任感,增強職業道德,鍛煉職業能力。

(三)擴大學生的就業出路

小學音樂教師這一就業窗口遠不能滿足各級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因此,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將來的就業范圍不應只局限在小學音樂教師這一范疇內。尤其隨著現今社區教育的普及,社會開始注重居民各方素質的提高,社區作為一個鍛煉在校生音樂實踐能力的訓練基地,也將可能成為學生的就業場所之一——學生可以嘗試在社區里進行自主創業。

由此可見,社區音樂教育與高職音樂教育正處于兩個互利的地位。社區音樂教育能幫助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實現自己的價值,促進他們主動學習;而在社區音樂教育實踐中提升能力的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又可能成為社區音樂教育中重要的師資力量,以提高社區居民的音樂文化素質。那么,如何才能培養一批合格的適應社區音樂教育的高職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呢?

四、對現今高職音樂教育專業教學的建議

根據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高職音樂教育專業應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有所側重,并對以往的教學形式作以適當調整。

(一)對高職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內容的建議

1.重視基礎音樂知識的掌握

掌握扎實的視唱練耳、音樂欣賞基本音樂知識,有助于學生在社區音樂教育實踐中科學、規范地進行,讓教學得心應手。因為社區居民文化層次不同,有的在音樂知識、音樂修養上是一片空白,此時,教師更應注重傳授音樂知識的準確性,以引導居民正確地學習,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否則將嚴重影響社區的音樂教學質量。

2.強化音樂專業技能的學習

高職音樂教育專業提倡每位學生要有自己的專業特長,或是聲樂,或是器樂演奏,或是作曲等。一方面,這是學生專業特長的展示。另一方面,音樂專業技能的牢固掌握,才能勝任社區的音樂教學。因為學生牢固掌握某項專業技能是以豐富的學習體驗為基礎,這些都將在今后的教學中轉化為自身的教學經驗。因此,專業音樂技能的學習過程應強調學生重視教師的教學方法,增強自己辨別錯誤與糾正錯誤的能力,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文藝活動的組織能力

文藝活動是社區音樂活動的主要形式,因此參與社區音樂教育實踐的學生就在學習組織一場音樂會、舞會、各種音樂才藝匯演、比賽、聯歡等文藝活動的過程中,積累一些基本演出經驗,培養相應演出活動的能力,例如,活動策劃、節目排練、組織彩排、演出現場布置、舞臺監督等能力。

4.獲得其他相關的理論知識

與音樂教育專業相關的其他理論知識大致包括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課程設置,音樂教育學,社會人際關系學等。由于社區音樂教育是面向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居民,因此在進行音樂教育時不能“一刀切”、“一鍋粥”,而應該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這就要求教師應當掌握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學習音樂的相關心理學知識。同時,音樂教育實踐以課程方式在社區中開展時,要求學生應學會根據不同學習對象制定音樂教學大綱,選擇音樂教材,設置音樂課程,安排教學計劃與教學進度等。另外,為了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學生還需要了解掌握社會人際關系學方面的基本常識,以促進社區音樂教育實踐的順利進行。

(二)對組織社區音樂教育實踐的初步設想

學校應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可通過聯系環境安全的社區,組織學生定期參加社區音樂教學實踐,以促進他們學以致用。

就實踐形式而言,可以社區音樂教育實習的形式展開,時間為一周一次,利用課余或周末,一次時長大約為兩小時。

就教學內容而言,主要包括:

第一,音樂素養:其一,音樂實用基本理論,如五線譜或簡譜識讀,音樂記號辨認等。其二,音樂作品欣賞,主要根據欣賞對象的年齡不同選擇作品。目的是拓寬居民們的欣賞視野,了解欣賞音樂時的基本禮儀,掌握欣賞音樂的基本方法,提高鑒賞水平。對于學生而言,盡量以欣賞學校教材以外的內容為主。

第二,器樂學習:電子琴、電鋼琴、二胡、吉他等,多為居民們喜愛并且家庭經濟能力可承受的普及性樂器。教學內容可通過結合簡單、通俗,大家喜聞樂見的樂曲學習一些基本的彈奏手法,鍵盤器樂基礎好的學員,可以參加即興伴奏的學習。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幫助學員們組建小樂隊,讓他們達到自娛自樂的目的。

第三,歌唱教學:社區中有許多愛唱歌的居民,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讓居民們在把握好基本的音準、節奏前提下,學習科學的發聲方法。第四,合唱排練:組織聲樂愛好者組建合唱隊,選擇居民們喜愛的,適合其年齡特征的歌曲,并可按照合唱隊歌唱水平的高低安排難易程度不同的曲目。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多聲部合唱訓練。

就教學對象而言,可以根據學員的年齡或學習水平高低進行分組,并先進行民意調查,了解居民的學習興趣,使我們的教學有的放矢。

就教學過程而言,學生應學會如何收集教材;如何制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如何撰寫教案;如何進行教學等。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及時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積極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綜上所述,社區音樂教育實踐符合高職音樂教育專業的辦學方向,利于促進學生音樂專業實踐能力的提高,利于實現校園學習與服務社會的結合,在高職音樂教育專業中具有一定的存在意義。在改善學生的學習現狀,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完善學生的性格品質等方面更有促進作用。因此,高職音樂教育專業應大膽結合、積極配合社區音樂教育實踐,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基礎專業知識的掌握,重視學生教學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為學生順利完成社區音樂教育實踐任務創設充分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