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11 08:59:02
導語: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存在不足
目前,幼兒師范學校音樂專業課程的設置大都是按照中師院校制定的,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學校過于重視課程的深度和難度,沒有對課程之間的聯系和互補作用進行考慮,嚴重忽略了音樂教學與其他藝術專業之間的聯系,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知識面較窄,音樂專業能力過于單一,不能夠做到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也沒有將音樂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的能力,以目前比較普遍的問題為例,現代幼兒音樂教師缺少伴奏的能力,音樂的專業素養比較低。想要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專業素養強的畢業生,幼兒師范學校首先應該改變現有的課程設置,提高音樂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結合實際的社會需求,根據學生的個體化差異進行設置,以保證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學過程中仍以傳統的教學手段為主
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以及臨場發揮能力的培養。傳統的音樂教學課堂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線,教師只是將樂理知識一股腦兒的倒給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情況,更別說在課堂上創設相關的情境,營造一定的藝術氛圍來幫助學生進行消化吸收了。原有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傾向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憑借死記硬背、機械式訓練的方式來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沒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交給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高。
(三)嚴重忽略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目前的音樂教材中過于老化,與實際的應用嚴重脫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少的設計到書本以外的知識,學生畢業之后才發現,在學校所學的內容根本用不上,工作中需要的東西自己又沒學過,感覺自己嚴重缺少實踐能力。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幼兒師范學校的音樂教師應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多多的涉及一些實踐的內容,尤其是教師在準備課堂教案之前,應該針對相關幼兒學校的實際需要進行考察,然后再將實際需要的課程內容交給學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將理論應用到實踐過程中的能力。
二、如何在尊重個體差異的情況下,做好幼兒師范學校的音樂教育
(一)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以及學生的個體情況設置合理的音樂課程
新課標中強調,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展開一切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了更好的完成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學生,幼兒師范學校應該對音樂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在進行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對學生的人體差異、社會的實際需求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建立一套既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課程,同時還應該注意課程之間的聯系,選擇具有互補作用能夠相互促進的教材。對于課程的設置,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是課程設置的重點,受到擴招的影響,學生進入學校時自身的音樂素養是存在一定差別的。首先,應該按照學生的音樂水平進行分組,不同組學生的教學進度不相同,以便學生都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良好的掌握。
(二)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于觀察學生的優劣勢和性格特點。然后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模式在技能練習的過程中尤為重要,教師應該盡量讓每一個同學都有表演的機會,然后根據表演中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三)設置適當的實踐課,實現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供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學校應該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資源,為學生建立一定的實訓基地,這樣學生可以憑借實訓的機會來了解社會上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然后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技能補充,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訓情況來對其中的不足進行補充,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因此只有將其放到實踐過程中,才能發現學生的不足。這樣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發現不足并及時改正。總結: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幼兒師范學校的音樂教育能夠促進新課改教學目標的完成,也是培育符合社會需求音樂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尊重個體差異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音樂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盡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學校應該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各種資源,為學生建立實訓基地,促進學生將理論融于實踐的能力。
作者:石慧 單位:亳州市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