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教學對特殊兒童音樂教育影響
時間:2022-10-20 09:20:04
導語:律動教學對特殊兒童音樂教育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通過適當的音樂教育來得到在美感上的體驗和幸福,同時這種方式還能夠對兒童的情操進行陶冶,使兒童的智力得以被開啟。現在,在兒童的音樂教學中,兒童律動教學已經愈發地體現出了它在其中所能夠發揮出的巨大作用。而對于特殊兒童來說,音樂教育同樣能夠發揮出強大的力量。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針對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在我國的教學表現和結果都可以說是極為不樂觀的,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內,我國在針對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時一直都是處于一個受到忽略的、較為薄弱的狀態。因此,筆者決定從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來出發,并針對律動教學來對特殊兒童進行音樂教育的影響進行探討。
關鍵詞:律動教學;特殊兒童;音樂教育;影響與探討
音樂是一種能夠真正使人的生命達到最高點的一種藝術形式,通過不同樂器和演奏手法的配合而達到的一種能夠將人們所寄托在其中的情感所抒發出來的媒介。對于未成年的、心智尚處于未成熟階段的兒童們來說,實施及時而有益的音樂教育能夠讓他們的天性得到解放,可以讓他們能夠真正地體會歡樂,并得到興趣的培養。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智力上的開發都是極富有益處的。特殊兒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緒、身體、行為、溝通能力以及心理活動(或心理狀態)等主要方面相較于正常兒童來說有著較為顯著的差異的兒童群體。相比于正常兒童們來說,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更加困難。例如,他們不能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和板書,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也會遜色于正常兒童。因而,教師必須針對這樣的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手段與方法來促進特殊兒童能夠像正常的兒童一樣通過學習來得到發展。
一、目前我國在特殊兒童方面的教育現狀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政府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殘疾公民的勞動、生活以及教育”。由此可見,針對特殊兒童的特殊性教育亦是從屬于全民教育的,而且同樣是全民教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項針對我國殘疾人的抽樣調查的結果表明,我國已經正常接受義務教育的特殊兒童總數達到300多萬,這其中有部分特殊兒童所接受的是特殊的教育[2]。在這一方面,國家已經建成了多所盲聾啞學校等針對特殊兒童教育的教育場所。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開放,人們對于特殊兒童的關注度與關懷度都在不斷增加,社會各界也在通過諸如輿論力量、慈善機構等方式來幫助特殊兒童群體能夠和普通兒童一樣,擁有可以受到匹配他們的教育的場所。不過,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東西地區發展還存在不平衡的現象,這就注定了要想徹底解決我國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員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筆者注意到,在西部諸如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份還存在著特殊教育資源投入力度小的問題,這些貧困地區因受到經濟和基礎設施落后等條件限制而仍然無力解決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加之絕大部分的特殊教育資源又都集中在城市,使得兩地之間聯系不便。綜上所述,加緊對特殊兒童教育的推廣工作仍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二、簡析何為律動教學的音樂教育
按照瑞士音樂家達爾克羅茲的思想觀念來看,音樂本身是離不開律動的,二者天生一對,不可分割。所謂“律動”,其實就是指人身體的物理運動。如果要把人體視為樂器,那么人體通過各種各樣的物理活動所展現出來的姿態、形狀與動作,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抽象的音樂情感的表達。兒童在參與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這樣的表達來得到對音樂的更為直觀的表達,從而使他們在音樂節奏感、身體協調性以及對美的欣賞能力等體質和精神層面得到良好的發展。在進行音樂教育中的律動教學時,兒童需跟隨著音樂的節奏來進行有規律的、協調的身體動作。要想達到較好的律動教學結果,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游戲方法。在開展游戲的同時,將音樂的元素結合并貫穿于游戲的整個過程。這樣可以讓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更好地跟隨著音樂的節奏來進行律動,在這一過程中,音樂的節奏感和音調的起伏變化感都能夠無形地傳遞給兒童,最后使兒童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綜合潛能的激發。這里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游戲的選擇時,要注意所選游戲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要考慮到兒童的生理與心理特點,要使兒童們能夠在一個活潑快樂的狀態下來對音樂的節奏之美進行直觀的感受,從而使他們能夠增加對外部世界的了解范圍。
(二)示范——模仿方法教師可以根據音樂類型與節奏來預先設計一套動作或者是舞蹈。然后在兒童面前進行演示,并讓它們進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兒童們去進行自主改編。注意:教師的動作僅僅是為了示范,并非為限制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做。
三、結語
音樂教育的主線永遠只能是律動教學,而對音樂的耐心傾聽則是律動教學的最根本途徑。在律動教學中,特殊兒童可以通過簡單而重復的拍手、跺腳等動作來體會音樂中所表達出來的韻律感。這一過程的實現不僅是特殊兒童的身體得到了鍛煉,更使他們能夠受到在音樂思想上的點播和啟發,并且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打開他們在審美方面的啟蒙之門,從而讓他們能夠得以置身于音樂的世界之中,使心理上的異常狀態得到逐步緩解。總之,律動教學能夠使特殊兒童逐步走出生理與心理上的缺陷,并為他們能成功地融入家庭、學校和社會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桂枝.特殊兒童音樂教育的實踐策略[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06:16-17.
[2]李娟.音樂教育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影響[J].新校園(中旬),2017,06:16.
[3]盧慧婷.芻議特殊教育中智障兒童的音樂教學[J].青年時代,2016,10:117.
作者:陳少芳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特殊學校
- 上一篇: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音樂教育
- 下一篇:新時期背景下音樂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