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音樂教育流行音樂因素分析

時間:2022-03-18 10:53:37

導語:兒童音樂教育流行音樂因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音樂教育流行音樂因素分析

摘要:隨著音樂的不斷發(fā)展,音樂越來越多的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兒童音樂教育也應運而生。隨著網絡等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在兒童接觸最多的音樂已經不是經典兒歌,而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作為最大眾化的音樂形式,深刻的影響著每一個人。在兒童音樂的教育中,通過培養(yǎng)正確的兒童音樂審美意識,從而使兒童真正可以聽懂音樂,享受音樂,學會音樂。

關鍵詞:兒童音樂;流行音樂;音樂教育

一、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popularmusic)一般指的是相對于古典音樂來說,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容易使人接受的一種音樂形式。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以及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不同之處在于流行音樂的旋律朗朗上口,節(jié)奏歡快,表演形式多種多樣,不受場地和空間的限制,而且流行音樂的歌詞貼近日常生活,便于抒發(fā)人的內心情感,因此流行音樂的受眾面更廣,也更加容易被民眾所接受。但是正所謂有利必有弊,正是由于流行音樂定位大眾,屬于“無準備音樂”,即不需要準備專業(yè)知識也可以欣賞的音樂,所以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作門檻很低,各類草根的音樂制作人層出不窮。在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和有效的監(jiān)管與治理,有些音樂創(chuàng)作者甚至為了博人眼球,增加作品的曝光率,故意創(chuàng)作低俗、毫無意義的歌曲,混跡在流行音樂之中,導致流行音樂市場上魚龍混雜。

二、兒童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

兒童時期,無疑是人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兒童還處于懵懂狀態(tài),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還沒有形成,缺乏判斷能力,因此在這個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這時候兒童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就會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由于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缺乏正確的審美意識,孩子很容易被低俗歌曲吸引,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久而久之將會顛倒兒童的是非觀、價值觀,讓兒童錯誤的以為低俗的東西是潮流的,是正確的,將會嚴重的影響兒童的未來發(fā)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由于流行音樂的基數(shù)龐大,而且缺少完善、科學的發(fā)聲體系,再加上有些歌手擁有獨特的嗓音和發(fā)聲方法,例如喉音、嘶吼等。如果兒童沒有正確的審美意識而去一味地盲目模仿的話,將會陷入到發(fā)聲的死胡同,不僅僅會養(yǎng)成發(fā)聲的壞習慣,更嚴重的會對兒童稚嫩的嗓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三、關于兒童流行唱法之我見

大多數(shù)人認為,唱歌無非就是“唱”罷了,其實不然。在筆者看來,演唱之前,有三點重要的準備工作。1、選。選指的是選曲。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中,選曲無疑是最簡單的一件事,無非是喜歡什么歌曲就要唱什么歌曲,實則不然。其實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往往并不是人來選曲,而是曲來選人。在一首曲子創(chuàng)作完成以后,這首歌曲往往被賦予特定的歌唱情感以及音域。如果不能將這種情感準確的表達出來,或者說達不到演唱這首歌曲所需要的音域,那么即使你擁有再好的歌唱技巧,這首作品也是無法很好的完成的。因此選曲是演唱好一首作品中的關鍵。特別是對兒童來說,由于包括童聲期和變聲期,情況尤為復雜。在兒童時期,大多數(shù)的兒童音色清脆高亢,因此很多低沉、憂傷的歌曲不適合演唱。在變聲期,大多數(shù)的兒童音色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聲音會顯得低沉,這點在男孩身上尤為明顯。因此這時要根據(jù)兒童音色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曲目,根據(jù)兒童的音域對歌曲進行移調處理,避免演唱過高的音域,防止對兒童的聲帶造成永久的損壞。在筆者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受信息時代的影響,兒童受流行因素的影響很大,所以在兒童歌曲的選曲中,還應該考慮歌曲所表達的感情。盡力避免一些消極的、負面的歌曲,弘揚正能量,以保護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筆者注意到,近期火爆的青少年組合TFboys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們的歌曲的內容積極向上,充滿青春和活力,適合兒童演唱。但是在演唱中,需要注意歌曲的定調問題。由于童星受過專業(yè)系統(tǒng)的音樂訓練,歌曲定調較高,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演唱時較為吃力。因此建議將歌曲進行降調處理。避免傷害到孩子的聲帶。2、讀。這里的讀指的是讀歌譜。在兒童音樂教育中,學習歌曲無疑是重中之重。我認為,在歌曲教學中我們要盡量避免老師唱一句,學生學唱一句“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跟著老師學唱,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唱,由于是被動的獲取,兒童的注意力也不會高度的集中,久而久之便會產生枯燥、厭煩的心里,降低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學習的效率。我建議在學習新歌的時候要找到歌曲的曲譜,帶領學生先認譜,再學唱。在讀譜子的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到基本的樂理知識,對孩子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雖然這種教學方法相比于老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來說要耗費更多的精力,但是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唱,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不斷的提高音樂的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孩子讀譜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加強他們的節(jié)奏感練習。相對于經典的傳統(tǒng)的兒歌,流行音樂在節(jié)奏的處理上運用了較多的附點音符和弱起小節(jié),所以在教學中要多加注意。除此之外,孩子們的天性是玩,如果一直是枯燥無味的理論教學,必定會降低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因此筆者建議要將音樂教育游戲化,將枯燥的節(jié)奏練習融入到游戲中去,如與奧爾夫教學法相結合,共同提升孩子們的節(jié)奏能力。3、聽。這里的聽指的有兩方面。一方面的聽是指聽歌曲的原唱。在已經讀過歌譜的情況下,學生心里已經有了歌曲的概況,再次聽原唱的演唱,可以找出自己與原唱的演繹的不同之處,而且原唱一般都是較為成熟的演繹,可以取長補短。另一方面的聽指的是聽歌曲的伴奏。流行音樂與傳統(tǒng)美聲唱法的一個較大的差異就是在伴奏。傳統(tǒng)美聲唱法往往是鋼琴伴奏,在演唱時,鋼琴伴奏會跟著歌唱者的節(jié)奏進行細微的調整。而流行音樂除了極少數(shù)的是現(xiàn)場伴奏外,大部分用的是數(shù)字音樂伴奏,即伴奏無法根據(jù)演唱者調整,因此我們要讓學生熟悉伴奏,要讓學生知道哪里是前奏,哪里是間奏,做到心中有數(shù),避免出現(xiàn)歌唱與伴奏脫節(jié)的情況。

[參考文獻]

[1]王思琦.中國當代流行音樂文化功能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7.

作者:江云鵬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