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探討3篇
時間:2022-07-06 09:59:40
導語: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探討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發(fā)展給人類的生產、生活等多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豐富了教學方式與教學資源。音樂教育作為提升人類綜合素質、培養(yǎng)美感情操的重要方式,起到了培養(yǎng)專業(yè)化人才、推動社會進步、宣揚時代活力的重要作用。通過信息化創(chuàng)新高校音樂的教育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和音樂鑒賞的興趣,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更好地讓高校大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及音樂中所包含的豐富情感,從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優(yōu)秀的、符合時代主旋律的音樂作品。由張業(yè)茂、劉暢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國際化與信息化:學校音樂教育的應對》一書,以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音樂教育發(fā)展為基點,以國際音樂教育文化發(fā)展為銜接,分析了我國音樂課程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提出未來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實踐應當踐行“網絡學習庫+課堂引領+自主建構”的“3e”教學模式,從而在信息化發(fā)展的背景下,實現高校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1信息化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
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高校音樂教育授課中,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推進,提升課堂中師生的互動性,更加有助于實現“沉浸式”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美感。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音樂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遞基礎音樂知識,更要注重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將信息化技術融入高校音樂教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提升其對“美”與“聲”的整體感受能力,感受音樂背后所賦予的時代氣息與情感共鳴。
2信息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首先,創(chuàng)造音樂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情境教學即通過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樣化的方式來進行實際模擬,使學生置身于該環(huán)境中,進行音樂作品的欣賞。通過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元素的理解,從而讓學生“享受”音樂教育授課過程。其次,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互動。線上直播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學生與社會群眾的喜愛。教師在音樂教育授課過程中,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有助于提升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感,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后,除了線上直播之外,錄制視頻教學網絡平臺互動也是新型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制工作,或對經典作品進行解讀,或對創(chuàng)新作品進行分析,然后將其上傳到相關網絡學習平臺,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線上視頻授課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信息化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改變以往教師“滿堂灌”的被動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和了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國際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作為國際間交流工具的音樂,在國際化交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體現音樂的張力與國際表現力,多數國家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加進入了國家化元素,使學生理解音樂的多樣性。在音樂國際化與音樂教學國家化中,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各種音樂的表現方法,例如可以通過線上視頻播放、音樂文化節(jié)交流等形式,讓學生體驗不同國家的音階與節(jié)奏。引導學生體驗鄉(xiāng)土音樂、民間音樂,感受音樂與文化的融合,體驗更為廣泛的音樂表現形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國際化趨勢愈加明顯,高校在解決音樂教學共性問題時,還需要及時地關注音樂教學中的個性問題,積極弘揚中華優(yōu)秀音樂文化,在吸收、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音樂文化因素中,打造“本土式”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與國際化是未來高校音樂教學實踐中面臨的趨勢。高校音樂教學應該堅持“一人講,眾人評”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哲學、管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種人文藝術角度欣賞音樂藝術作品,拓展學生對演唱的審美感受,增強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從而讓學生在音樂教學實踐與思考中形成獨特的音樂文化觀。
作者:張紅娟 解玲玲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
第二篇:高校音樂教育在鋼琴課程的應用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不斷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學方式也不斷多樣化,微課由此誕生,成為輔助教師上課的一種課堂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尤其是鋼琴課堂中,課堂目標不明確,一節(jié)課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太過繁雜,而微課涉及的資源豐富,并且時間較短,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們在進行高效鋼琴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微課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們的興趣以及上課的效率。故此,本文就鋼琴課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微課;音樂教育;鋼琴課程
對于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鋼琴課程可以說是尤為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在現階段的高校教育中受到很高的重視。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其為學生設定的要求與目標都是較高的,它要求學生具有十分牢固的演奏基礎和較強的音樂感知力。與此同時,對于學生的演奏技巧也有非常高的標準。在現階段,絕大部分高校的學生都具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學生本身的演奏水平在經過不斷的學習后達到了課程設定的目標,但是脫離了樂譜之后,其所演奏的音樂卻缺少了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音樂本身所具有的靈氣,這在很大程度上會給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習生活帶來困擾。故而在接下來的高校教育中,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帶動學生即興演奏,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力求全面,確保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升。微課也是課堂多媒體技術的一種,以簡短的視頻為主,在課堂中與教師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以更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們講授課堂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一、微課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微課”這一概念提出來便是為了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打破教與學的死板模式,讓課堂的靈活性更強,最初實施微課的目的就是以另一種方式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將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客觀地認識自己當前所要學習的內容。本篇文章就微課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教學應用進行探究,深入討論微課的前景與實踐應用情況。
二、微課在高校鋼琴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側重點
老師們想要熟練地運用微課這一教學方式,也不是十分容易的。微課自身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一些視頻資料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會在時間很短的短片中插入比較多的內容。所以一般來說,老師們可以把重點內容放在短視頻里。但是也有很多老師無法把握好教學的側重點,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引發(fā)微課使用時間較長等問題,無法向同學們展示出鋼琴課堂的核心內容,這樣很有可能使同學們長時間觀看視頻后喪失了學習鋼琴的興趣。因此,老師要想使用好微課這一教學模式,就必須要對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微課的作用,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二)太過依賴微課
盡管在前文中說到,微課可以幫助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可以讓學生們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起來,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微課從始至終都是一種教學手段,它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而存在的。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很多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過度地依賴微課,從而導致老師在整節(jié)課堂上都在使用微課進行教學,這并不能使學生們對教材有一個比較充分的理解,學生們也不能參與到上課這個過程中。另外,這也會導致老師在備課時出現懈怠懶惰的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全面實施微課教學前,要對微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充分了解到微課這一方式的優(yōu)勢與劣勢,這樣才能正確發(fā)揮出微課的作用。
(三)微課教學體系還不夠全面
老師們要想在課堂上正確地發(fā)揮出微課的作用,就必須要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課上與課下的環(huán)節(jié)都不能缺少。然而照目前的教學發(fā)展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學校都只是在課上使用微課來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下這一段時間。課下才是學生們對課上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的黃金時段,學生們如果不在課下進行復習的話,就無法對所學內容有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這就體現不出微課的價值。
三、高校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鋼琴即興伴奏的重要意義得不到充分認識
在高校教育中,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yè)一直是十分重視的。從目前社會總體的就業(yè)形勢來看,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以后基本上無法得到獨自演奏鋼琴曲的機會,往往都是作為伴奏或者協(xié)同的身份出現的。畢竟在現代社會中,看待進入崗位不久的新人,大家的統(tǒng)一看法是其工作能力和技巧是不成熟的,甚至可以說其只具有基礎性和理論性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高校將課程需求與社會現狀相結合,加以分析思考,對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及時做出調整。針對不同的演奏場景和不同的演奏人群,對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設定適宜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多加練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注重細小的知識和技巧。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基礎是否達到合格標準,在提升各項能力的同時也要鞏固自身的基礎。
(二)鋼琴即興伴奏的授課老師專業(yè)能力達不到標準
眾所周知,如果授課老師的專業(yè)能力達不到授課標準,那么學生的學習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更何況鋼琴即興伴奏本就是一門非常考驗演奏者實力的科目,所以對于師資力量是具有較為嚴格的標準的,只有這樣,學生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才可以達到登上舞臺演奏的水平。但是在現階段的高校教育中,這門課程的授課老師的水平是層次不齊的,絕大部分高校在這門課程上都沒有專業(yè)的授課老師,基本上都是其他科目的鋼琴老師兼任,其專業(yè)水平無法滿足這門課程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門課程的學習基本上無法達到課程的結課水平,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得不到提高,對以后的就業(yè)也會產生影響,并且不利于學校的專業(yè)發(fā)展。此外,部分老師在教學中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責任心不強,無法滿足課程要求。部分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要求不高,只是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去為學生上課,繼而致使學生的音樂能力達不到專業(yè)要求,導致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出現很大的問題。
(三)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方式枯燥無味
所謂音樂,注重的是練習,這里的練習并不像其他科目那樣單純地做題就可以了,而是持之以恒地動手實踐。對于鋼琴而言,所謂的練習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使一些東西在不斷的練習中產生肌肉記憶,從而愈加熟練。在鋼琴即興伴奏課程中,導致學生感到枯燥無趣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高校在教學中使用的教材過于單一刻板,而且無法跟進新內容,這就導致學生無法獲得最前沿的知識,繼而使得學生無法自主學習;第二個方面就是老師對于教材的依賴程度過高,訓練方式過于單一,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所以老師可以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新的方式,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一絲絲不一樣的樂趣,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共同賞析某一首音樂作品,舉辦活動和比賽促使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等。
四、微課在鋼琴課堂中的使用方法
(一)教師要熟練把握教學內容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水平。通俗來說,微課就是一種教學工具,老師才是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的。所以,提前熟悉教材中的內容,整理好教學重點是一個老師必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這樣可以更好地為微課教學構建體系,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們對鋼琴課堂內容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老師們在制作視頻時,要結合大多數學生自身的情況。舉例來說,如果這節(jié)課所學內容較難,而同學們接受能力較差,老師們就可以制作一個較為簡單的視頻。反之,老師們也可以制作稍微復雜的視頻。老師在教一些基礎音樂知識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大致分為幾個部分,并且可以以大多數學生的情況為基礎,適當地添加一些較為復雜的步驟,從而使老師們的教學變得輕松、有特點,這樣也有利于微課作用的發(fā)揮。
(二)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簡單來講,微課教學就是通過播放視頻的手段來進行的。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都把注意力放在視頻上,很少與老師進行交流。出現的問題就顯而易見了,老師們無法準確地把握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學生們也無法向老師提出一些自己的疑問與見解。由此可見,要想提高課堂質量,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在同學們觀看視頻的時候,如果遇到比較難懂的音樂細節(jié)知識,老師可以適當地打斷學生并對其進行解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在微課結束后,老師也要增加與同學們的互動,從學生們的角度出發(fā),多了解學生們較難弄懂的地方,這樣才能有效把握住下節(jié)課所要講授的重點。
(三)結合實際,豐富課堂內容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元素多樣化是課堂創(chuàng)新所不可或缺的。鋼琴即興伴奏在強調大量技巧練習的同時,也需要關注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這樣在即興伴奏中才會有穩(wěn)定的發(fā)揮。在相關教學中,教師需要用技能來指導學生。伴奏的多樣化練習不僅要加入多種元素,還要加入最新的文化理念,讓學生有真實的感受。在新舊元素的結合下,為學生安排更多的練習,分析新舊時代的藝術差異,繼承舊時代的精華并將其發(fā)展、創(chuàng)新。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鋼琴與微課的結合上,高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正處于發(fā)展的攻堅階段,高校應予以重視,加強相關教育。在音樂水平越來越高的今天,高校應該思考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應當積極配合高校的相關工作,在更高的層次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實現教學的多元化,才能培養(yǎng)更多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盧乃鑫,董蕾.淺析微課在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8,38(23):168+171.
[2]薛飛.“互聯(lián)網+”時代高職院校鋼琴微課教學與翻轉課堂的開展[J].藝術科技,2018,31(12):238+264.
[3]張淼.高校“微課”翻轉課堂鋼琴教學模式探析[J].北方音樂,2019,39(10):141-142.
[4]楊文文.“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鋼琴微課教學與翻轉課堂的開展[J].當代音樂,2019,(07):31-32.
作者:高善善 單位:中北大學藝術學院
第三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研究
【摘要】自2011年由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的《自彈自唱教程》一書發(fā)行后,高校音樂教育對自彈自唱課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自彈自唱作為近年來一種綜合性高、自主性強的教育訓練方式,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將被動接受改變?yōu)橹鲃犹剿髑笾男屡d課程。自彈自唱課程涉及內容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音樂基礎課程。此種自彈自唱教學模式的傳播一方面有利于鼓勵業(yè)余愛好者探索音樂的奧妙;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音樂人才,提升高校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自身思想融入音樂之中,為一成不變的音樂注入個人靈魂,使其更有魅力,從而推動音樂教育行業(yè)快速發(fā)展以及音樂文化全面普及。
【關鍵詞】高校音樂;自彈自唱;教學探討
自彈自唱課程作為一門較為新穎的課程,教師和學生對其認知和理解不足,難免會在推行以及實施的過程中陷入誤區(qū),甚至最終弄巧成拙,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時刻保持一顆敬畏好學之心,教學時一旦發(fā)現問題應及時調整。自彈自唱課程正式實施后,也切不可急功近利,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首先從改變學生的觀念開始,讓學生能夠發(fā)自內心接受這一教學模式,從而更有利于后期的課程開展。本文就針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教學展開深入研究與探討,以此給出部分意見,以供借鑒和參考。
一、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教學現狀
自彈自唱這一概念在1998年以前幾乎未有人提及,包括音樂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也未將其重視,更未有自彈自唱課程的設立。在過去的觀念中,人們潛意識里便認為自彈自唱是一件無比正常的事情,未有專業(yè)教育人員針對挖掘和開發(fā)學生自彈自唱的能力提出具體方法,甚至許多教育工作人員將自彈自唱能力歸納于學生的天賦,天賦有優(yōu)劣之分,而當時的自彈自唱能力在多數人看來也有優(yōu)劣之分。直到近年,人們才逐漸意識到自彈自唱屬于一種后天能力,可以通過教學和訓練來改變學生的自彈自唱能力,這才促使高校紛紛針對音樂專業(yè)學生開設自彈自唱課程,編輯相關書籍以供學生翻閱。但由于自彈自唱課程發(fā)展時間較短,一方面眾多音樂教育者的觀念難以改變,另一方面學生從小接受的音樂教育便是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為主,從而使得學生自彈自唱的能力較弱,也導致目前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存在諸多明顯缺陷。
(一)學生和教師對自彈自唱課程重視程度不夠
雖隨著自彈自唱新教學方式的興起,各大高校已然開設了獨立的自彈自唱教育課程,但多數高校對自彈自唱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自彈自唱課程時間短,并且由于自彈自唱教學方式興起時間短,可供學生查閱的資料極其有限,導致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獲得很多有用的知識,從而進一步打擊學生對于自彈自唱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就教師教學而言,目前諸多音樂專業(yè)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講,學生聽,課堂上過于乏味枯燥,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傳授知識過于刻板、老套,甚至眾多內容已然過時。而自彈自唱更為注重的是實踐和理論結合,甚至是實踐大于理論,較多的理論教育不僅會使得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不利于學生積極高效學習,而且還可能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僅會紙上談兵,這顯然違背了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教學初衷。因此,眾多高校應將自彈自唱課程重視起來,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將自彈自唱課程納入音樂專業(yè)必修課程之中,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校硬件設施配備不足
在自彈自唱教學過程中,理念尤為重要,改變學生行為的第一步即改變其思維理念,而與理念同等重要且不容忽視的便是學生的自主動手實踐能力。目前眾多高校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層面的教育,忽略了學生的歌唱演奏訓練。如在聲樂課堂上,教師僅關注學生的歌唱技巧,而在鋼琴課堂上,教師則更為關注學生的彈奏技巧,并未過多地將聲樂與彈奏相結合,學生的自彈自唱能力缺乏鍛煉,使得學生能力不足。另外,欲提升學生的自彈自唱能力,硬件設施是前提和基礎,唯有每位學生都能獲得硬件設備進行實操,才能進一步展開自彈自唱教學。而隨著近年來學校擴招,音樂專業(yè)生源驟增,眾多高校為節(jié)省教育成本,抵觸以及拒絕購買相應的音樂器材設備,以及安排相應的場地,導致學校的聲樂教室、聲樂器材、琴房等嚴重缺失,鋼琴等貴重樂器更是少之又少,此類教學設備的缺失極大程度上阻礙了自彈自唱課程的開展,一方面導致學校缺少實踐場地,另一方面為學生自彈自唱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不利于音樂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的實施
(一)找準定位,切合實際
眾所周知,“鋼琴教學專業(yè)水準”與“鋼琴演奏專業(yè)水準”雖只有兩字之差,但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高校音樂教育人員在授業(yè)解惑時應當將其做好明確區(qū)分,不可將其混為一談。音樂教育專業(yè)的鋼琴教學應更為注重彈奏的技巧,意在促使學生鋼琴演奏更為流暢、專業(yè)。而“鋼琴演奏專業(yè)水準”則應更注重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以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從業(yè)教學能力為主,其中夾帶著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鋼琴伴奏技能。因此學校應更加注重提升鋼琴教學專業(yè)水準,促使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不僅如此,高校音樂專業(yè)的教學人員還應注重對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將多種樂器巧妙融合,讓音樂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這樣一方面能夠滿足社會中不同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夠豐富社會音樂層次,推動社會朝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滿足廣大群眾的個體差異化需求。
(二)合理安排課程時間和課程內容
經過對高校學生的深入研究發(fā)現,為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體會到自彈自唱課程的意義,自彈自唱課程設置在第三個學期為宜,即大二的上學期。學生在經過大一一整年的學習后,對音樂知識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對于音樂專業(yè)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時學生經過此前一年的鋪墊,已然能夠更好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并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然適應了大學的教學方式與節(jié)奏,對學校外在環(huán)境以及師生關系都已經基本適應,此時為學生安排較為復雜,且對實踐性要求較高的自彈自唱課程,學生不會出現手足無措的現象。而自彈自唱課程正式開展后,教師不可急功近利,應循序漸進,讓學生由易到難,課程內容也應由少到多,教學速度由慢到快,以此給予學生充分的適應時間,幫助學生全身心接受并勇于嘗試。例如,學生多以右手為常用手,教師則可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先用右手彈奏自彈自唱訓練曲目的正譜,左手進行簡單的伴奏即可,后期熟練后,再重點訓練其左手。
(三)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隨著自彈自唱課程對學生的作用日益被廣大群眾所熟知,各大高校紛紛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計劃,因此教師也應及時跟上時代步伐,摒棄填鴨式、說教式教學方法,采用新方式,樹立新觀念,將自彈自唱課程融入學生日常教育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將聲樂、鋼琴、手鼓等有機融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就教學方式而言,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投影技術,借助播放課堂視頻短片的方式,將音樂與畫面完美融合,以此提升課堂活躍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快速且高效地融入自彈自唱課堂。并且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水準的學生,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之所長,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例如可采用分組上課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對自彈自唱課程的掌握程度為依據,將學生均勻分組,按6-8人一組分成幾個小組,甚至教師可適當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以此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內在競爭力,促使學生互相督促共同進步;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加方便地進行交流溝通,從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推動音樂創(chuàng)新乃至整個音樂行業(yè)的高速發(fā)展。
(四)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自彈自唱課程的關鍵便在于學生的動手能力,正所謂行動是第一生產力,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耳、腦等部位。教學內容要深入淺出,教學方法應幽默風趣。對于學校而言,應加大資助力度,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硬件設備,為學生實踐創(chuàng)造基本條件;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動手、動口、動腦,每次練習后都應作出專業(yè)分析,通過實際奏唱去體會曲式結構、和聲效果、伴奏音效,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從中總結相關經驗,以此提升從業(yè)教學能力。并且學生應將即興伴奏與自彈自唱巧妙結合,以此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幫助學生理解樂譜、感受音樂精神,使學生具備獨立的音樂思想,保障學生的創(chuàng)作風格向著正能量、積極的方向穩(wěn)步發(fā)展,從而在自身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造福人民,豐富民眾的日常生活,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推進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勇于實踐,由學校提供相應的硬件設備,從學生的常用手開始,循序漸進,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就教學內容而言,應該做到深入淺出,由易到難,前期以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為主,后期則應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彈自唱綜合能力,并針對不同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此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而言,應積極配合教師,全身心融入教學課堂之中,以一種專注、享受的姿態(tài)去探索音樂的意義,進而提升自身內在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白佳蕙,汪成瑤.基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教學研究[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0,(09):30-31.
[2]周呈穗.自彈自唱課程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重要性[J].環(huán)球首映,2019,(05):245.
[3]胡雅曼.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14):181.
[4]張承林.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教學探析[J].北方音樂,2016,36(06):200.
[5]張冬梅.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自彈自唱課程教學研究[J].藝術教育,2015,(09):46-47.
作者:張放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