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措施
時間:2022-08-16 04:24:07
導語: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教育是高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育體制的改革深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高校音樂教師應重視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改革中發揮的作用,用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本文闡述了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音樂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在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發展;傳統音樂文化
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不僅要統籌推進,注重整體性和全面性,還要在傳承傳統音樂的基礎上發展音樂文化。傳統音樂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勇擔重任的精神,凝聚了中華兒女的各種情感。換句話說,傳統音樂是對中華傳統的一種審美體現,生動表現了我國各民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此外,傳統音樂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較高,這些文化價值是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政治和經濟發展。因此,高校在音樂教學中不應忽略傳統音樂文化的作用,應結合時代特點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這既是對多樣性的傳統音樂的保護,也是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一、傳統音樂傳承依然面臨困境
目前,仍有較多高校偏重教學西方音樂,沒有意識到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實際上,這是音樂教學中的錯誤觀念。探討傳統音樂文化,學習各個民族音樂的風格,分析傳統音樂的藝術標準,均是當代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中需要關注的。在進行音樂教育改革時,高校應從全面、系統的角度,保護、傳承、弘揚傳統音樂文化,創新現代音樂教育模式。與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不同的是,新時代的音樂教學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改變一成不變、強調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高校在音樂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注重借助互聯網、多媒體資源,用動畫、圖片、音頻等多樣的形式創造性地展示教學內容,在提升音樂教學的直觀性的同時,提升音樂內容的生動性和有趣性,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作為藝術感極強的教學課程,音樂課程在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音樂鑒賞能力和藝術感受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和弦、和聲、復調和節奏型音程等均是音樂教學課堂中學生需要掌握的音樂知識。如果音樂教師能利用好多媒體技術,從視覺、聽覺等多個維度刺激學生的感官,那么音樂課堂定然不會枯燥乏味,學生也定會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此外,在音樂課堂中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背景知識。在正式學習音樂之前,理解音樂背景知識將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音樂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從而與音樂中包含的情感產生共鳴,這對學生打好堅實的音樂基礎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也需要注重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繼承和弘揚,不能一味地教學西方音樂。在進行音樂教學的同時傳承、弘揚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是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
二、傳統音樂教育在現代音樂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傳統音樂教育是現代音樂教育改革的基礎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中華民族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在不斷發展,但是在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對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傳統音樂文化同其他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一樣,需要得到保護和傳承。因為傳統音樂文化里包含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力量,對促進現代音樂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傳承傳統音樂文化既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延續,也是不斷筑牢現代音樂教育基礎的應有措施。因此,作為人才培養場所的高校,需要重視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改革中融合傳統音樂文化,實現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二)傳統音樂能促進現代音樂教學結構的完善
音樂教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給人們帶來聽覺上的享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上,也體現在對社會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上。重視傳統音樂對完善現代音樂教學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傳統音樂中蘊含著優秀的文化元素,借助這些元素可以讓現代音樂教學的改革方向更加清晰。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高校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傳統音樂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高校應該重視音樂教育,尤其是對傳統音樂的傳承。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在對音樂學科的重視程度上與其他學科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實際上,高校在進行音樂教學時,不應該受到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限制。為體現出音樂教育的意義或價值,高校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出傳統音樂的優勢,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從多方位、多層次、多樣化的角度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同時根據新時代人才培養標準不斷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三、基于傳統音樂視角的音樂教育改革措施
(一)挖掘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精髓,加強與世界音樂文化的交流
戲劇、音樂、舞蹈等均是體現民族文化的藝術形式,豐富多樣的傳統民族音樂體現出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高校在進行音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挖掘中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將民族音樂所體現的歷史文化、思維方式、生活形態、人文追求等傳承下來,結合新時代的有利契機創新發展音樂教學。其次,在新時代,高校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要做的不僅是把音樂旋律、演唱技巧教給學生,還要將音樂所蘊含的文化傳授給學生。此外,不同音樂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往往對一個國家的音樂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進行音樂教育改革時要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音樂的交流,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斷改進音樂教學方式,發展音樂文化。
(二)實例講解中國民族音樂文化
高校在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中講解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讓學生體驗傳統音樂文化的精神。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可以舉例講解湖南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文化,并在課堂中以多種形式展示湖南瑤族、土家族和苗族的民族音樂,讓學生體會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音樂的獨特意蘊。此外,通過對各個民族之間音樂美學特征的分析,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總之,在音樂課堂中,對傳統音樂具體實例的講解與分析,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中華民族精神、發展現代音樂的重要方式。
(三)創造性繼承傳統音樂文化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發展、注重禮儀的國家。傳統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內容,對于高校來說是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因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改革時,要盡可能地將傳統音樂所蘊含的民族精神融入課堂中去,這有利于完善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此外,傳統音樂,尤其是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音樂是具有差異性的。因此,如果高校想進行現代音樂教學的創新改革,不僅需要高校、教師、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還需要他們對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進行分析和研究,繼承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展現傳統音樂的藝術魅力,從而實現創新性發展、創新性繼承。
(四)在音樂教學中體現民族文化
音樂教師在實施音樂教學時,除了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還需要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學生感恩的心態也是音樂教師需要重點培養的,因為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許多傳統音樂都表達著感恩之意。讓學生懷著感恩的心去學習音樂,有利于學生領悟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去展現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挖掘音樂中所包含的美感,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民族自信。
(五)多元化發展音樂教學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文化知識。首先,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枯燥無味的,學生們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也不會認真地體會音樂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如果教師能借助多種教學工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音樂基礎。例如,采用多媒體播放傳統音樂的經典片段,讓學生分析和鑒賞這些片段的經典之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傳統音樂對學生形象思維的鍛煉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傳統音樂可以更好地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因此,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利用經典的傳統音樂,從教學形式和內容等方面改革音樂教學方式。
四、結語
音樂課程是一門藝術性強,有助于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課程。在新課改背景下,高校要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培養。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審美和感知能力,更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音樂教育改革中,要注意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因為傳統音樂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傳承傳統音樂時不能生搬硬套,要提取其中的精髓,同時借鑒西方的音樂文化,不斷地豐富現代音樂的內容,實現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最后,高校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要注意改進方式方法,要利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音樂基礎。
參考文獻:
[1]烏雅汗.民族文化傳承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研究[J].化工進展,2020,(06).
[2]劉德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0,(01).
作者:王玉卓 張望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探討
- 下一篇:查處無證無照經營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