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論文

時間:2022-09-04 11:26:00

導語: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論文

[摘要]本文從闡述英語教學中語感的重要性入手,強調了語言能力是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的,并論證了語言能力的核心是語感能力,進而提出了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語感。

[關鍵詞]語感培養語言知識方法步驟

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的正確、敏銳、豐富的感受力,是人們直接地感受、領悟、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它既涉及語言直接的外在方面,包括語音、字形;又涉及語言所表示的抽象意義,是兩者的有機統一;也是對語言的語音感受、語義感受、語意色彩的感受等,它具有輔助交際的功能。學習英語也同樣需要有語感,英語語感是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它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驗和體會。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對英語的教學和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中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把一句話中的幾個詞打亂次序,要求學生把它們連成句子時,做得快的學生只用幾秒鐘就能完成,他們所憑借的恰恰是語感。同樣地,我們平時心中有了意念想表達,也是依靠語感來生成句子的。語感來源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要學好、用好英語,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因而,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是英語教學的—個關鍵。在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的過程中,筆者主要是從以下4種基本能力人手的:一是訓練學生的語義感,即對語言文字豐富蘊意的感悟,這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運用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二是訓練語法感,即訓練對語法規則的感悟,其中,更重要的是敏銳地感知英語語言結構方式、語意表達方式和語言的表現力;三是訓練語韻感,即訓練對英語語言節奏、韻律的感悟,感悟語言的準確性和連貫性;四是訓練語勢感,即訓練對英語語言表達的語氣、氣勢、風格等的感悟。

學生的語感是逐步建立起來的,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有詳盡的教學計劃和步驟,同時還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筆者把培養學生語感的過程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也是學生進人大學學習的初期,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詞匯和語法知識,但還沒有形成英語的語感,在用英語表達思想時,只能先憑借母語語感,把意念轉換成母語句子.再通過心譯,逐詞地轉換成英語句子,而這個階段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的;第二階段,學生通過英語語法規律的進一步掌握和語言實踐的進一步深入,加上英語素質的不斷提高,可以不需要通過心譯而運用英語的規則組織句子;第三階段,學生通過大量的言語實踐,對英語的特點已有了比較充分的感知,能直接利用英語思維來編織話語了,這也是英語語感初步形成的階段;第四階段,學生能夠對話語或文章是否通順自然、用詞是否恰當準確、語法是否正確規范等,不需要分析思考就能下意識地做出判斷,到了這一步,學生的英語語感就建立起來了。在教學中要使學生順利通過這4個階段,培養其良好的英語語感,教師就要堅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一、在讀中感悟

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讀是學習英語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英語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英語教學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多讀書,通過朗讀、默讀、整體讀、部分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從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在朗讀中,一要注意引導學生感悟語句的連貫性,逐步做到發音準確流暢,語調起伏有序;二要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梗概,找出課文的主題句、中心段,從整體上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三要引導學生在聽音中模仿讀音,這也是對學生語感培養的有效訓練。它能激起學生讀的興趣,讓他們在聽中獲得語感的熏陶,把握重音、停頓、語調、節奏、語氣等語感的技法,促進對語言的感受力。另外,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加強語感技能的示范,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通過想像感悟語句的意境

語感的產生是以“感”為主,它離不開具體生動的想像。因而,要得到敏銳、豐富、深切的語感,應鼓勵學生充分運用形象思維,來品味語言文字,啟發想像。

三、積累語言材料,加強語言實踐,深化感悟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語言的學習更需要積累,要在讀中積累語言材料,感悟文章,培養語感。學生在閱讀中習得的語感,只有在更多的語言實踐中得到運用,才能使語感不斷強化。

1.說中強化。教學中,努力創設實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通過引導學生參加朗讀、演講,或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轉述等,來深化感悟。

2.練中強化。在學生讀懂、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擴寫、縮寫、仿寫、改寫等,讀寫結合,升華感悟。

3.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閱讀有精泛之分,聽、說、寫也應有精泛之分?!熬钡慕虒W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迅速掌握語言規律,提高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泛”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規律,也可以增加學生對未知語言規律的感性認識,為以后語言規律的學習和掌握奠定基礎。因此,要擴大學生語言活動范圍,注重課內外結合,把生活當作語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引導學生讓英語走進生活,把學辦事、學交往、學合作、學做人與運用英語,提高聽、說、讀、寫的實踐能力結合起來,這樣,就能開辟一片內化語言積累的新天地,使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上一個新臺階。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隨時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要他們經常翻閱或背誦,并多加模仿運用,使優美的詞、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應盡量不以母語為中介,即使使用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要求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并逐步過渡到使用英英詞典,這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詞匯的內涵和外延。教師應給出一些包含該詞、句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所給出的語境應盡力和該詞、句所處的語境相似,而且是學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的理解作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強語言實踐的量,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五、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語言及文化差異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不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生很多誤會,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人們常說的漢語式英語,就是指仿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和方法產生的、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式或表達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沒有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的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表達。

我們在堅持上述方法的同時,還應注意避免陷入以下兩個誤區:

1.理解就能感悟。語感訓練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語言文字符號去感悟作者在語言表達中的情和意。但是,在教學中,我們仍能看到一些教師津津樂道于課文內容的分析講解,把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搞得支離破碎,味同嚼蠟。有的教師誤以為講深、講透,學生就能理解,就能感悟。這種以分析理解取代感悟的現象是造成學生語感不強的最大原因。感悟,作為語感訓練的基本形式,它的實質是意會,它不遵循嚴密的邏輯規則,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與理性相統一的心理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切忌用語言文字的理性分析代替學生的自我感悟。

2.放任式教學。有些教師認為,感悟是個體的心理過程,它受學生主體原有的智力背景、生活積累、情感認識等因素制約,學生的感悟不盡相同。所以,有的教師感到學生的感悟不可捉摸,于是采取放任式的教學,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把以讀為主、讀中導悟的主導作用也放棄不顧,結果影響了學生語感的形成。所以,包辦分析和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其實,感悟應先有所感,才能有所悟。而感的重要方式就是讀,只有目有所視(文字),耳有所聞(朗讀),獲得了“感”的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才能有所“悟”。由于學生受年齡、閱歷等條件的限制,在閱讀中,很難自發地“悟”。因此,教師在承認和尊重學生,把學生作為感悟主體的同時,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努力創設語言環境,引導學生感悟、品味、體驗,從而獲得情感的熏陶,個性的發展,語感的培養。

總之,語感是一種難以名狀、但又確實存在的對語言非常有用的感覺。我們除了通過搞好英語課本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外,還應在符合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

[參考文獻]

[1]李海林.言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尚文.i5感論(修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杜,2000.

[3]程棠.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

[4]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5]朱曼殊,繆小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6]靳洪剛.語言獲得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