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發展對策論文
時間:2022-09-13 10:25:00
導語:職業學校發展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緩慢的幾點原因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教育在實現個體社會升遷中的重要作用,許多家長把上學視為對孩子“未來的投資”,這一點在欠發達地區顯得尤為明顯。由于觀念、體制、職教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使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發展緩慢,有的甚至面臨絕境。本人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原因之一:辦學思路不明晰。由于大多職業學校是由普通高中改辦而來的,其辦學思路一直受著變通高中辦學思路的影響,在教學方式上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并且課程的設置上重視文化課而輕視專業課,重課堂教學而輕技能實踐,很多職業學校都用升學率來衡量自己的辦學成就,從某一方面上充當著升學考試戰場上“打掃戰場”、“收拾殘局”的角色,這自然就不會得到學生和社會的肯定。
原因之二:專業設置不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削除了政府對企業的行政干預,企業變得更靈活、更務實了,而學校卻墨守成規,甚至于有一些學校自開辦以來,專業設置沒有多大變化,總是老面孔,沒有做出任何積極、主動的姿態,更缺少一些建設性的舉措,以及政府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學校缺乏必要的設備、設施及實驗場所,使得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和鍛煉,致使很多職高畢業生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對學生及其家長產生了副作用。
原因之三:專業教師缺乏。職業學校的教師多數是師范院校出來的,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即使是工科院校的畢業生,操作動手能力也不能適應實訓課教學的需要,“雙師型”的教師所占比例極小,學生技能水平得不到保證,也就談不上所謂高素質勞動者。
原因之四:實訓設施不足。職業學校的實訓設施嚴重不足,制約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黑板上開機器、種莊稼的現象仍較普遍,有的職校開設數控專業,學生畢業連“數控”的影子都沒見過。另外,缺少圖書資料,專業圖書資料更是少得可憐。
原因之五:辦學層次的定位有偏差。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升學欲望不甚強烈的受教育者,他們大多是因為不愿意在文化課的海洋中繼續“拼搏”,希望能夠學得一技之長,希望能夠早日就業,才報考了職業學校,而我們現行的大多專業課教材一是部分內容陳舊與生產實際脫節,較少反映新知識新技術,并且大多是講解接受式,綜合實踐活動式較少;二是教材的知識結構仍為學科本位編寫,因而這種課程結構和知識結構,理論偏深,內容偏多,偏離了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導致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三是與職業資格證書要求不銜接,缺乏與考證取證技能鑒定標準的整合,這都在很大程度上損傷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和完善培養目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嚴峻的課題。
二、使職業學校走出困境、健康發展的幾方面政策
要使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走出困境、健康發展,使之成為市場經濟建設的人才培訓基地,真正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我認為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對策之一:明確職業學校的辦學方向。職業學校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取決于能否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職業學校的落腳點是培養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實用人才,為就業服務就是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這是職業學校發展必須把握的根本原則。為職業學校學生進一步提供升學的機會,使一部分畢業生升入上一級職業院校深造也是必要的,但這決不是職業學校的主體目標定位職業學校要勇敢的挑起“就業導向”這面大旗,只有明確這樣一個辦學目標定位,職業學校才能具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空間和辦學活力。
對策之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立校之本。教師水平、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高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要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職業學校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瞄準“雙師型”教師的基本要求,采取“內培為主、外引為輔”的方針和多種激勵措施,鼓勵中青年教師學習深造。千方百計從各方面提高專業教師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使專業教師,真正達到進教室是一個好老師,進車間是一個好師傅的“雙師型”標準。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那些勉強應付的專業教師調整出職校,從社會上招聘有一技之長的技術人才,充實、加強專業教師隊伍。
對策之三:培養目標立體化。職業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差而且參差不齊,學習動力和成功欲望不強,如果教育方法不當,措施不力,會使大部分學生中途退學。為此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要積極開展“成功教育”實驗,在課程設置上做到“加強文化課,調整專業課,突出活動課”,以培養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在教學組織上實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對不同層次的班級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現有的智能基礎上,不斷發展,學有所長;在教學過程上推行“低起點、小臺階、多活動、多鼓勵”的模式,使學生在不斷成功中重樹自信;在考試方式上推行“減少考試、增加考查、規范考核、探索學分制”的改革,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學生自主發展、形成特長創造條件,使其達到一專多能、合格加特長,既為高校輸送合格新生,也培養中、初級技術人才,同時也訓練出熟練的技術工人,形成層次化、立體化的培養目標。
對策之四:加強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職業學校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僅僅“集中實訓”半年或一年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職業學校一方面在加快建設自己的實訓基地,為學生營造的實訓空間的同時,另一方面也要要積極主動地、全方位地與企業建立密切的聯系,使學生能做到一邊學習,一邊實訓,使學生熟悉生產情況,掌握生產技能,獲得適應生產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畢業以后能盡快找到工作并適應需要。
對策之五:要搞好專業建設。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問題是關系到學校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職業教育的一個主要功能是為經濟建設服務,因而專業設置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同步和匹配。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大調整時期,各地都在根據當地的資源、技術、經濟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規劃適合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為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就業結構變化的需求,職業學校必須切實做好對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調整的分析工作,選擇專業種類,合理安排專業結構,使之與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相適應。其次,專業口徑要與社會職業分工情況相適應。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生產技術水平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區,不同行業社會分工程度和勞動組織形式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再加上社會職業群體范圍有大有小,因此,確定專業設置,應當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具體要求。
對策之六、加強職業指導,拓寬就業渠道。“出口暢,進口才能旺”。所以,職業學校必須把加強職業指導、提供就業服務、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措施。在招生就業上要系統念好“招、留、輸”三字經。“招”要招得來,“留”要留得住,“輸”要輸得出,形成一條龍、一體化。招生是前提,招生宣傳不但要宣傳辦學條件、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等,關鍵要宣傳往屆畢業生的成才典范,可請他們返校現身說法。學生入學后,要組織他們參觀科技示范戶、專業戶,使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就業是關鍵,一是建立人才需要“信息庫”,通過考察人才市場,獲得人才需求信息,同企業簽訂用人合同,確定專業和招生對象,走“訂單”辦學之路;二是對畢業生的專業、興趣、特長、就業趨向等方面進行整理,建立“畢業生檔案庫”;三是認真開好職業道德課和就業指導課,教育學生要敬業愛崗,不拘一格樂就業。同時,做好“一跟蹤”,對已上崗和輸出的畢業生做好跟蹤調查和服務,把他們扶上馬、送一程。
總之,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要擺脫困境,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就必須針對農村職業教育的特點,切實轉變觀念,抓住機遇,苦練內功,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本位,以技能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探索適合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辦學育人新途徑,職業學校才可能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上一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論文
- 下一篇:財政局局長個人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