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毛鐵棒錘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4 11:33:00

導語:伏毛鐵棒錘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伏毛鐵棒錘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歸納和總結多年來的研究結果及國內外的文獻,從生藥研究、化學成分研究、藥理毒理研究、臨床應用幾個方面對伏毛鐵棒錘研究進展作一簡要綜述。認為伏毛鐵棒錘AconitumflavumHand.-Mazz.具有多種活性成分及較強的藥理活性,且有長期作為民間藥和民族藥使用的歷史。指出該藥用植物的各種研究及合理應用均有待深入,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

【關鍵詞】伏毛鐵棒錘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伏毛鐵棒錘AconitumflavumHand.-Mazz.系毛莨科烏頭屬植物,其干燥塊根俗稱“鐵棒錘”。其主要有效成分為各類生物堿,民間及臨床的應用均取其消炎、鎮痛及麻醉等功效。

1生藥研究

毛茛科烏頭屬藥物作用強烈,療效較為肯定,且品種眾多。史上歷代本草著作多有關于川烏、草烏等的記載。本屬植物伏毛鐵棒錘A.flavum見于《全國中草藥名鑒》《中華本草》,作為回藥“雪上一枝蒿”的部分植物來源[1]。部頒標準將伏毛鐵棒錘A.flavum作為藏藥“榜那”的部分基源植物[2]。但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等兩家單位對“榜那”幾類基源品種進行一系列理化鑒定后指出,榜那的生藥名似不應為“鐵棒錘”,其植物來源不應定為毛茛科植物伏毛鐵棒錘A.flavum和鐵棒錘A.pendulum,此應再作探討[3]。據報道,地處西北腹地的甘肅省大部分地區[4,5]、青海省內[6]、寧夏六盤山地區[7,8]、陜西省寶雞地區的隴縣附近、四川省成都以西主產伏毛鐵棒錘A.flavum,民間作“鐵棒錘(又稱鐵牛七、三轉半、一枝箭等)”入藥。同時,伏毛鐵棒錘A.flavum與鐵棒錘A.pendulum,同為云南產著名草藥雪上一枝蒿主要植物來源[9,10]。伏毛鐵棒錘A.flavum作為從民間藥和民族藥開發出的新藥材,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中藥材品種,也成為中藥材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個方向[11]。

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對鐵棒錘藥材(伏毛鐵棒錘A.flavum來源)質量標準進行了研究。該研究包括藥材性狀描述、顯微特征及薄層鑒定等。重點在含量測定及其方法學的探討,最終確定以乙醚-氯仿(3∶1)為提取溶媒,振搖作提取方法,實現對烏頭堿最佳提取效率,并通過空白實驗、穩定性實驗、重復性實驗、精密度實驗及回收率實驗證明對溶劑系統對測定結果無影響、供試品溶液在8h內穩定性良好、精密度等良好[12]。由此總結出了一套較為可靠的研究方法,為藥企業投料的準確性和臨床應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有用信息。

2化學成分

此方面的報道多是有關于烏頭堿和3-乙酰烏頭堿,因其是伏毛鐵棒錘主要藥理作用的基礎。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用電噴霧串聯質譜和高分辨電噴霧質譜對伏毛鐵棒錘根中總生物堿進行分析。由一級質譜圖獲得各生物堿成分的準分子離子峰,通過高分辨質譜測出其相應的分子式,再經串聯質譜獲得一些分子結構信息,伏毛鐵棒錘根中的5個主要生物堿成分為12-表-歐烏頭堿、3-脫氧烏頭堿、烏頭堿、3-脫氧烏頭堿-8-亞油酸酯和烏頭堿-8-亞油酸酯[13]。Chen,ZhiGang等[14]從伏毛鐵棒錘中分離出5個新的雙萜型生物堿:dehydronapelline,12-acetyllucidusculine,1-epi-napelline,12-epi-napelline和1-demethylhypaconitine,并根據光譜數據和化學變化情況確定了其結構。

以上的研究均取其塊根。另有對其地上部分莖葉的研究。采用鹽酸滲漉、陽樹脂交換、乙醚回流洗脫得到白色總生物堿粉末。總堿部分上硅膠柱,以石油醚-丙酮-二乙胺體系,逐漸加大極性成分的比例洗脫。碘化鉍鉀顯色為依據,將收集液分段,分別用ODS柱純化,用不同比例的甲醇-水體系洗脫,得到各生物堿的結晶。最終分離出4個生物堿。經鑒定其中3個為脫氧烏頭堿,3-乙酰烏頭堿,烏頭堿。其烏頭堿的收率為0.12%(塊根中烏頭堿收率為0.20%),且經薄層鑒定,此生物堿與塊根中基本一致。同時,該研究進一步提及,烏頭堿在室溫條件下就可基本全部乙酰化為3-乙酰烏頭堿[15]。由此可見,乙酰烏頭堿資源的開發利用已有其較明確的依據。

童氏[16]采用高壓液相色譜法對產于四川茂汶的伏毛鐵棒錘中生物堿含量進行了測定,研究結果表明:其中含烏頭堿0.013%,而該屬其他藥用植物的常見化學成分如中烏頭堿、次烏頭堿則未測出,疑為含量過低,尚待討論。另外還有中成藥中“鐵棒錘(伏毛鐵棒錘為其一部分來源)”所含酯型生物堿的研究:提取樣品中酯型生物堿,水解后測定苯甲酸的含量,乘以系數5.2877(烏頭堿與苯甲酸的分子量之比),以烏頭堿計折合為酯型生物堿的含量,制定含量的限度或幅度,控制成品的質量,保證臨床用藥安全[17]。

3藥理毒理

3.1藥理作用研究均著眼于總堿及其中的烏頭堿、3-乙酰烏頭堿、去氧烏頭堿等具有明顯的鎮痛、抗炎、局麻、解熱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成分。

關于這類藥物作用機理的研究,有文獻報道,烏頭堿(AC)的鎮痛作用是中樞性的,而且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以上神經結構,主要與脊髓以上神經結構中的α-受體有密切關系。3-乙酰烏頭堿鎮痛作用不產生耐受性且未見有忽然撤藥的戒斷癥狀。表明3-乙酰烏頭堿是一種不成癮鎮痛劑[18]。

3.2毒理作用《陜西中草藥》載,鐵棒錘“苦辛,熱,有大毒”;《中華本草》載,鐵棒錘莖葉“苦,辛,溫,有毒”;這類研究對3-乙酰烏頭堿的關注較多。其毒性主要為烏頭堿,直接作用于心肌,造成嚴重心率失常。

譚睿等[19]曾對含有伏毛鐵棒錘的藏成藥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五味乳鵬丸進行初步毒性實驗,結果發現,兩者針對小鼠的中毒劑量分別為臨床用量的20和77.5倍。經過處方分析,造成中毒的是鐵棒錘(其中伏毛鐵棒錘是其一部分來源)。

大量阿托品加維生素C制劑及阿托品加人工呼吸對于3-乙酰烏頭堿中毒有明顯的解救作用。另外,刺烏頭堿(自毛茛科烏頭屬高烏頭A.senomantanumNaKai)對3-乙酰烏頭堿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也有顯著對抗作用[20]。

4臨床應用及中毒案例

4.1臨床應用臨床應用主要包括伏毛鐵棒錘中主要生物堿成分的單體(3-乙酰烏頭堿的研究較多)的各種制劑和成藥,如膏劑、丸劑等。

單體3-乙酰烏頭堿的滅菌凍干劑,為一種新型消炎鎮痛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解放軍第六醫院共同研制,西安第四制藥廠生產,解放軍第六醫院用于治療帶狀皰疹。據段民祿等[21]報道,治療119例帶狀皰疹中,經對照觀察發現,總有效率為92.5%,鎮痛起效的平均時間為(27.3±2.3)min,持續時間為(11.1±1.2)h。有報道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醫院將其注射液用于治療各種痛證1236例,顯效6.34%,總有效率97.7%,副作用小,無成癮性[22]。

另外,中國藥學雜志中對3-乙酰烏頭堿(新烏寧痛)進行新藥評介[23]:經20多個臨床單位試用于1822例患者,針劑結果總有效率為95.15%,與安儂痛針相比,平均起效時間超過四倍,維持時間超過兩倍,有效率高。以本品片劑219例與炎痛喜康138例比較,本品片劑有效率95.9%,明顯高于炎痛喜康有效率(87.7%)。

4.2中毒案例烏頭類藥用植物療效明顯,故臨床及民間都有應用;但此類藥物大多毒性較大,其治療量與中毒劑量比較接近,故未經炮制、炮制不當或劑量過大引起中毒的事件多有發生。

本文從生藥研究、化學成分研究、藥理毒理研究、臨床應用及中毒應對幾個方面,綜合參考有關文獻資料,對民間常用藥伏毛鐵棒錘的研究情況進行了粗略總結,以期對今后的進一步研究開發提供有用信息。

【參考文獻】

[1]廖慶文,張裕民,劉紹貴.毛茛科烏頭屬藥用品種及來源特征辨析[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3,9(11):5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藏藥,第1冊[S].1995:79.

[3]劉智勇,阿萍,劉振東,等.榜那不同基源品種的鑒別和含量測定[J].華西藥學雜志,2003,18(5):363.

[4]楊靜,張潔,王勤忠,等.甘肅省民間“七”字名藥材品種調查[J].西北藥學雜志,2000,15(4):156.

[5]楊靜,孫繼周.甘肅省習用“七”藥類資源的聚類分析[J].中藥材,2002,25(5):310.

[6]呂琴霞.青海毛茛科藥用植物資源概括[J].青海醫藥雜志,1999,29(6):51.

[7]田英,王俊,朱強,等.六盤山地區藥用植物資源現狀與開發利用的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2006,8(1):111.

[8]張耀甲,蒲訓,孫繼周,等.寧夏六盤山藥用植物資源調查初報[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2):70.

[9]付龍庚,張志偉.陜、甘、寧、川等省(自治區)產雪上一枝蒿藥材的原植物來源鑒定[J].中國中藥雜志,1995,20(2):71

[10]FuL,BaoX,ZhangZ.IdentificationonthebotanicaloriginofxueshangyizhihaoproducedinShanxi,Gansu,SichuanProvincesand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J].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lmedica,1995,20(2):126.

[11]鐘國躍.中草藥資源系統研究方法探討[J].中藥材,2002,25(6):394.

[12]楊智鋒,劉建峰,張紅,等.鐵棒錘藥材質量標準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22):1771.

[13]張帆,彭樹林,白如冰,等.伏毛鐵棒錘根中總生物堿的串聯質譜分析[J].質譜學報,2006,27(2):72.

[14]ChenZhigang,LaoAina,WangHongcheng,etc..StudiesontheactiveprinciplesfromAconitumflavumHand-Mazz.Thestructuresoffivenewditerpenoidalkaloids[J].Heterocycles,1987,26(6):1455.

[15]李洪剛,楊建萍,田義杰,等.伏毛鐵棒錘地上部分生物堿的研究[J].中草藥,1997,28(5):265.

[16]童玉懿.烏頭類生藥生物堿的高壓液相色譜發測定[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2):107.

[17]易進海,陳燕,劉玉紅,等.RP-HPLC測定十五味乳鵬膠囊中酯型生物堿的含量[J].中成藥,2002,24(8):587.

[18]胡學軍,鐘燕珠.烏頭類中藥及其制劑的鎮痛作用[J].中醫藥研究,2001,17(4):56.

[19]譚睿,奐衛東,石雪蓉等.藏藥鐵棒錘與同屬中藥基源及炮制的比較[J].時珍國醫國藥,2003,14(7):406.

[20]王培德,馬學民,楊煜榮,等.伍用刺烏頭堿對3-乙酰烏頭堿毒性及鎮痛作用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3,9(5):382.

[21]段民祿,段德新,陶國發,等.3-乙酰烏頭堿治療帶狀皰疹119例[J].新藥與臨床,1986,5(1):33.

[22]勒士英.全軍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學術論文綜述[J].解放軍醫學雜志,1987,12(4):310,

[23]沙靜姝,毛洪奎.3-乙酰烏頭堿(新烏寧痛)[J].中國藥學雜志,1992,27(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