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綜述
時間:2022-08-16 10:49:37
導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痛下決心
有的學生屬于“慢性決策者”,他們知道在學習上自己應該積極,但在潛意識里還認為時間有的是,最終導致無法付諸行動。學生應該給自己制訂學習方案,在以后每天都要主動做一件事情,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中的。這樣,一天一點變化,持之以恒,效果也就很明顯了。
在學習中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為什么一看書就頭疼呢?怎樣克服學習上的惰性呢?清華大學法學博士陳彥晶認為,學生想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如何調整各個學科的學習時間。有的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只學一門課程,那樣就會很厭煩。可以在一天當中將文理科課程穿插著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怎樣克服學習上的惰性是很多學生關注的問題,一名學生說,一到學習時自己就缺少激情,找不到學習樂趣。陳彥晶說,在學習之前應該給自己確立目標,在實現目標的時候就會體會到學習快樂。對如何改掉做題馬虎的毛病,陳彥晶認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克服馬虎的關鍵。
三、確定奮斗目標,激發上進心
缺乏上進心,沒有正確的人生目標是懶惰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不少學生抱著“應付“”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得過且過。鄧小平同志說過“:落后就要挨打。”對一個國家是這樣,對一個人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應該發憤圖強。有一本書適合懶惰的學生去看: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拋棄雜念,一心一意地學習起來,打好年輕時的實力基礎,幸福的明天在向我們招手。
四、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自卑心理是懶惰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自卑和懶惰從表面上來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這兩者是有緊密聯系的,懶惰往往是從自卑開始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注意評價語的使用,盡量避免出現“笨蛋”“傻瓜”“無藥可救”等負面語言,我們應經常鼓勵學生說:“你可以的,試試看。”學生就會樂于嘗試、樂于思考問題了。
五、培養師生感情,激發學習興趣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是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通常對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課程也有所喜愛,而對不喜歡的老師的課則不愛聽。所以,在課內課外,不要忽略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總之,懶惰是學生成長的絆腳石。在充滿困難與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懶惰的人總習慣于等、靠、要,從來不想去求知、拼搏、創造,最終只能一事無成。只有勤奮、刻苦、好學、上進,朝著預定目標鍥而不舍的人,才會領略到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戰勝懶惰,戰勝自我,才能不斷前進。讓我們攜手鏟除惰性的種子吧,不要再找任何借口了。
本文作者:房紅娟王曉轉工作單位:山東省青州市第六中學
- 上一篇:職校生道德素養提升的策略透析
- 下一篇:淺談職校生數學學習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