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旅游教學改革之我見
時間:2022-08-28 02:55:30
導語:高職院校旅游教學改革之我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程性質
旅游日語課程跨日語和旅游兩個專業,語言學習和技能訓練相結合,旨在培養學生的日語口語表達能力和實踐活動能力。筆者詳細調研了開設旅游日語課程的其它高職院校日語專業的教學計劃,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將本課程設置在第四學期,為專業必修課或專業選修課,據此,筆者認為旅游日語課程在教學設計理念、教材選擇標準、內容編排等方面,要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特色,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縱向看,旅游日語課程是在開設了基礎日語、日語視聽、日語口語等課程后設置的綜合性、實踐性強的口語深化課程,本課程后,為進一步拓寬專業方向還開設了日漢互譯和商務日語口語等課程。橫向看,“旅游日語”課程涉及“旅游”,應注重學生導游素質的培養,又涉及“日語”,應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本課程是學生崗前訓練和能力檢驗的重要平臺。
二、教材內容
目前通行的旅游日語課程教材《導游日語》,以掌握語言知識點、中日社會文化和導游工作技能為主要內容,從實際看其內容已不能完全滿足日語導游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筆者認為除了課本內容外,還要增加社交禮儀、時事政治等方面的拓展內容,選用或自編貼近生活、實訓實用的課程教材。旅游日語課程按照導游帶團的行程,分為機場迎送、車上導游、酒店入住、餐飲娛樂、景點觀光和購物消費六個模塊,它們囊括了旅游過程的食、宿、行、游、娛、購。依據這六個模塊,筆者把本課程設計為知識篇和實踐篇兩部分,知識篇主要包括導游常識、中日社會文化、口語會話等內容,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提升作為日語導游的全面素質;實踐篇以入境游的一系列行程為主線,通過“模擬導游”,實訓實踐日語導游業務流程。教材內容重點是:1.中國文化,這部分內容要提煉傳統文化精髓,做到現代文化與時展緊密結合,補充相關課外知識,如中國節日、少數民族、宗教藝術、菜肴書畫等,并同時補充了解日本歷史、文化、禮儀及生活細節等知識,培養學生綜合文化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2.名勝古跡介紹,選擇代表性景點導游講解,如水立方、長城、明陵、兵馬俑、岳麓書院等,讓學生從歷史、人文、民俗、地理等角度,多方位、知識性地掌握日語導游詞講解技巧。3.導游會話及導游業務,教師授課過程中通過“模擬導游”的方式指導學生,在掌握日語導游常用詞匯、句型等會話用語的同時能夠口語講述導游工作程序、職責范圍、服務技巧、常見問題的預防處理等導游服務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同時注意訓練工作中自然大方的儀表儀態,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三、教學方法
旅游日語課程實踐性強,需要教師課本聯系實際,不斷創新、完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挖掘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實現旅游日語課程學以致用的特點。教學上教師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差異化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能力,注重學生參與、教師點評。
1.講授法與多媒體輔助
旅游日語課程教學要始終堅持發揮學生主體性和教師主導作用,進行全面的課堂教學改革,采取符合學生年齡特征、性格特征、思維特點的教學方法,盡可能把枯燥的日語知識化為形象的、容易接受的內容,堅決避免填鴨式、滿堂灌。教師要盡量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日語口語、導游技巧,把握日語導游工作特點。教師要充分地研究教材,課堂上精講多練,教學中盡量使用日語授課,進行語言交際互動,積極運用多媒體觀看日語影視、綜藝、風光片等內容,通過編演日語話劇、到旅行社實習等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日本社會文化,真實體驗日語導游工作情境。
2.情景法與任務驅動
旅游日語課程要始終堅持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運用模擬情景或真實情景對導游的各種服務場景進行實訓,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知識點的基礎上,結合精心設計的情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的能力。情景教學法主要通過機場迎送、車上導游、酒店入住、餐飲娛樂、景點觀光和購物消費六個模塊的導游接待為會話范例,將導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日語口語表達能力和導游技巧。如講授“機場迎接”內容時,先通過提問、共同探討導游在機場迎接時必需的準備工作和具體事項,然后讓各小組成員課下自制旗幟、喇叭、接機牌等道具,下次課時,通過視頻、錄音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機場迎接時應注意的問題及慣用句型,營造出會話情景,讓學生愉快地投入并充分地調動學習積極性。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合作小組為基本形式,圍繞一個共同的導游任務,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真實情境。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導游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任務驅動教學法特別適合旅游日語這門口語化、實訓化強的課程。
四、評價方式
旅游日語課程的實用性要求教師優化考核評價標準,加大實訓考核比例,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采用了過程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并適當引入企業人員參評。
1.過程性評價
平時的課堂授課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現場評價,可以口頭評價,也可以表格評價,具體方式是:首先學生自我評價,在學生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或導游任務后,從知識運用的準確度、表現形式的完美度,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其他學生評價,一名同學回答問題或展示完畢后,其他同學給出評價,指出優點,提出改進之處;教師評價,根據學生的表現,教師在自我評價和學生評價之后做出補充評價。
2.綜合性評價
旅游日語課程理論聯系實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改革的需要,打破“一紙試卷定成績”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從而客觀衡量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優化教學評價實行以日語導游能力測試為中心,以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作業出勤、自我評價、單元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實訓實習等方面緊密結合的、比例性的綜合評價方式,并適當引入企業人員參評,真正實現考評對學生發展的激勵功能和對教學改革的驗證功能。旅游業的振興,人才的市場化,要求高職院校在旅游日語課程教學模式上大刀闊斧的銳意改革,真正地培養出服務意識濃、從業技能強、職業道德好,符合旅游市場需求、滿足行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旅游日語人才,以期實現學生校園半就業,畢業即就業。
本文作者:于鳳芹工作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