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研究
時間:2022-07-16 09:59:58
導語: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評估的依據與內容標準
目前,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評估的依據與內容標準有《VET質量框架(2011)》和《VET課程認證標準(2012》。為確保職業教育與培訓質量持續提升,2011年澳大利亞出臺了《VET質量框架(2011)》,旨在注冊與監控方式及培訓機構標準的執行實現全國更大的統一性。質量框架由注冊培訓機構標準、對法人的健康要求、財政可行性風險評估要求、數據提供要求和學歷資格框架五部分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注冊培訓機構標準,注冊培訓機構標準是注冊評估的依據與主要內容,也是職業教育與培訓持續發展的追求目標,其內容標準有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遵守平等參與原則、辦學目標和宗旨、財務管理制度、資格證書和課程證明管理。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分為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建設和先前學習認定三個方面,教學內容達到認證課程標準;教師經過必要的培訓且具備必要評價能力,至少達到與其教育或鑒定同等級別的職業能力水平,能直接展示其承擔培訓與鑒定行業領域有關的技能,還要看是否給教師提供了必要的專業發展機會;先前能力認定是對現有能力的認定,不考慮學習是如何、何時、何地進行的。遵守平等參與原則是指職業教育培訓要確保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不論其年齡、性別、文化或種族背景、身體缺陷、語言讀寫計算能力、失業或處于偏遠地區都有權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機會,且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3]。辦學目標和宗旨必須符合培訓質量框架和國家指導方針。財務管理制度必須公開透明,學費、管理費、書本費及可能涉及到的所有費用都要公開,且表述確切沒有任何歧義。資格證書和課程證明管理有營銷宣傳要求、教學標準要求、證書和證明要求。營銷宣傳必須合理合法,必須使用注冊培訓標識。教學標準要符合培訓包和認證課程標準。證書和證明要在資格框架基礎上統一管理,認可其他機構頒發的證書和證明,以促進與方便學生的終身學習與進修[4]。
澳大利亞基本上每年都出臺課程認證標準,現在所用的為《VET課程認證標準(2012》,《VET課程認證標準(2012》適用于接受技能質量署監管的所有課程,也適用于新制度實施前州和地區課程認證機構認證的課程,該標準主要有課程認定要求和課程設計標準。課程認證要求為:①課程必須符合行業、企業和社區需求;②提供適當的能力結果和令人滿意的評估基礎材料;③符合國家質量保證要求;④符合學歷資格框架的適當水平[5]。課程設計標準體現在培訓包標準方面,培訓包是規范和界定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統一資格標準,有能力標準、資格和評估指南三個主體,還包括學習策略、評估材料和職業發展材料等輔助材料[6]。培訓包標準規定行業各崗位從業人員所應具備的文化知識、技能和素質標準,其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標準有工作技能、工作管理技能、事故處理技能與他人合作的技能[7]。課程設計的具體標準為[8]:①課程是基于既定產業企業、教育、立法(或社區)需要而開發的;②課程是經有國家認可能力的單位開發的,與培訓包的開發手冊要求相一致,與已認可的培訓包的資質沒有任何重復;③有些達到與國家學歷資格框架描述相一致的課程或者滿足既定行業、企業、社區需要的課程,但卻沒有滿足培訓資格所需廣度和深度的課程也可得到認證;④業已證明確實為專業或行業機構適用的課程;⑤設計必須符合課程結構原則;⑥評估證明課程是適切的,效果是顯著的;⑦提供了適當的教育信息與路徑;⑧有指定的具體學習要求,有具體限制學習的條件;⑨指定了課程評價的具體策略,如評價是有效的、可靠的、靈活的和公平的,證據是充分的、有效的、真實的和當前的,評價標準與相關培訓包要求一致,確保滿足相關工作場所與監管的需求,能辨別判斷現場評估與模擬現場評估的技能表現;⑩有適當的支付模式導向、限制課程支付和基于工作培訓需求的建議;輥輯訛有專門的設備與資源,有職業技能培訓教師和必不可少的課程發行顧問;輥訛輰整個認證評估期間要確保課程內容和結果隨時可被復查,且始終保障復查材料與評估內容的高度相關性。
(二)評估的過程與結果
培訓機構必須通過注冊授權才可開展培訓工作,成為注冊培訓機構,培訓機構在第一次申請注冊時要接受辦學條件和辦學資格的評估。新注冊機構還要在一年內接受一次評估,辦學一年以上的機構要每年進行一次自評估。注冊培訓有效期五年,到期還需接受繼續注冊評估,繼續注冊評估可以是全面檢查,也可以是局部抽查,還可以依據上報書面材料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來決定培訓機構是否繼續注冊、能否繼續辦學。注冊有效期結束前半年,技能質量署就會提醒培訓機構提交繼續注冊材料,若沒有提交材料,該機構注冊就會失效[9]。注冊評估不僅是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準入要求,還是質量持續改進的要求。注冊評估使培訓機構不斷改進其制度和服務,持續檢查與完善培訓狀況,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使學生獲得更大成果,不斷滿足市場持續變化的需求。在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外部評估中,初始注冊評估無疑最具代表性。現在通過初始注冊評估來看外部評估的過程:初始注冊評估過程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①注冊資格確認(只有在技能質量署管轄權范圍內的培訓機構才有權申請注冊);②理解注冊要求,遵守包括注冊標準與注冊條件在內的質量框架,理解職業教育與培訓運行的所有知識,包括培訓包、資格框架(AQF)、質量框架在內的國家技能框架(NSF),了解財政可行性風險評估標準(2011)及相關要求;③進行財政可行性風險評估,提交財政可行性評估包。財政可行性風險評估包是由與技能質量署簽約的、有獨立資格的評估師做出,評估師將培訓機構作為一個獨立的財政商業實體對其進行財政可行性評估,主要評估項目為預測財政項目計劃和財政比率。第二階段為申請階段。提交財政可行性風險評估包和包含自評報告的申請書,自評估報告需通過自評估檢測來看其是否遵循質量框架。第三階段為評估階段。①有技能質量署復查所提名的高級和\或有影響的人員的材料來看他們是否滿足適當人選的要求,還可能要通過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調查申請機構的業務狀況;②技能質量署對提交的支撐性材料進行的符合性核查,確認申請機構履行的義務,核查與注冊標準相關制度,確保申請機構準備好培訓所需的資格或能力;③技能質量署現場考察,考察申請機構在運用策略、資源和材料方面的資格或能力,考察管理系統、配送策略、培訓/考核材料的適當性,考察設施和設備的可行性和任用人員的文憑資格;④技能質量署對申請機構是否符合質量框架做出初步鑒定。如果不符合,申請機構可在20個工作日內提交附加或修改證據來證明其符合質量框架,技能質量署會對提供的新證據進行分析后再作出鑒定。第四階段為告知結果階段。在技能質量署做出決定的30天內向申請機構書面通知結果,如果申請批準,則發放注冊證書、注冊范圍文件、注冊時期、注冊細節和注冊詳細費用;如果沒有批準,則以書面通知沒有批準的理由。根據《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注冊2011》第199-200條法規,沒有批準申請的機構可申請重新審查,批準的機構也可就注冊期限與注冊細節申請重新鑒定,申請機構若對評估結果不滿意還可在行政上訴法庭對質量技能署提出上訴[10]。內部評估過程一般為:①創設評估情境;②準備評估;③計劃并準備搜集證據;④搜集證據并做出評估決定;⑤提供評估反饋;⑥記錄和報告評估結果;⑥反思評估過程;⑦參與重新評估和申訴程序[11]。
在評估前,評估者與被評估者進行會談,就評估的內容進行交流與對話,評估者向被評估者解釋評估的目的、過程、內容與標準,確保被評估者完全理解評估的各個方面與各個過程,并建議被評估者先進行自我評估。當評估者確認被評估者做好接受評估準備后再制定評估計劃,評估計劃向被評估者公開,要得到被評估者的支持與認可,然后再根據計劃進行評估。評估過程不是“簡單地對受訓者所學課程進行考核,而是提倡現場鑒定和綜合考核”[12],根據完成任務的表現來判斷是否達到培訓包所描述的職業能力,按照既定的知識、能力與態度要素來判斷學生在職業場所的能力表現。評估過程是一個收集證據并判斷學生是否達到能力的過程,強調證據的收集,證據收集在整個評估過程中都居于中心地位。倡導過程性評估,關注學生真實技能的提高,評估工作有較強的操作性。澳大利亞政府將注冊評估結果與辦學經費相掛鉤,與新增經費的分配掛鉤,要求職業教育與培訓必須滿足市場、行業和個人需要,要求培訓機構高效運作,評估結果權威性大。政府給通過注冊評估的機構提供大量的辦學經費,公立培訓機構90%以上的經費由政府撥給。國家還對各類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定期進行評估,評估以勞動力市場的“就業率”、產業部門的“滿意率”作為考核培訓機構是否合格的標準。凡就業率低于60%的培訓機構,政府將取消當年培訓撥款計劃,連續幾年不能達標的將予以關閉。
二、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評估:特點
(一)評估機構健全,評估理念先進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評估機構健全,國家技能質量署是國家統一的注冊評估機構,同時還對已注冊機構進行定期檢查評估。各州均設有教學評估機構,教學評估機構根據注冊機構標準與課程認定標準對培訓機構及其課程進行評估認證。行業技能委員會組織制定培訓包來規范課程認證與評價標準。注冊培訓機構還設立課程董事會、評估機構(人員)和質量保障工作小組對其培訓質量進行評估。這樣,澳大利亞就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職業教育與培訓評估組織機構,為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評估有較為先進的評估理念,體現了第四代評價理念,在評估過程中,評估者與被評估者要經常溝通、交流與反饋,關注學生的發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參與評估過程,學生也是評估主體之一,強調學生對評估過程與結果的認可,強調真實性評價與情境性評價,做到了評價真實技能的目的,及時告知學員的不足所在,使其明確努力的方向。
(二)評估主體多元化,凸顯產業界參與
澳大利亞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走市場化主導道路,重視產業界對職業教育全過程深度參與。當然,在評估方面也不例外,在不同評估機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產業界人士參與,甚至在有些評估中產業界人士起主導作用。質量委員會中來自于行業組織和企業的代表占總成員的四分之一。州和領地注冊/課程認證機構組織的水平評估專家組中必須有行業代表參與。由產業界組成的技能委員會主導培訓包的制定與修訂。可見,產業界不僅是評估的主體,還是評估標準制定的主體,甚至主導了評估標準的制定。這樣使職業教育發展建立在產業需求基礎上,滿足市場與產業經濟的價值訴求,強化職業教育助推經濟發展的功能,在評估中產業界有絕對的話語權,產業界人士是評估的主體,被評估機構與學生也是評估主體,內部評估采用同行評價,其他培訓機構也成為評估主體。在注冊機構財政風險評估中還引入了第三方評估,還有證券委員會對注冊機構的業務調查,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評估主體走多元化之路,引入了第三方評估機構,產業界在評估主體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
(三)基于能力本位,強調真實性情境性評估
澳大利亞強調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評估,是基于能力本位的評估,強調學生真實技能的獲得,對于能力的強調不僅體現在有關法規上,還體現在教學設計與評價上,以能力目標作為評估的尺度,提出課程的最低能力測試考核要求。為了客觀評價學生的能力,教師經常在真實工作情境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現場評價,看其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操作技能,這樣評價結果與學生工作能力成正相關,杜絕了高分低能的現象。若是條件不具備,則采用模擬現場工作情境進行評價,盡可能得出學生真實技能水平,真正實現高分就是高能。
(四)評估依據權威明確,評估內容全面規范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評估有統一嚴格的法規制度作為依據,如《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注冊標準2011》、《VET質量框架(2011)》、《VET課程認證標準(2012》、《財政可行性風險評估要求2011》、各行各業的培訓包等等。這些法規制度都是權威部門的,從而使評估依據有很大的權威性,在制度上確保評估工作的嚴肅性與結果的可靠性,保障了職教質量持續的提升與評估工作的規范性。此外,所有評估均提供評估指南與模板,每個評估過程中均提供詳細的“學員指南”與“學員評估指南”,提供提交評估材料規范模板,這些指南與模板明確告訴學員與培訓機構關于評估的具體安排、要求、注意點、申訴辦法和程序等,強化了評估工作的可操作性。澳大利亞關注接受職業教育的全面性,尤其是一些弱勢群體,確保弱勢群體與邊緣群體接受職業教育的權力平等,強調接受職業教育的參與度,將參與度納入評估范疇,體現了職業教育的人人性與大眾性。在評估內容指標設計上強調校企合作,凸顯產學結合的指標和權重。評估內容針對性強,突出實用性、實踐性和技術性,注重學生的關鍵能力評估,主要內容包括被評估者的工作技能、任務管理技能、應急管理技能、工作環境技能等方面。注冊評估內容不僅有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還有注冊機構可持續發展的財政評估,這樣評估不只停留在當時的辦學水平上,而是將拓展到若干年后的發展上,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審視職業教育發展。評估內容不僅關注教師職業技能的勝任力,還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機會,極大地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作者:韓秋瑩牛金成工作單位:防災科技學院地震科學系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 上一篇:交通運輸依法行政工作計劃9篇
- 下一篇:廉潔從政和黨風廉政活動總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