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類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1-21 08:12:00

導語:旅游類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的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類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內容摘要】如何整合多方力量,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新機制是目前我國集團化辦學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結合我國目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特點,以旅游類職教集團為切入點對此進行了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職業訓練;職教集團;旅游類教育

職業教育集團是企業、行業、職業院校等組織及企事業單位為實現合作發展、優勢互補、共享資源而共同構建的教育性團體,是近年來我國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手段。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有利于建立健全政行企校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新機制;有利于全方位融合力量,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有利于深化校企職業教育協作,共同培養具有高級能、高端技術應用型人才,全面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一體化。

一、我國職教集團發展現狀分析

(一)發展歷程。我國職業教育集團理念提出及付諸實踐始于20世紀90年代。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指出: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明確提出了要“推動公辦職業學校資源整合和重組,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路子”。2014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鼓勵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這為新一輪職教集團組建和運作提供了政策支持。故職教集團的發展進入有組織、有序列的快速建設期,以高等職業院校為牽頭單位組建的職教集團模式也逐漸呈現。2015年我國已掛牌成立職教集團1,048個,約成員單位4.6萬個,有8,330所職業院校及2.35萬家企業參與到各職教集團中。

(二)存在的問題。職教集團是職業院校、行業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力量等既自主獨立又相互聯系的要素組合,形成了院校之間、校企之間橫向資源互補、縱向人才培養的聯結。目前,我國大多旅游類職教集團機構性質大多為社會組織或協會,且是在參與方自愿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結構松散,參與方原隸屬關系不變,產權性質不變。因此在集團運行與管理的過程中日益凸現各成員單位間無“利益共同點”和“相互協調的失衡”;集團中的資源優勢無法整合,未形成集團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未實現產教結合,促進產業和教育的互動等固有本質問題。

二、促進旅游類職教集團發展的思考

(一)完善的體制與健全的機制是集團良性發展的基礎。

1.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聯動的管理機構。旅游類職教集團應實行理事會議事制度,由教育部門、旅游行管部門、旅游行業協會、旅游企事業單位及旅游院校成員共同組建集團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理事大會是集團最高權力機構,常務理事會是理事會的執行機構,秘書處負責日常運行及協調。集團管理層及執行層以正副理事長、正副秘書長和集團各龍頭單位的負責人為主,集團整體運行在理事會的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

2.制定規范、有效的制度保障體系。為保障內部的正常化及規范化運轉,旅游類職教集團應建立集團內部組織管理系統的基本框架,對各分項工作作出具體要求,對于集團內部單項具體工作、操作步驟作出要求,對集團組織管理系統內的工作實施步驟作出具體規定,制定集團內局部性或階段性的系列化規定。

(二)先進、科學的運作架構是集團高效運轉的原動力。

1.成員單位的吸納充分體現綜合性。旅游類職教集團建設在橫向企業成員單位構建及吸納上要充分體現大旅游的綜合性,企業成員單位不應僅局限于酒店、旅行社,還應涵蓋大旅游涉及的行業范疇,如景區、規劃企業、會展企業、交通企業、園林企業等。在縱向教育機構構成上應充分涵蓋職業教育各層次,將高職教育、中職教育、職業培訓,甚至本科或碩士學歷教育納入集團,使旅游類職教集團成為真正橫縱相通的立交橋樞紐站。

2.運行管理充分體現行業性。旅游類職教集團主要培養的是旅游行業所需的初、中、高級人才。因此,為保障集團化辦學培養的人才能為行業所需、為行業所用,應建立相應的行業指導委員會定期對集團的教育、教學、課程、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指導論證,保障集團運營與市場及行業充分接軌。

(三)靈活、創新的管理模式是保障旅游類集團職業教育成果的核心。

1.以資源共建共享推動旅游類職教集團的發展。共享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抱團發展實現利益最大化是組建職教集團的關鍵目標,也是職教集團吸引各校企參與的主要動力及利益紐帶。因此,職教集團龍頭學校要將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實現不同行政部門及區域、學校及企業的無界化,在整合中以強帶弱、創新創優,實現集團發展的專業化與特色化。(1)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將集團成員校企已形成的旅游類專業教學、培訓、職業生涯規劃等資源共享開放,實現成員校企、校校間的旅游類骨干師資及專家的相互聘請,實現“軟件”資源共享,擴大集團教學服務輻射功能。如:建立教學管理制度共享;建立集團專家庫共享、教師專業巡講;精品資源課程共建共享;銜接教材、案例集編寫等。(2)共建共享實訓基地。集團成員校企在明確雙方責任、義務、權利及利益的前提下,采用合股投資、企業冠名、設備贈送、提供實習實訓場地等形式,積極引進企業資金及先進生產設備、產品等用于實訓和生產,建成“校中店”或“店中校”,實現學校實訓工作情境真實化功能,提升實訓基地的企業氛圍、專業水平及經濟效益。(3)搭建完善職業能力發展系統。包括利用職業技能鑒定系統為集團內部提供校校、校企人力資源開發、培訓、鑒定等服務;院校根據企業需求研究形成的成果結論通過企業實踐運行驗證等。

2.以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旅游職教集團的發展。一是在學生培養方面,職教集團就業平臺是旅游企業的人力資源儲備庫,職教集團通過與企業的接單-發單人才輪動培養機制,針對企業對各類旅游人才的需求訂單進行適應性配送,全方位滿足旅游企業對從業人才的需要。有效地縮短旅游校企的供求距離,實現“訂單培養與輸送”。二是在教師培養方面,職教集團教學平臺也是職業院校的師資庫,成員院校借助集團平臺更容易引進或聘請成員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專業骨干教師通過平臺進入成員企業掛職鍛練,了解企業生產、管理過程,學習先進專業技術,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疊加專業工作經歷,實現雙師素質。成員企業借助集團平臺更容易邀請院校專家擔任企業顧問,協助開發新項目、新技術;企業員工通過平臺進入成員院校學習、培訓以加強專業理論、專業延伸能力及晉升學歷。因此,職教集團內建立產銷事業銜接部是集團立體服務的基礎。該部門可定期向各校企單位征集或招就業信息及師資選派信息,形成立體服務的良性循環。實現整合成員校企的師資資源,實現由松散、自由型輸出向有序、品牌型輸出轉變,全方位建設并提升集團內院校師生、企業員工的職業規劃及素養,實現職教集團的立體服務功能。

3.以信息服務平臺推動職教集團的發展。快捷、有效的旅游信息資源平臺是增強集團內部聯系的紐帶,也是加強各成員單位凝聚力的重要依托。旅游類職教集團實現信息共享的基礎及關鍵則是建立集團網站及信息平臺。集團龍頭院校應利用自身人、財、物及信息技術優勢建立共建平臺網站并實現其鏈接及輻射功能,使集團內各部門、各企業、各院校的工作人員、專家、教學科研人員能暢通地互通信息、交流經驗、更新理念。

4.以“中高職銜接”的聯合培養模式推動旅游職教集團的發展。(1)積極搭建“中高職銜接”聯合培養立交橋。職教集團應以高職帶中職的運行模式,充分發揮高職院校龍頭作用,準確定位“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中職教育有機銜接、分段培養、分工合作的最終目標。集團內高職院校應優先考慮并將集團內各成員學校作為招生重點。集團內中職學校可將優秀、有發展潛質的畢業生推薦升入集團高職成員學校,為其教育延續及終身學習創造良好條件。集團高職院校應針對中職推薦生的特點,結合旅游類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中高職銜接”的獨立教學計劃、教學班及教學評價,以充分體現集團內中高職無界銜接的人才針對性培養。(2)關注推進成員院校聯盟培養。充分發揮集團內各個高職院校旅游特色專業的優勢,通過學生社團、專業競賽、教師研討、共享資源、互認學分等方式,實現集團聯盟型培養,以打造并培養高技術(能)復合型人才。(3)鼓勵促進成員校企聯合培養。在職教集團內有效地實施旅游校企的教學實踐、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旅游人才定向培養與使用的零距離。

5.以技術服務形式推動旅游職教集團的發展。“產學研用”一體化是集團技術服務的宗旨,也是加強集團成員校企緊密合作的紐帶。以“研”帶“產”,以“研”助“學”是集團校企合作關鍵所在。因此,集團實現技術服務的形式可有:一是共建旅游研發基地。旅游成員企業可利用集團內各職業院校場地、設備建立研發基地,通過企校合作研究實現新產品、新技術的培育孵化。二是共組開發團隊。集團旅游企業管理人員及研發人員與學校師資共同組建研發團隊,形成理實一體的開發合力,共同開展技術研發。三是共設研究基金。旅游企業建立技術開發基金,旅游院校設立技術研究基金,共設共享,用于支持院校對某項專業難題或技術的研究,并以成果形式用于企業實際經營,以實現需、研、產、學、用的完全融合。目前旅游類職業教育的集團化辦學尚未成熟,我們應該在探索中不斷地創新,將西方或先進地區的經驗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特色。

作者:黃曉菲 單位:成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