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模式與傳統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比較

時間:2022-03-03 08:01:47

導語:“3+4”模式與傳統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3+4”模式與傳統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比較

[摘要]“3+4”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本科層次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對于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過比較“3+4”模式與傳統人才培養在培養目標、崗位職業能力、課程體系方面的差異,認為必須完善“3+4”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制定“3+4”課程標準,保證教學質量;確定“3+4”考核機制,科學評價方式;建立“3+4”教師培訓制度,優化師資隊伍。

[關鍵詞]職業教育;“3+4”培養模式;對比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職業教育對??茖哟我陨先瞬诺男枨蠖仍絹碓礁摺!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構建“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2年,江蘇省著手試點“3+4”七年一貫制項目,即3年中職與4年本科分段培養人才?!?+4”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本科層次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對于江蘇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3+4”是一個新生事物,通過其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可以更好地明確“3+4”人才培養模式的獨特性,并從傳統模式中獲得經驗與啟示。

一、培養目標的比較

(一)三年制中職培養目標: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三年制中職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以培養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為主,要求學生能夠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崗位;有健康的體魄與較高的心理素質,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與能力。例如,三年制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描述為:“培養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夠從事機電設備、生產線安裝、調試、運行、檢測、維修及營銷等工作,有良好職業道德與職業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p>

(二)五年制高職培養目標:技術技能人才

五年制高職在三年制中職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有一定要求,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要會操作,還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并能運用于實踐。因此,五年制高職的目標是培養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有較高綜合能力,能服務于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工作的高技術技能人才。例如,五年制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描述為“:掌握機電一體化專業基本的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與操作技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安裝、調試、維護、檢修與技術改造等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p>

(三)“3+4”人才培養目標: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隨著國家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國內高等院校對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不斷的嘗試及探索,“3+4”就是其中之一?!?+4”的總體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中職與本科階段有更為具體的培養目標。例如,“3+4”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總目標是“培養符合電氣工程領域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乃至區域經濟建設需求的,具有理論基礎、實踐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具有責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電氣自動化應用型技術人才,畢業后5年左右在相關領域企業的生產、研發、質檢、管理等部門擔任管理及技術骨干”。其中,中職階段培養目標為“主要面向智能裝備制造業,培養具有基本的文化知識、會學習、會創新,有健康的身體與心理、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需夠用的文化知識、專業知識與中級職業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本科階段培養目標為“培養符合電氣工程領域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乃至區域經濟建設需求,既有本科層次專業理論、又經工程實踐能力強化,具有責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電氣自動化工程應用型人才”。

二、職業崗位面向的比較

(一)三年制中職職業崗位:注重基礎操作

三年制中職的職業崗位主要是基礎操作性的,對理論知識要求不高。例如,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有機電設備操作、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機電設備與產品維修、自動生產線制造、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設備管理員以及營銷員等。

(二)五年制高職職業崗位:注重技能形成

五年制高職的職業崗位對專業知識與技能要求略高。例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生可以從事機電產品或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操作、安裝調試、維修、質量檢驗等工作,還可以從事機電產品的營銷、機電設備的改裝、生產現場的技術服務等工作。①

(三)“3+4”職業崗位:注重技術應用

“3+4”的職業崗位對學生扎實的理論知識、寬專業口徑、深化專業生產管理開發、設計及研發創造能力有一定要求。中職階段學生的職業面向是電氣控制設備的制造及電氣自動化設備的操作、安裝、調試,電氣自動化設備管理維修、質量檢驗,電氣自動化設備及產品的營銷、生產現場技術服務、電氣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改裝以及相應的電氣設備的維護、生產等企業、供配電等相關行業。本科階段培養學生的電氣生產及技術管理、設計、研發、建設維保、質檢及銷售的工程應用能力,畢業時學生具備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水平優勢將會更明顯。

三、課程體系的比較

(一)三年制中職課程體系

三年制中職的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基礎課與專業技能課組成,根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確定主要教學內容和要求。其中,公共基礎課有文化課、體育課、德育課等,專業技能課有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與專業任選課,如機電技術應用專業開設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機電產品維修、自動化生產線運行以及機電產品營銷等專業技能課程。除了專業課程學習外,學生還需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內外實訓,最后進行頂崗實習,通過頂崗實習,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操作技能,為未來的就業奠定基礎。

(二)五年制高職課程體系

五年制高職的課程體系也主要由公共基礎課與專業技能課組成,與三年制中職課程體系有所不同的是在課程開設數量、課程內容難度與深度上都有所增加。例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技能課有機械識圖及CAD技術、機械制造技術、電工電子技術、機電設備電氣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設備裝調技術、機電設備管理技術等。

(三)“3+4”課程體系

“3+4”強調前3年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并突出其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后4年強調更為寬泛的理論知識能力的培養,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效銜接,形成七年一貫制課程體系。3年中職階段的基礎理論知識強調“必需、夠用”,突出技能的形成與實際應用,課程體系由“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實踐環節”組成。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素養,達到本科學校的入學要求,將通識課程中的幾門課程稱為接口課程,定為核心基礎課。與本科學校共同協商,加大課時,加深內容,考核由本科學校主導。專業課程由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構成,主要培養學生需要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基本專業技能。4年本科階段的課程體系,將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專業設計與應用能力、創新素質融為一體,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通過七年一貫制的課程體系培養,前3年突出實際操作技能培養并夯實學生基礎,后4年將理論與實踐深入融合并進一步深化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使其成為具有較強理論基礎、實踐技能、責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四、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對“3+4”人才培養的啟示

(一)完善“3+4”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

培養方案的制訂對“3+4”人才培養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必須明確培養目標的規格,完善培養方案的各方面內容。“3+4”模式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可由本科學校牽頭,本科學校、中職學校、相關行業企業、教育專家共同參與。例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3+4”中職階段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健康的體魄與心理,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掌握升入本科學校繼續學習的必要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同時取得中級維修電工職業技能證書,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本科階段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控制儀表、過程控制、電機拖動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工程技術,能在工業過程控制、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機控制、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等領域從事工程設計開發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3+4”人才培養方案對于明確中職與本科學校各自的培養目標、教學過程的安排有重要作用,為“3+4”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明確了方向。②

(二)制定“3+4”課程標準,保證教學質量

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重中之重,是中高職銜接的落腳點。為了保證課程的順利銜接,中職與本科學校必須共同制定“3+4”課程標準,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4”課程標準的制定要因專業而異,根據每個專業的特點來制定,中職與本科學校按照同一個課程標準分段實施。在制定課程標準時還應取得行業企業、教育專家等主體的幫助,不斷完善課程標準。多個主體共同參與課程標準制定,對于中職與本科學校合理的教學分工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此外,課程標準的落實與教學質量的提高,還需要學校對“3+4”試點班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通過檢查發現問題,進而不斷完善課程標準。

(三)確定“3+4”考核機制,科學評價方式

“3+4”中職階段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由中職學校組織評定,期末考試的文化課可采用全市統一命題的方式進行,專業課可由中職與本科學校共同組織命題。3年中職的學業完成后,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才能順利轉入本科學校繼續學習。一是學生所學課程必須全部合格,按時完成規定的最低學分;二是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相應的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三是學生必須參加本科學校組織的轉段考試,考試通過后才能轉段??己藱C制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教師了解教學實施情況,對提升“3+4”的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四)建立“3+4”教師培訓制度,優化師資隊伍“3+4”班級與普通的中職或本科班級有一定差異,為了保證“3+4”班級的教學質量,要建立“3+4”教師培訓制度,優化師資隊伍。首先,應成立“3+4”專門的教師課程組,按照專業分類,把所有參與“3+4”教學的教師集合在一起,共同討論教育教學問題。其次,中職與本科教師應互到對方學校交流學習,了解合作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所遇到的困惑、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等。最后,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學校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提升學歷,提升專業素養。

作者:黃小璜 楊燕 柳銘 單位: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注釋]

①謝衛東.以新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引領專業建設新發展——以五年制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J].江蘇教育,2014(4):49.

②黃小璜“.3+4”中高職銜接教學管理實踐研究與思考[J].江蘇教育,2014(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