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10 03:38:43

導語: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論文

摘要: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職業教育法》規制下的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立法修訂滯后、司法執行不力、社會建設協同不夠等弊端,需要堅持并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公共產品理論、理性選擇理論、法治理論等時代價值和取向,按照黨的十八大確立的“法治中國”的總體設計,從法律的內涵和外延著手,努力構建出以法制化建設為主要手段、全社會協同發展的時代路徑。

關鍵詞: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利益相關者理論;公共產品理論;理性選擇理論;法治理論;職業教育立法

1996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法制體系初步建成。經過18年來的發展演變,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出現了相對滯后等弊端,需要在黨的十八大所確立的“法治中國”的指引下,緊貼社會實踐和理論基礎,科學規范,創新設計,實現職業教育法制化的時代效能。

一、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社會實踐

1.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演變進程

中華文明自誕生出來,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一直深入到社會肌理里,春秋戰國時期一大批學派創始人的教育啟蒙,封建時期“唯有讀書高”的社會理念以及科舉的盛行,將教育的社會地位提到了歷史的高度。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教育工作盡管也經歷過“”等曲折歷程,但在改革開放的持續推動下,我國教育及其立法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并于2006年進行了全面修訂;1994年,我國《教師法》正式施行;1996年,《職業教育法》出臺,再加上相應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地方立法的跟進,我國職業教育法律體系初具雛形,并引領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例,據中國統計年鑒顯示,截止2012年底,我國擁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2663所,共有在校學生數16898820人,當年畢業學生數5543820人。如此龐大的學生體量,既是我國職業教育事業興旺的標志,但同時也對我國職業教育本身以及之后的社會就業問題,造成了巨大而廣泛的影響〔1〕。

2.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存在不足

總體來說,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成效明顯,發展主流值得肯定,但由于形勢的不斷變化,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在立法方面,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有專門的《職業教育法》予以規范,但從1996年施行至今,已經過去18年了,一直沒有及時地進行修訂,盡管我國立法機關將《職業教育法》列入了修訂議程,但也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遲遲未能出臺。與此同時,我國職業教育法律在具體執行時的行政法規也沒有及時、很好地跟進,從而導致我國在農村職業教育、弱勢群體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經費保障等方面的法律依據不足。二是在司法方面,《職業教育法》中僅有第29、39條有所涉及,并且不夠完善。如第39條將罰則與《教育法》作了關聯,而在《教育法》中卻沒有針對地方政府、社會辦學違規后的處罰規定,在某種程度上顯現出了法的軟弱與無力。三是在社會建設層面,主要集中在協調性不足和法制環境構建不力等方面。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大都沿用傳統、落后的理念和做法,出現了重職業教育,輕職業培訓;重學校教育,輕企業和社會教育;重學歷和職稱證書,輕職業資格證書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求解,需要放到社會建設的大視野下,利用法律、制度等救濟手段,達到良好的法律規制效果〔2〕。

3.當前形勢對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一是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要求。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社會建設進行了總體設計,職業教育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被納入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時代內涵。同時,我國上層建筑將“職業教育”加上了“現代”的前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職業教育與時展、科學發展觀的辯證關系。二是科教興國的永恒希冀。科教興國是新中國幾代領導人的戰略思想,特別是承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教育系統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同時,在當前我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演進中,創新被國家提到了很高的戰略地位,而創新的基礎離不開職業教育所蘊含的基礎支撐和能量積聚,由此我們對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三是法治社會的應然任務。法律作為社會公平與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在當前我國社會問題紛繁眾多、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下,借助反腐倡廉的時代載體,目前顯現出了濃厚的“法治中國”色彩。基于職業教育對我國經濟發展能力的基礎提升作用,在法治社會的總體規制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更顯得時不我待。四是社會公眾發展權和就業權的現實期待。職業教育承載著我國公民就業權和發展權的希望。縱觀西方國家的人權發展和文明進程,這些包含在人權中的就業權、發展權等重要內容,必將會在我國未來社會發展中占有更大的政治分量,從而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向縱深演進。

二、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理論取向

1.利益相關者理論

在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涉及到政府、學校、教師、學生、企業、社會組織及相關輔助人員,非常眾多且廣泛,如何通過強有力的法制構建,對不同群體利益進行科學規范,有必要從利益相關者理論中進行分析和求解。一般來說,利益相關者理論主張的是群體利益或共同利益,即對不同社會群體的整體利益進行考量,而不單單只是考量某些個體利益。當然,從現代公共政府理論看,個體利益也不是絕對地讓位于集體利益。因此,如何做到個體利益與群體利益的統一,需要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規范,其中法律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2.公共產品理論

根據公共產品理論,整個社會產品根據權屬可以分為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其中的公共產品主要為大多數人服務,而私人產品則是為個體或私人所擁有。介入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中間的,為混合產品。對于我國職業教育來說,一方面,由于職業教育具有普通教育的本質屬性,理應歸入公共產品范疇;另一方面,由于職業教育具有產業化和競爭性,也含有一定的私人產品屬性。因此,結合我國目前對職業教育體系的總體設計和實際運行實踐,職業教育屬于準公共產品范圍,即公共產品的屬性相對較多,而私人產品的屬性相對要少一些。在準公共產品的視角下,我國職業教育的建設和發展主體理應歸于國家,同時也可吸收社會力量有機參與,由此我們在對職業教育進行法律規制時,要為政府設計更多的職責和義務,為社會組織設計更多的參與渠道,從而形成“一主多副”的運作主體體系,并通過法律制度固化和深植。

3.理性選擇理論

所謂理性選擇,是指在各項利益比較中選擇自我的最大利益,以最小的犧牲滿足自我的最大需要。在理性選擇范式下,基于特定情境、不同主體、多種策略、不同后果等考量要素,理性行動者通常趨向于采取最優策略。當前,職業教育關系到個體、家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進行相應決策時,受教育個體及其背后家庭的理性決定非常重要。需要說明的是,在當前我國普通學校教育大行其道的情況下,職業教育所承載的基礎技術工作常常受到人們的冷落和鄙視,而要改變這種傳統、落后的職業觀念,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就顯得非常必要:一是要通過法制化建設,保護個體或家庭進行職業教育決策的理性,向社會傳遞職業教育同樣能夠獲得更高收益并贏得尊重和成功;二是要通過法制化建設,促進職業教育產業的理性發展,實現各種利益主體的理性契合。

4.法治理論

法治理論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石。正如亞里士多德所指出的,法律應該被切實遵守,而其前提是要保證法律具有“良法”的屬性。同時,亞里士多德針對法治與人治進行了辯證分析,基于法治的理性以及所承載的平等、正義、自由等社會終極價值理念,再加上具有的穩定性、形式性、明確性等特點,其提出了法治是一國之根本的論斷。法治理論是基礎理論之一,不僅職業教育的運行要以法治作為支持,職業教育最終的效能也必須在法治的保障下才能實現。因此,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要牢固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將所有的職業教育活動納入到法治的范疇推進,特別是一些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具有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制度,必要時都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規范。

三、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未來發展之途徑

1.完善職業教育立法修訂

對于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來說,加強立法規制并持續修訂是根本,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一是對現行《職業教育法》進行全面修訂。結合我國當前實際,要重點解決好以下問題: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在改善我國就業結構方面的重要地位,使更多的人通過職業教育,承擔起我國產業發展的歷史使命;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其中政府的主體作用不僅不能削弱,還要進一步加強;規范職業教育各利益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實現市場經濟下的權利與義務的整體對等和平衡,并建立起相應的沖突解決機制;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的能力建設,通過法律保障職業教育的更大產出效益,實現科教興國和產業報國的“中國夢”。二是積極發揮地方政府職業教育立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國眾多的職業教育機構大都掌控在地方政府手中,因此,要在促進地方政府依法、規范執行《職業教育法》等法律制度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地方政府進行自主創新,對一些立法條款進行細化和升華,特別是要結合地方政府的特色,加大農村職業教育、下崗再就業職業教育、高等職業院校的就業教育等方面的法制化建設力度,推動地方政府職業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三是適時制定單行法律法規,細化和深化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內涵。盡快出臺高等職業教育法規,以規范當前我國日益眾多的高等職業院校的建設和發展,以體現出其與普通高校的共性與特性,特別是要在就業導向上給予明確的法制指引;加快農村職業教育立法,適應當前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需要,幫助失地農民在職業教育幫助下更好地在城鎮生存和發展;加強校企合作法制化建設,將產學研一體化建設納入到相應的法律規范并加以促進;加強職業培訓法制化建設,將成人職業教育和社會化職業教育納入到學習型社會的總體框架,并通過相應的法制化建設給予支撐〔3〕。四是全力構建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科學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從職業教育專門法律到相關領域的立法跟進,特別是我國在對“大教育”領域進行整體法律設計時,應該與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保持同步與協調,其中的一些矛盾或沖突,也應該得到制度安排和法律規范,以實現法的整體效能。

2.推進職業教育司法執行

保障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產生良好的效能,科學、規范的司法執行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一是努力培育全民職業教育法律意識。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緊緊圍繞公民展開。因此,根據法理精神,培育公民的學法、知法、守法、護法意識,不僅是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應然內容,也是深植法律根本、體現法律效益的思想基礎。二是從規范程序入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職業教育法制執行的方式和方法。同時,要建立專門的職業教育執法機構,形成與公安、工商及司法機構的聯動機制,推動職業教育領域執法有力、有為。三是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法制監督機制。在這方面,除了政府和體制內的監督外,關鍵是要引入社會監督機制和服務對象參與的評價機制,并通過相應的市場經濟模式下的激勵考核,保證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始終運行在法律的正確軌道上規范運作。

3.加強社會建設協同發展

職業教育涉及到我國社會建設的各個層面,相應的法制化建設也必須深入到這些領域,構建出社會協作、共促共建的制度框架和法制布局。一是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基礎上,改進辦學體制,給予民辦職業教育以政策扶持,明確社會辦學的權利和義務,并適時上升到產業經濟發展的高度,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同時,基于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實踐作用,鼓勵企業自辦職業培訓機構,提升企業員工的職業教育素養。二是發揮職業教育行業協會自律和參與管理的作用。在明確學歷型職業教育歸教育部門管轄的基礎上,對于一些非學歷型教育,可以由行業協會具體負責職業資格鑒定和證書頒發。三是樹立“大職教觀”,盡快解決當前我國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所謂“大職教”,實際上涵蓋了職業教育的整個體系建設,具有整體、全面、開放、協調等特點。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我國要將解決職業院校學生就業上升到中央決策的高度推進,在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設計中,將包括職業院校學生在內的社會就業問題作為優先目標落實,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制度,營造有助于高技能型人才發展的社會環境,健全政府主導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4〕,積極推動職業教育之后的就業問題,從而助力于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作者:馬云貴 陽小良 肖世元 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鳳全.我國職業教育法制演變及發展〔J〕.時代教育,2013,(4):2-6.

〔2〕李偉.論我國職業教育法制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6):118-120.

〔3〕張潔.論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的完善〔J〕.教育與職業,2013,(2):14-16.

〔4〕黃堯.關于我國職業教育法制化建設基本情況和若干建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