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環境下職業教育探析
時間:2022-04-12 09:48:58
導語:互聯網環境下職業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利用互聯網發展職業教育、提高職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就互聯網環境下的職業教育進行探索,提出要利用互聯網手段打破落后的教育理念,樹立開放、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將互聯網環境下所獨有的兼容并包精神發揚光大,利用互聯網環境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打造出創新型的職業教育,將教育中的專業性、創新性和品牌性推向深入,通過互聯網環境構建強大的師資隊伍,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零距離接觸,以有效傳導最新的專業崗位知識。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教育;教育理念
互聯網是人類社會信息化時代最偉大的產物,也成了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首選工具,已經充分融入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我國職業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在職業教育工作中如何開展互聯網教育,以及如何利用互聯網環境來開展職業教育,成為了擺在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難題。在職業教育中,教師一定要有互聯網精神,加強職教學生的互聯網應用培訓工作,認真研究和解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創新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增強互聯網技術與職業教育的相互融合,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互聯網環境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職業教育中引入互聯網環境,必須正視教育體系與互聯網環境的不適用問題。學校和教師從思想上要對互聯網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觀念不能適應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院派的教育體系不適應互聯網環境
在我國,社會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和企業對于專業崗位人才的迫切需求,也造就了我國教育體系的蓬勃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五大教育系統。但是,我國的教育體系還是建立在學院教學的基礎上,其特征是學生在特定時間、特定環境中接受教師的專業教授和輔導。這種教育模式在結構功能上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環境需求,也不能體現互聯網環境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精神,造成了當前職業教育的模式單一,各類教學材料乏善可陳,教學思想很難與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環境相適應,學生受教育的多樣化和層次性不能得到保證。
2.學校教學思想落后不適應互聯網環境
在我國職業教育學習中,一類是以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為代表的職教學校,一類是以專業技能為對象的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這兩類職業教育都迎合了用人企業對專業崗位的用工需求,也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我國長期應試教育環境下的職業教育模式處于僵化狀態。一方面,職業院校以考試成果論英雄的教學思想造成了學校只注重學生的專業教育和職業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成長的長遠規劃,也不能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體系對于人才需求的動態培養。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的特殊性造成了很多學校和教師只是片面注重專業課程的講授,忽略了職業教育的職業特性。最后,職業院校或者培訓機構將很大的精力投入到組織學生考試取證中,忽略了對職業人才的道德培養。
3.職業教育的人才觀念不適應互聯網環境
隨著我國打造“具有先進生產水平的現代化強國”的口號的提出,對職校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素質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但是,從我國目前的職業生的基本組成來看,學生的專業水平有限,整體素質偏低,遠遠不能適應在新時代下互聯網環境的需要,還沒有成為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具有實踐開拓精神、能夠符合互聯網對于創新發展需求的新一代職業崗位人才。而職業培訓機構大多是為對口單位進行職業人才培訓,或者是用人單位自己的定點培養。企業的經營性質決定了他們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能培訓中,對互聯網缺乏認識,對信息時代沒有足夠的重視,將職業培訓定義成短期的應急培訓,很難實現互聯網環境下的長期有效的職業教育計劃。
二、互聯網環境下職業教育的創新模式
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職業教育,必須打破落后陳舊的教育理念,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強大的高素質師資隊伍。這才能實現互聯網環境下的職業教育創新模式,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大規模發展。
1.利用互聯網手段打破落后的教育理念
在互聯網環境下,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可以積極運用網上培訓。這樣可以將過去傳統的講堂教學改成互聯網課堂,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打造創新的職業教育理念,將“勞動資源型”的職業教育逐漸轉變成“素質資源型”的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職業院校和各級培訓機構的教師需要充分樹立開放、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將互聯網環境下所獨有的兼容并包精神發揚光大。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中的積極因素和先進事跡,在職業教育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認可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教育理念。此外,通過網絡技術的積極引導,利用信息技術的教育培養,可以打造職業教育的個性化教育和終生教育,能夠打造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崗位需求的教學方案,實現創新學習和實踐操作,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2.利用互聯網環境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企業要求和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這就需要職業教育體系涵蓋三方面的用工需求,必須充分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腳步與日新月異的崗位變化,而這就是互聯網環境最大的魅力所在。首先,職業教育體系必須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級力量廣泛參與的職業體系,而它們之間的紐帶就是互聯網環境。政府將職業教育總體方針到互聯網上,社會各級力量將職業崗位的用工需求也到互聯網上,職業院校就可以根據社會要求和崗位需要培養出合格的職業學員。其次,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互聯網廣泛收集整體行業和用人單位的崗位就業需求,給職業院校劃分專業設置、招生人數和就業分配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讓職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最后,通過互聯網,職業院校可以和用人單位實現銜接,打造出創新型的職業教育,將教育中的專業性、創新性和品牌性推向深入。
3.利用互聯網環境構建強大的師資隊伍
職業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職業教育的成敗在教師。只有構建強大且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將學生打造成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也才能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優越性。當前我國企業生產水平的飛速發展和落后的職業教育成為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改變這種矛盾的主力就是教師。教師只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環境,走出職業院校,深入了解專業需求和崗位需要,接觸最新的職業教學資源,充分學習計算機技術、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才能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崗位需求,充分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和輔導教育水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環境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充分實現線上分享和線下體驗,實現和學生的零距離接觸,也能實現最新專業崗位知識的有效傳導。
三、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只有認識到互聯網為職業教育帶來的新機遇,通過不斷創新職業教育的模式,才能讓職業教育符合時代的要求。所以,在職業教育課堂,利用互聯網可以有效地加強課堂教學感染力,極大地降低教育成本,滿足社會、企業和崗位的用人需求,也能充分打造出一支專業水平高、素質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作者:陳麗姣 單位:山東理工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崔宏堯.基于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職業教育的發展研究[J].金卡工程,2014(1).
[2]蘇兆斌,程璐,孔微巍.“互聯網+”視域下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探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
- 上一篇:路政大隊執法形象提升工作總結
- 下一篇:防震減災提灌站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