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養策略
時間:2022-02-17 10:27:45
導語: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匠精神”作為勞動者職業精神的一種,是勞動者精益求精、專注、嚴謹的職業追求。文章闡述了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并結合實際的學生培養需求,提出了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實施途徑。希望能夠幫助學校和老師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工匠精神”。
關鍵詞:職業教育;“工匠精神”;有效途徑;培養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實現產業轉型和經濟轉型,我國需要更多的專業化的優質人才,尤其是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才。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專門性人才和專業性人才的教育場所。因此職業教育中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精神,向社會輸送更加優秀的人才。因此職業教育需要重視并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探尋培育“工匠精神”的實施途徑。
一、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
從實踐上講,“工匠精神”主要解決的是勞動者專業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技能的發展空間,包括技術的推廣、改良等,這需要勞動者具有專業的技能和創造性的思維以及不斷探索的意志。我國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但是通過分析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發現我國的職業教育對于“工匠精神”的培養正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完善。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探索和發掘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肮そ尘瘛卑▽I性、職業性和人文性,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要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從專業技能的提升、職業標準的規范以及職業情懷的培養來實施“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教師只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重視人文素養和個人素質的提升。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對學習者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與培養,“工匠精神”不僅僅要求勞動者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能和技術水平,還要求勞動者具有專注、細致、精益求精,因此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時不僅要注重實踐能力,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提升和構建學生的職業情懷、職業意識和職業思維,培養學生精益求精、不斷探索、追求進步的職業精神。
二、職業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實施途徑
由于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對學習者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與培養,不僅要注重實踐能力,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也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修養等人文素質,將一絲不茍、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等“工匠精神”的核心品質融合到職業教育的實踐中。
1、職業教育中堅持職業標準,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品質與能力
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能夠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樹立人人平等的現代職業教育思想,改變職業教育那種只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略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職業教育理念,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與“工匠精神”的有機結合,將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與人文素質結合起來,堅持現代職業教育的標準,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標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培養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F代企業要求職業工作者具備團隊合作、善于創新、勇于競爭、敢于擔當的能力品質,同時還要求職業工作者具有精益求精的品質與意識,在職業教育中,應該尊重企業的用人標準,并將其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標準之一,在實踐教學中嚴格按照相應的人才培養標準執行,不斷提升學生的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的精神,通過實踐技能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耐心、細致、循序漸進、精益求精的品質。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與職業技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突出學生的個人實踐能力,特別是對學生的突出的特長進行培養,并將大國工匠的精神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實踐教學中,使學生掌握與精通一門應用型的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與知識遷移能力,根據學生的職業技能的特征,以學生就業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為導向,在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職業評價、社會實踐、文化交流等方面滲透“工匠精神”的教育,不僅要注重實踐能力的教學,更要注重思想道德課程、傳統文化課程的教育與學習,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與人文素質的培養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與品質,改變學生原有的認知態度與思想行為,將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作為未來發展的目標。
2、職業教育中要堅持規范操作,培育學生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
一絲不茍要求學生在職業行動中能夠做到耐心、細致、專注、持之以恒,能夠嚴格執行企業的操作規范與生產標準。在職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職業教育中,教師要能夠關注學生的每一個行為、環節、細節,處處都能夠嚴格按照企業的生產規范要求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耐心、細心、專注的職業品質,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用心觀察,細心操作、耐心學習,對于學習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按照嚴格的規范操作,因為每一個細節的耐心操作和學習,在實踐操作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專注的態度,不斷的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與服務的技能,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這些都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和具體的體現。為了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的需求,將企業的規范操作引入到課程教學,注重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將職業精神融入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提升學生的耐心、細心、用心的品質,加強工匠精神的滲透與教育。職業教育的核心不僅要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也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與思想道德的培養,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有效的對“工匠精神”進行傳承與發展,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或者實踐創業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精神,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耐心、信心、愛心、用心等職業精神,只有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學生的思想中,通過這種行為習慣的訓練,最終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職業意識,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敬畏工作的姿態來認識與對待自己職業,才能提高他們的核心競爭力與創造力。
3、職業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懷,培育執著敬業的職業精神
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不僅僅要求職業工作者具備堅韌不拔、耐心、細致、持之以恒、樂此不疲、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與職業情懷,還需要職業工作者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與一身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能夠在工作的實踐中不斷進行創新,只有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才能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才能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不能只是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還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與社會的實際需要,對職業院校的文化課程進行現代化職業的改造,將現代的職業、產業、行業、專業結合在一起,充分的融合到現代職業課程教育體系中,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為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對職業的敬畏和專業興趣,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專業、熱愛工作的職業情懷。在學生的職業教育與學習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事業心、愛崗敬業的精神、感恩之心、團隊合作精神、競爭精神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培育學生對職業的忠誠度,進程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懷,教師要能夠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實施影響,提高學生對崗位職責的認知能力。職業院校應該與企業進行合作,嚴格的按照企業的生產與實踐規范標準來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讓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躬行踐履、知行合一,規范自己的實踐操作,做到愛崗敬業、團結合作、求真務實、不斷創新,實現從知識、技能、態度到素養、精神、能力的高度融合,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懷,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真正落實“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結束語
在職業教育中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現代社會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向社會輸出更加有用的人才。文章簡要闡述了我國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并提出了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學校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在實踐教育中充分的發揮現代校企合作教育的優勢,通過企業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與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在校企合作的教學過程中,將企業的規范與生產標準有機的融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情懷,培育學生的愛崗敬業的精神,使得學生具備“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業務意識與工作精神,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并最終能夠以良好的心態來面對社會的發展。
作者:紀凡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葉桉,劉琳.略論紅色文化與職業院校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5,34:80-85.
[2]胡冰,李小魯.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對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85-89.
[3]劉冬玲.熔鑄“工匠精神”:職業教育責無旁貸[J].職教通訊,2016,14:3.
[4]陽桂桃.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推進途徑探索[J].中國培訓,2016,12:15-16.
[5]張旭剛.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戰略訴求與創新轉換——兼論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改革的推進策略[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171-176.
- 上一篇:職業教育視角下學生人格現狀研究
- 下一篇:職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