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認識論及對職業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06-08 10:01:00
導語:杜威認識論及對職業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杜威從經驗論的角度出發,對傳統的認識論進行分析與批判,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認識論。他吸收了黑格爾等人的哲學思想,以“經驗”哲學作為其理論基礎,構建起自己的“經驗”哲學,建立了有別于傳統哲學的“經驗的自然主義”哲學。杜威崇信生物進化論,認為真理并非是超越經驗的神奇之物,而是人們適應自然和社會的所需工具。杜威在《經驗與自然》中說到“這個經驗的自然主義的方法,給人們提供了一條能夠使他們自由地接受現代科學的立場和結論的途徑,而且這是唯一途徑。”這個途徑就是通過經驗將各種對立統一起來。
二、杜威認識論的基本特征
1.知行合一。杜威認為,哲學研究的不應只是本體論,而是認識論,即知行關系的理論。指出很多學校在教學中并未顧及到科學實際進入生活的狀態,并未聯系科學實際進入人生中的情景之路,也沒有聯系人生事物的科學知識在戰勝自流的狀態下所做的事,而是將科學作為牽涉到人生關系的“外面的”世界的學科去教。他認為在對社會有用的職業當中,沒有高級和低級之分。杜威強調個人行動的介入,當我們試圖認識這個世界時,知識自然成為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而有了人的介入,實踐活動就會發生著變化,而不斷變化著的事物有可能產生新的知識,或者推翻以前對某一知識的認知。因此,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知識與實踐行動是密不可分的。2.實驗主義。將實驗方法運用于哲學上就是實驗主義。實驗方法主要是:疑難情境、提出假設、調查研究、推理規劃與實驗檢驗。實驗方法的出現使得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多,知識總量增多,不再將其視為不可更改的教條,而對其采取辯證的態度,用實驗的方法對其進行驗證,著眼于當下。杜威認為知識或者觀念,必須在實踐中進行,只有經過實驗的檢驗,證明在實踐生活中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才是有價值、具有實際意義的知識。杜威認為實用主義更好的名字應該是實驗主義或者是工具主義。實驗科學改變了知識對象是固定不變的性質。實驗科學表明,以往哲學所追求的那種絕對的確定性是不存在的,所謂確定性僅是一種相對的。實驗科學表明,任何一個科學實驗都不是與知識理論相脫離的,而是在一定理論、觀念指導下進行的。3.經驗的連續性。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提到“經驗包含著行動或嘗試和所經受的結果之間的聯結?!北热缯f一個孩子的手僅僅觸碰到火是不夠的,這并不能稱為經驗,他必須與碰到火之后手上的痛感聯系起來,這才是經驗。杜威指出:“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既能增加經驗的意義,又能提高指導后來經驗進程的能力?!币虼硕磐岢珡慕涷炛袑W習,當事物發生后,人們在享受快樂或承受痛苦的結果中建立起聯結,行動就變成了嘗試,變成了尋求知識的實驗,人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也能獲得知識。如杜威所舉之例,未開化的人們在遇見彗星時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他們也許會像之前嚇跑野獸或敵人那樣,使用棍棒、火焰或者尖叫聲去嚇跑彗星。也許我們現在覺得他們的做法很可笑,但是那是他們的正常反應,他們之前遇見野獸,遇見敵人,遇見一些危險的東西的時候,都是用這種辦法解決的,現在對于這一未知的事物,當然也是要借鑒之前的經驗去對待他們認為同樣類型的事物。經過很多代人的研究,將彗星放在了一個天文學的系統中進行理解,我們知道了用那樣的方法是不能嚇走它的。我們可以從彗星的任何一個方面對其進行研究,可以使用任何一種與其相關的經驗對其進行審視。也就是說我們不僅可以直接地也可以間接地從過去的經驗中尋求可以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進而又得到一種新的經驗,連續性的原則可以使不同情境之間的某些東西相互聯系起來。
1.普職一體———基于“知行合一”的認識論知行分離用教育的術語來說就是造成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分離:一方面是致力于為認知而認知的普通教育,另一方面是為了獲得職業而進行的訓練,缺乏審美和理智。這樣做的結果是將普通教育與自由教育對立起來:將傳統的普通教育或文化修養教育,授予少數在經濟上富足的人們;而把需要受人控制的、各種狹隘的職業教育授予廣大的勞動人民。這種對立,與民主主義社會的主張是不符的,因此杜威主張把兩種教育整合起來。在杜威的認識論中,杜威反對這種二元分離現象,他認為在職業教育中融入普通教育,可以使那些從事工業職業的人也有參與管理的愿望與能力,具有成為主宰工業命運的主人翁的能力,也可以使他們了解機器生產和分配制度所特有的技術和機械特點的意義以及他們職業的意義。在職業教育中也要承認職業的地位與社會意義,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訓練技能,還應當包含政治學、經濟學、與本行業有關的歷史教學、使學生可以應付工作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智慧和首創精神等等。簡而言之,就是在職業教育中,不僅要訓練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要訓練他們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者之后可以適應不斷變化情況的能力,使他們不會盲目地聽天由命。2.“做中學”———基于實驗主義的認識論實驗方法使得知識教學與活動教學打破其原來的傳統而相互聯系起來。而在職業學校教學中,更需要這樣的教學形式,在做的過程中學得所需知識。傳統的職業教育課程結構“三段式”將職業教育課程劃分為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實踐課的順序依次排序并按照這種順序進行教學,但是專業理論和實踐課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著,實踐中包含著理論知識,理論知識又需要實踐的檢驗。因此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教師講專業理論課學生聽得似懂非懂,到了實踐課時學生又忘記了專業理論知識,不能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職業教育中應打破傳統的三段式教學,將知識教學與活動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明白其操作原理。3.通過職業而教育———基于經驗連續性的認識論職業教育作為社會分工和技術進步的產物,始終伴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而發展,當職業教育僅為追求一種獲得技能效率的手段之時,其間所蘊含的更多意義和人類價值等方面的自由往往被忽略。狹隘的職業教育使個人與職業發展對立,將個人局限于某一種職業或者是某一個崗位,職業學校僅僅變成了某些企業的附屬品,使得學生很難再去更換工作。杜威對此十分反對,這樣的實利性會抹殺人的天性,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不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目的和手段分離到什么程度,那么活動的意義就減少到什么程度。杜威認為,經驗有了連續性,教育目的與手段就可以統一起來。在某種意義上,每種經驗都應該為人們提供某些東西使人們做好獲得下一經驗的準備,這才是經驗連續性的意義。通過職業而教育不以未來從事的任何職業進行狹隘的訓練,“一切早期的職業預備都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這凸顯職業教育首先作為“教育”的內在屬性,使職業教育的目的與手段相聯系,既能體現職業的意義,又能促進個人的成長。
綜上所述,杜威的認識論實際上就是實用主義的認識論,杜威認識論中對知行合一、實驗主義、連續性原則等方面的解讀都對職業教育觀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但在21世紀的今天,職業教育的發展仍在不斷探索中。我國職業教育基本上還是“學業失敗者的教育”,要想實現職業教育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僅靠思想觀念的進步是不夠的,必須有堅實的社會基礎作保障,我們仍需繼續努力。
作者:杜一凡 張曉軍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雪.杜威認識論對二元論的克服[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校報,2011(28).
[2]約翰•杜威.經驗與自然[M].付統生,譯.商務印書館,1960(03).
[3]約翰•杜威.杜威教育文集:第5卷[M].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81.
[4]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5.
[5]路寶利.美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職業主義與民主主義之爭:“普杜之辯”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6]徐國慶,石偉平.杜威論職業教育與自由教育的整合[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2001(6).
- 上一篇:中等專業音樂教育有效性研究
- 下一篇:職業教育城鎮化建設機遇與挑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