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時間:2022-03-18 09:22:39

導語: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摘要:職業素養是人類在職業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職業內在的要求,是一個人在職業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職業內在的規范要求和綜合品質。但目前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多發展誤區和問題。本文以情境認知理論為理論基礎,結合高校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教育現狀,通過給學生創設應用情境,引導學生在與預設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提煉出職業核心素養的一般方法,并對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職業核心素養教育;研究生;情境認知理論;培養策略

一、緒論

情境認知理論屬于認知心理學的分支,于20世紀80年代興起并逐漸成為語言學習研究領域的主流。目前,情境認知理論在職業核心素養中的應用研究是較為少見,尤其是針對研究生層次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則更少。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情境認知理論在專業學科的核心素養研究上(朱曉燕2017)和實踐教學技能的培養上(譚華容,2016),情境認知理論為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情境認知理論的要義非常符合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教學的真實性和情境性特點。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如何運用情境認知理論改變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現狀,是需要著重闡述的問題。麥可思公司對全國大中專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顯示,近年來學生在就業單位中普遍表現出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弱,創新思維發展較差,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持續發展意識等等。要解決這些具體的問題,就要豐富素質教育的具體內涵,故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建立科學的課程和評價體系被廣泛提出。近年來,核心素養儼然成為基礎教育界大熱的話題之一。我國于2016年9月頒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標志著學生核心素養正式成為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教育關照社會新需求和個人終身發展的重要范疇。職業核心素養特指學習者在學習終端階段應培育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直接與職業環境和崗位能力相對接,關涉個體的社會適應性、崗位競爭力和職業發展性等。

二、關于情境認知理論的相關概述

關于情境認知理論的文本定義可得,情境認知理論是基于學生本位,通過設置與教學目標相一致的“錨式”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獲得情感共鳴,深入問題探究合作的一種教學理論。(一)學習觀情境認知理論的學習觀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情境導入后,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問題研究。通過自主活動總結出問題解決的普遍適用性規律,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以物理學科為例,機械運動、速度、力、溫度、電場強度等等都屬于概念性知識,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能對地球整體環境了解更加清晰、理性。(二)學習內容情境認知理論還認為,學習者在消化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學校周邊的文化環境設施的積極影響要遠遠高于課堂教學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但是目前的學校教育幾乎很少給學生提供真實物理情境和文化環境來進行知識的獲取,這就會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脫離生產生活實際。

三、相關研究與文獻綜述

在實證性研究層面,德國教育專家舒爾茨在對剛入職學生在企業中普遍出現的眼高手低、頻繁跳槽等狀況和企業對員工調查的基礎上,德國職業學校將傳統意義上的“學徒”教育與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相結合,將專業教育和企業相互合作,實現工讀交替、工讀結合,共同完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理論性研究層面,劉洪銀認為重塑工匠精神需要人格品質、心理資本、技能能力和政策法規的支持支撐,認為應該把核心素養和工匠精神納入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立法,加強職業學校體育教育,建設技能大師培訓體系,加強90后學徒生參與感、責任感和職業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培養。

四、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

(一)構建研究生職業核心素養教育的第二課堂學分認證體系。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結合高校核心素養教育現有課程體系,要提升核心素養教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必需要多渠道、多形態滿足學生的創新創業學習需求,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校園學習環境。高校第二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第二課堂的組織實施,能有效彌補高校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不足的現狀。通過構建第二課堂學分認證的方法,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外社團活動等。譬如應用科技學院就設置了“青年人如何有效創業”、798“天真者的繪畫”志愿者、學生活動-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輝煌成就展、“校園光盤行動”等第二課堂小活動,學生在參加活動的同時,愛國主義情感、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能力得到綜合提升。(二)定期舉辦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專題講座與培訓。講座與培訓是拓寬學生視野、提高認知的重要手段。通過舉辦定期舉辦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專題講座,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引領學生的學習方向,有利于改善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應用科技學院每隔兩周會給學生邀請專家給學生做講座,包括專業方向的專家、行業內培訓師、優秀校友等,通過分享科技前沿的知識和自身的發展經驗,同學們可以直觀感受到職業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對未來職業發展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例如“創新創業大賽技能培訓會”由“天翼云杯”北京大學生云創業大賽主要組織者進行對全體研究生的培訓。同學們通過培訓了解了“教育行業”云計算解決方案政策背景及中國電信提出“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年建設規劃”,響應國家號召提出“教育云整體解決方案”,搭建多種”智慧校園”應用場景、在線課堂、門戶網站、CDN加速等平時生澀難懂的詞匯提升了專業理論知識。最后通過互動環節,同學們現場發言和提問,激發了更多的學生參與本次大賽的興趣。(三)搭建創新創業實習基地。高校要深化產教融合,建立校企共同體,同企業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將課程改革與課程結構體系、平臺實踐相結合,構建“一五二”的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創新路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造更多自我展示與實踐的機會。只有親身實踐將理論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之后,學生才能感受到科研的樂趣所在。故高校要以大學生創業基地為依托,構建國家到省市到校級院級的科研平臺體系,開展專業或學科內的競賽,建立完善的平臺,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應用自身所學,創新實踐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江勝名,潘植華,張翔.素質冰山模型對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J].長春大學學報,2012,22(11):1317-1319.

[2]樓飛燕.德國職業教育核心素養的探究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55-58.

[3]師曼,劉晟,劉霞,周平艷,陳有義,劉堅,魏銳.21世紀核心素養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03):29-37+115.

[4]顏士剛,馮友梅,李藝.聚焦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分類體系構建———兼論“三層結構”模型的生成邏輯[J].中國電化教育,2018(10):49-54+106.

[5]徐健.核心素養并非基礎教育專有名詞[N].中國教育報,2016-11-08.

[6]劉洪銀.從學徒到工匠的蛻變-核心素養與工匠精神的養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0):17-21.

[7]樓飛燕.德國職業教育核心素養的探究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55-58.

[8]劉鴻儒,凌秋千.基于“個性化”教育向度的“核心素養”培育[J].現代教育管理,2015(08):95-99.

[9]邵朝友,周文葉,崔允漷.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標準研制:國際經驗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8):14-22+30.

[10]趙長林,孫海生,陳國華.核心素養的結構和社會文化性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15(05):12-19.

作者:劉曉樂 裴一蕾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