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主持人職業素養探討
時間:2022-06-09 09:25:24
導語:新時代主持人職業素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主持人應具備哪些職業素養以及通過什么方式來提高自我職業素養,結合工作實踐,從國慶聯歡活動解說方面體現出了情感進入對于播音的重要性,從春晚零點倒計時方面體現出了心態以及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在最后的即興主持方面體現出了日常積淀以及臨場角色身份變換的重要性。
【關鍵詞】配音解說;主持心態;即興主持
一、以國慶聯歡活動解說為例,主持人須不斷增強腦力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聯歡活動意義重大,而當晚的聯歡活動解說工作也非常重要。在這種舉國歡慶、萬眾矚目的場合,怎樣把這場國慶聯歡活動解說得出色?主持人應該怎樣解說才能烘托出來如此隆重的現場氣氛?筆者將分別從前期準備策劃、解說風格的轉變以及要抓住情緒變化三方面予以說明。
(一)前期準備充分,上場隨機應變
對主持人在節目前的備稿工作,最簡單的就是主持人要對自己所主持的節目或者活動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要了解節目的定位、主題、環節、進程,甚至是節目的受眾群體、節目嘉賓的選擇等內容。主持人在對節目前期準備了解充分對主持人是否能迅速地配合當下所主持的活動或節目至關重要,對該活動是否在主持人的帶動下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也是至關重要的。2019年10月1日國慶聯歡活動的解說任務是在活動開始前三天才接到通知的。接到通知后,我就開始了多方準備:熟悉稿件、配合現場畫面、各環節對接,以確保解說的順利完成。其實在報道、主持中的完美展示背后沉淀著無數次的準備、排練和汗水,這也體現出主持人在幕后需要下苦功夫,不僅要多練習,還需要不停地理解和感悟稿子中的內容,如此才能更好地體現文稿思想,更好地表達文稿感情。藝術不僅僅來源于靈感,還需要勤奮和汗水的澆灌。在每一遍的練習中不是翻來覆去地重復文稿,而是要把感情和思想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總的來講,播音主持的每一項實踐工作都離不開與“腦力”的結合。
(二)解說風格轉變展現大國風范
任何思想觀點和意識形態都要依托話語進行表達,不同的話語表達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話語特點和話語效果。傳統媒體是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在話語內容上政治性較強,但話語表達方式過于單調,官方話語、政治話語、理論話語較多,不利于受眾的理解和接受。新媒體具有自發性和自主性,多使用網絡語言,生動性較強,但無視意識形態的政治性和嚴肅性,在權威性和理性上有較大的欠缺。隨著時代的發展,主流媒體話語傳播方式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加與時俱進。2019年國慶聯歡活動的解說風格,從聯歡活動的時間、整體背景以及參與群眾、觀眾的心理來看,國慶聯歡活動宜采用訴說、深情的方式來和大家講述新中國這70年的發展進步。因此,解說風格從慷慨激昂的宣讀轉變為展現中國自信的娓娓道來。基調以及語氣的變化帶來的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這就相當于把文章的核心情感和內在語句換了一種方式來表達。
二、以春晚零點倒計時的心態為例,主持人須不斷增強筆力
春節聯歡晚會從1983年首播至今已經有38年的時間了,在這38年的每個除夕夜,春節聯歡晚會都陪著全國人民一起度過。在如此重大的盛會中,如何把主持人的角色扮演好?面對如此重大的國家級活動,主持人如何面對現場的突發情況?筆者將從前期的應對策略以及現場的心理暗示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前期備好應急策略,臨場才能臨危不亂
任何大型晚會的主持現場都會有突發情況發生,而這些情況很多時候都無法預料。春晚一般在最后一個語言類節目結束的時候,導演組才會給出確定的倒計時時間,春晚的零點倒計時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民間有說“如果倒計時的鐘聲沒敲好,那這一整年就沒有一個好的開頭”,所以敲好這個倒計時鐘很重要,主持人不能有絲毫懈怠。2018年的春晚,接近零點時,導演組估算時間后發現準備的最長的3分鐘版本的主持詞竟不夠支撐到倒計時開始。主持人團隊接到指令后迅速行動起來,每個人都開始組織語言,引導現場觀眾的情緒、掌聲,為倒計時儲備時間,筆者一邊聽著耳機里導演組的指令,一邊組織接下來的語言,整個人完全投入了進去。當倒計時分秒不差敲鐘時,筆者才松了一口氣,大家下場互相擊掌傳遞這勝利的喜悅。總的來說,主持人在主持節目之前,要有預防突發事件的準備,這樣臨場才能臨危不亂。
(二)心理暗示有助于臺上發揮
大型晚會活動現場的主持人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很多場合的容錯率非常低,比如像春晚這樣的直播現場,非常考驗主持人的心態。如果主持人有一個好的心態與心理素質,在現場就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對現場發生的一切有一個準確把握,才能積極應對現場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反觀在春晚現場的主持中,春晚零點倒計時上場前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給主持人很大的信心,但這要以充分的準備為前提。在主持春晚倒計時時,筆者不斷對自己暗暗說:“冷靜,你一定能把握好!”雖然中間有意外發生,但最終還是有驚無險地完成了任務。回頭看會發現前期準備工作是最重要的,不僅要把導演給的詞準備好,還要自己準備各種緊急情況下的應急預案。所以,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時,多動筆,多去寫,才能在大型的晚會主持中應對自如。
三、以現場即興主持為例,主持人須不斷增強眼力
主持人在活動主持現場總會出現很多變數,有些臨時突發的情況是始料未及的,主持人應如何隨機應變與即興發揮?筆者分別從前期積累準備、話語體系需要創新方面來論述。
(一)“寧穿破不穿錯”,行穩才能致遠
都說演員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其實主持人也是如此。面對紛繁復雜的節目形態以及不同類型的節目,主持人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積累,才能有現場精彩的發揮。但在很多場合,現場的情況有時候會超出主持人的知識儲備范圍,這種情況“不出錯”比呈現效果“精彩”更重要。如果只是追求現場的精彩,而失去了準確性,是對節目和觀眾的不負責任。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述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需要四力中的“眼力”來甄別,挑出最適合的表達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意思。筆者和很多導演交流溝通過,問他們多長時間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他們的回答是,需要7年,而且每年要經歷上百場直播活動的歷練。也正是因為一場場的積累才有了長久的儲備。磨礪出真知,任何看似順利的主持都是通過歲月的積累磨煉出來的。
(二)隨時代進步而發展,話語體系的創新與變化
在過去信息缺乏的時代,傳統主流媒體擁有先天的信息優勢,是社會的主要信息源,代表著官方意志,傳統主流媒體傳播話語方式是嚴肅的、單一的。有學者認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話語方式的創新不足,導致在處理具體社會事務時說服力不夠,削弱了其凝聚力和吸引力。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這一重大任務。”在新媒體時代輿論場背景下,我們能夠通過網絡了解受眾的意見和想法,對于每次節目的群眾觀感、當下的流行熱詞以及人們感興趣的話題能夠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再結合自身的積累,建立雙向式話語體系,用受眾喜歡聽愛聽的聲音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構建適合意識形態傳播的話語體系。只有群眾喜歡聽、樂于看才容易被接受,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任魯豫
- 上一篇:完善電力企業財務管理措施
- 下一篇:長期護理險發展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