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思考

時間:2022-08-28 10:40:50

導語: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思考

摘要:黨的報告提出,要通過深化國有體制改革,加強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以及戰略性重組,培育出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對我國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管理會計內涵與管理體系建設的現實意義出發,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在建設管理會計體系與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優化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對策建議,希望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戰略發展目標。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會計;會計體系

現在的會計體系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體系,而我國的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滯后于高速發展的經濟,為了使得管理會計體系能夠在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與評價以及經營決策等管理領域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2014年,我國財政部正式下發了有關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文件,并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以及原則等內容做了詳細的闡述,之后財政部又印發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2016年10號文),我國企業應當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強化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力度,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的和國際競爭能力。

一、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概述

(一)管理會計的內涵。管理會計的內涵是什么?在我國很長時間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實踐中,管理會計體系的探索和嘗試早已有之,如建國初期,以成本為核心的內部責任會計;1991年,河北邯鄲鋼鐵公司實行的“模擬市場,成本否決”,將企業扭虧為盈,這是我國企業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成本管控典范。直到2016年,財政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屆時,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被提到日程上來,《指引》提出了管理會計應用領域“7+1”的闡釋,具體包括: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和管理會計報告。從而極具權威的闡釋了管理會計體系構成,其核心活動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即規劃、控制、決策和評價。管理會計主要為內部管理服務,通過利用財務和非財務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企業生態環境中實現資金的良性循環。與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有以下三點區別:一是在服務對象不同,管理會計強調為內部經營管理服務、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從而提高盈利能力,書寫報告屬于對內報告,用內部視角審視問題;而財務會計主要為財務信息使用者,如股民,國家稅務等服務,所寫報告,需要對外披露,更多為企業以外的人服務,屬外部視角;二是在職能定位不同,管理會計職能是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的有機結合,側重“過程”;而財務會計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程序提供并解釋歷史信息,側重“結果”;三程序與方法不同,管理會計從字面意思看,就是管理和會計,管理是門藝術,而會計是門科學,兩者相結合,其程序和方法更加靈活多樣,通過結合自己企業特性,具有較大的可選擇性;而財務會計科學歸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大類,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較固定的程序與方法,其強調真實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二)現階段推進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現實意義。1、有助于實現國家企業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面對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新一輪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必對管理會計的理論和實與踐提出新的要求,制造業的快速變革必然催生管理會計的創新實踐。制造業進入微利時代,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要實現成本領先戰略,勢必加強成本管控,而梳理經營生產流程,減少不必要的非增值作業,這些都是管理會計的優勢所在。2、有助于提升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是財務,業務,管理的有機融合,從而為企業管理者提供量化的決策依據。而且,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將為企業儲備不僅具有財務專業知識,還具備信息技術、管理才能、分析才能的復合型人才,為大數據、大財務時代的到來做好人才儲備,為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人力資源基礎。3、有助于防控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戰略落地系統,其核心是資源約束和風險控制,戰略落地核心是預算控制,即“規劃”;而資源約束核心是“成本控制”、風險控制核心是財務風險控制,兩者雖然同屬于“管控”,但是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更能夠優化成本結轉體系,并將成本管理目標與員工績效和薪酬實現有效結合,實現企業從規劃、控制到決策評價的閉環管理,從而達到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目的。

二、目前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會計理念落好后。在傳統的國有企業中,一些傳統思想還根深蒂固,很多時候還停留在傳統的記賬、審核意識里,缺少新的應用型理念。一些會計工作人員沒有被邀請參與決策,在設計流程時沒有參與,而僅僅在定價時被邀請參會,會計人員沒有機會去學習和了解業務,如果多問一些業務上的問題,還會被指責為多管閑事,認為是在故意刁難,致使管理型的會計成長之路任重而道遠。(二)管理會計制度不健全。一些制造企業雖然模擬市場搭建了相應的成本核算體系,但是因為意識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即便基層經驗豐富的成本核算會計,運用收集來的非財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結合,還很難為管理決策提供幫助。同時,由于在組織架構設計上先天缺陷,導致被采納的建議很少,無法自我優化管理體系。這種不健全的管理會計制度,會讓個人得不到職位和經濟上的提升與激勵,會讓企業缺乏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認識和培養。(三)管理會計體系運用方法不先進。由于信息技術方面投入資金不多,能運用的管理會計體系運用方法受限,為了長期收集一些非財務數據,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得不到領導的支持,根本就沒辦法開展工作。由于沒有信息系統建設基礎,先進的管理會計工具得不到運用。(四)管理會計體系缺乏信息支撐。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與網絡密不可分。信息化,可以使各項財務信息能夠被數據化,系統化、規范化處理,從而建立起財務共享平臺,方便企業決策者對財務信息的使用。然而現在我們一些企業的高管,因為害怕網絡風險,拒絕引入先進的管理軟件,以至于得到的信息,不及時,不全面,不準確,考慮到繼續收集信息,會付出很高的人工成本,從成本管理只能半途而廢。(五)管理會計體系隊伍素質不高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的缺乏,是目前我國一些企業的通病,公司不重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難以想象不了解生產工藝,不了解業務流程的會計,和不懂財務的管理者,如何設計出既能滿足內控管理,又能為生產者作業者提供過程信息服務的指標和報表呢?

三、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建議和設想

(一)樹立企業管理會計思維。針對管理會計理念落后的問題,企業應加強重視程度,一是要聘請高校教授來開展公開課或大型講座,讓財務人員增強管理意識,讓業務人員增強成本意識;二是要經常召開由業務人員財務人員參加的諸如“頭腦風暴”的例會,強調業財人員的溝通、交流和討論。(二)完善管理會計體系制度。建立管理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的生產、定價、投資、決策等事前研討論證和可行性研究分析的常態體制,而不能僅僅在事后讓管理會計旁聽。設置管理會計專門的職位或負責的機構,以明確工作職責與工作權利,進而由專門人員對財務信息進行處理、分析,提供分析報告,從而做到事前履行預測和規劃的職能,事中履行控制和監督的職能,事后履行評價和考核的職能。(三)引入先進的管理會計方法。會計管理平衡積分卡等,管理會計運用專業財務知識,廣泛收集相關性非財務信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尋找適合自身企業情況的,高度融合的管理方法,以戰略成本管理為目標,從產品研發,生產,營銷,到售后,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同時,可以建立一支由管理會計帶領的跨部門團隊,通過各部門設立兼職信息員,甚至在最基層的工人班組設信息員,如同毛細血管遍布全身,以指令為工作內容,以傳遞的數據準確、及時地為工作目標沖破部門壁壘,通過合理分工和整體布局,以實現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轉移的戰略目標。(四)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企業應當將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納入發展規劃,加大投入,通過強化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充分運用云技術、大數據及移動互聯等技術,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思路,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再造。當管理會計體系建立之后,企業的技術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會更為合理和出色。(五)打造穩定的管理會計團隊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轉型的必然選擇,與財務會計相比,其對于知識儲存量與思維發散的要求較高,營銷業務,投融資等業務。因此,輪崗培養,是這類人才的出類拔萃的必經之路。管理會計應具備三大技能,一是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分析能力,二是參與戰略決策的能力,三是風險管控的能力。只有擁有了這樣一只德才兼備的管理會計團隊,企業的無形資產,核心競爭力才能提升。

總之,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需要順應社會國家大發展,完成企業戰略升級,才能突破管理瓶頸,形成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商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譚婧:《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優化策略探討》,《企業技術開發》,2016年第6期。

[2]周鴻:《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分析》,《會計審計》,2017年第18期。

[3]張春玲:《淺談加強我國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6期.

作者:梁宏 單位:重慶順安爆破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