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會計準則教學研究

時間:2022-08-30 08:21:00

導語:小企業會計準則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企業會計準則教學研究

鑒于我是一名財務會計專業的老師,而會計學的相關法律法規時有變動更新,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尤其要求我們跟上節奏與時俱進。自2013年《小企業會計準則》頒布實行以來,小企業(含微型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得到了很好的指導和規范,《小企業會計準則》充分考慮了我國小企業的現實情況——規模小,業務少,會計人員業務能力較弱,信息使用者范圍小并且相對固定等,在不違背基本準則的前提下,在借鑒簡化處理的核心理念基礎上,對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方面通過借鑒《中小主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而進行了相應的簡化處理,減少了小企業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相關內容,形成了以《企業會計準則》為核心和基礎的、更加完善合理的企業會計規范體系。由此,我國大中型企業以《企業會計準則》為行為規范、小企業、微型企業以《小企業會計準則》為行為規范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這將成為未來我國會計制度的總體發展趨勢。然而,當前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只包括《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而極少涉及《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盡管有學者認為《小企業會計準則》不必要出現在財務會計課程體系課程中,理由為:財務會計課程是向學生傳授會計技術技能的一門學科,而不是照本宣科解讀企業會計準則。再者,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之后,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來了解《小企業會計準則》,課堂講解沒必要做到面面俱到。本文認為上述觀點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依然堅持認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將《小企業會計準則》納入財務會計課程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原因在于:雖然當前的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在不包含《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的情況下依然能完成教學計劃和目的,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制度的變更和完善,《小企業會計準則》將在會計行為規范當中發揮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從會計準則體系的構建方面分析。將大企業與小企業分開,制定適用的會計準則已成為國際公認的標準制定方法。

2009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并了《中小主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國大力推進國內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并于2011年了適用于中小企業的《小企業會計準則》,由此可以預見,以《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共同構建的會計準則體系的結構應該是穩定的、長期的。因此,只有將兩套準則整合到財務會計課程中,才能充分反映中國會計準則體系的總體面貌。二是從市場對會計人員的需求角度分析。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專業長期以來一直是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據統計,中國477萬家企業中的小企業數量占97.11%,從業人員占52.95%(數據來源于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小企業會計準則釋義》,2011)。可見,中小企業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小企業的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支持小企業。就西藏本地的企業結構而言,具有相當規模的大企業是極為少數的,而小規模企業數量眾多。在這種現狀下,當前我們培養的本、專科生有相當一部分要去小企業就業或者從事與小企業打交道的工作,如銀行、工商、稅務等。針對這種情況,學校的財務會計教學要與勞動力市場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相適應,及時進行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并教授《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知識,幫助于學生迅速形成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因此,將《小企業會計準則》納入會計教學體系能更好地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需求,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三,從財務會計本身的發展角度分析。財務會計的目的在于定期向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說明。而財務會計所反映的交易和事項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業務領域的拓展正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與之相關的會計準則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且神秘。(耿建信,2012)。這一趨勢給財務會計教育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會計準則本身的復雜性增加了財務會計課程的難度。在高校教學時間的制約下,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二是由復式記賬法向會計準則教育直接躍進的教學方式很可能使學生容易陷入“紙上談兵”和“形而上學”的學習過程,不利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財務會計概念。

根據以上觀點,筆者認為在財務會計課程體系中融入《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經濟發展的要求。因為《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現有財務會計課程體系中基本是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主,以具有相當規模的大企業為模板教學。如何做到既能夠涵蓋兩套準則的內容,又不導致重復和混亂,實現將兩套準則清晰而有條理地傳授給學生,.順應我國當前會計改革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優化財務會計課程體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實質性問題。那么,如何將《小企業會計準則》很好的融入財務會計體系教學當中呢?首先,教師自身應熟練掌握《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準確把握《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異同,掌握其重難點。從國際會計趨同的高度把握其內容實質與發展趨勢,研究《小企業會計準則》與財務會計課程體系的融合,形成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優化方案和具體的建設規劃。教育單位也應該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學習,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實訓水平,為教學工作打好基礎其次,仔細研究當前財務會計課程體系的組成內容和邏輯安排,廣泛吸收和借鑒國內外財務會計系列課程的教學實踐和企業的會計實務,更新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歸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規律。其次,優化會計專業課程設置。課程體系可以包括以下主要課程:《基礎會計及模擬》、《企業財務會計》、《初級會計實務》、《中級會計實務》和《財務報表分析》。每門課程都要根據項目或任務設計講授內容和實訓內容。實訓教學是將會計理論知識與具體會計實踐工作相聯系的橋梁。實訓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個人技能,初步形成對財務工作的感性認識,促進理論學習,為下一步的綜合訓練打下基礎。對這一環節的培訓不僅可以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現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的有機結合。再次,加強與小企業的聯系,增加學生的實踐實操能力。一是通過分崗實訓的方式按照工作崗位數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組中每個同學分別承擔一個特定崗位的會計工作,做到不相容職務分離。只有明確的分工才能培養生的崗位責任意識和做出職業判斷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二是通過混崗實訓的方式需要一人完成一整套會計培訓工作,包括原始憑證審核、記賬憑證編制、登記總賬和明細賬以及編制財務報表。企業中所有會計崗位的工作均由一人完成。混合崗位培訓能夠檢驗學生是對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也能使學生全面了解企業財務工作的流程,以勝任企業會計部門各崗位的工作。事實上,由于小企業的“一人多崗”現象普遍存在,混合崗位實訓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會計教學中應將分崗實訓和混崗實訓這兩部分內容都囊括在內。

最后,通過實踐所得經驗反哺教學,推動課程遠期建設。將項目訓練中收獲的點點滴滴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令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實例真實生動,這將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適用于小企業會計需求的專業技能,從而使其在今后的實際工作當中游刃有余。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遠期建設中可以根據建設規劃,有步驟地修訂財務會計系列教材,更新課件、習題、試題庫等配套設施。同時密切關注我國會計改革的最新動向,及時更新、調整相應的建設內容,保證財務會計系列課程與時俱進,切實提高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趙耀.小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核算與納稅實務[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2]雷宇.將小企業會計準則內容融入財務會計課程體系[J].財會月刊,2013.12

[3]張云潔.《小企業會計準則》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影響[J].當代會計,2014

[4]王寶田.《小企業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制度》差異解讀.財會月刊,2012;7

[5]席俊生.《小企業會計準則與高職院校會計實訓課程改革》.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2

[6]梁冰峰.《新準則下小企業管理問題研究》.中國外資,2012.12

作者:吳曉慧 單位:西藏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