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進程生態環境治理情況分析
時間:2022-10-08 08:48:52
導語:城鎮化進程生態環境治理情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求背景下,選取梅州市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梅州市近五年來城鎮化道路上的生態環境情況進行梳理,闡述總體情況和治理現狀,以期更好地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的治理,踐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并給當地政府提供更加可行的防治方案。
關鍵詞:梅州;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城鎮化;可持續發展
從1979年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的城鎮化進程令世界為之矚目。到2018年底,各項城鎮化指標均高于全球同期平均水平,其中,廣東省新型城鎮化的程度指數最高[1]。城鎮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城鎮化進程中必然會伴隨著一定規模非農建設。早期的城鎮化是以物為本的城鎮化,所以占用了很多農田,對大面積的自然景觀進行踐踏破壞,如山水林田湖。現在強調要在城鎮化過程中要樹立生態文明的思想,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二十字方針里特別強調了生態文明。作為廣東省生態發展區,梅州市在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工作方面,面臨歷史性轉型和改善機遇。自2016年開始,梅州市便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作為引領發展的口號,重點將改善環境質量作為工作核心,堅持在環境保護中發展城市,在城市發展中保護環境,為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而努力。為打贏污染防控攻堅戰,梅州市設立指揮部,進行全面統籌,綜合施展策略,重點攻克難關,持續發力[3]。
1研究內容及方法
1.1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研究以梅州市為例的城鎮化進程生態環境治理研究分析,通過梅州市生態環境治理情況的概述,了解總體情況和治理現狀,從中發現生態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原因分析,得出對策與啟示,并對梅州市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展望。
1.2研究方法
通過文獻查閱、實地調查和比較分析的方法,對本梅州市生態環境進行研究。1.2.1文獻查閱法通過網絡了解梅州市的城鎮化和生態環境的發展進程,再通過大量的文獻查找與閱讀,提取城鎮生態環境治理及保護的典型例子,分析研究城鎮生態環境治理的效果,對比總結可借鑒的經驗及措施。1.2.2實地觀察法通過實地觀察,了解城鎮化進程中梅州市生態環境治理的現狀,發現污染問題,了解治理情況。從梅州市官方政府網站公布的統計數據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整理從中發現的問題,分析總結出其問題所在。1.2.3比較分析法整理所收集資料,提取各年限間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當前的問題所在。
2梅州市生態環境總體情況
2.1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梅州市共有縣(市、區)8個,普遍存在大量使用農藥、施用化肥、噴灑殺蟲劑和使用塑料地膜等不當舉措,使得土壤和水質都出現或高或低的污染,直接導致了農業面源污染[5]情況的出現。其中就施用化肥量來看,從2000年每公頃0.89t的化肥施用量到2010年每公頃0.93t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另外,因規模化經營能夠帶來一定的價格優勢,所以擁有大量畜禽養殖戶。但是畜禽養殖帶來的大量農業廢棄物和污水,因大部分大型養殖戶都沒有配備專業的處理設施,導致周圍環境出現惡臭的現象,甚至不經專業的無害化處理便排入水體,直接影響了周圍的水體環境。據當地居民描述,隨著經濟的發展,周邊的水環境越來越差,一開始大家都不重視,雖然現在情況有所好轉,但過去的山清水秀畫面卻難以重現,圖1為梅州市化肥施用量對比圖。
2.2水污染問題再顯現
水資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自然環境,作為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平衡,同時存在水資源浪費及污染的現象。梅州市有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地6個[6],沒有統一的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造成管理難、監控難、治理難的問題。雖然粗放型的經營方式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觀,還能夠緩解一定的就業壓力,推動著當地經濟的發展,但由于大部分企業環保意識不足,在環保方面的投資力度小,其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根據近四年來的數據統計發現(圖2),梅州市地表水監測水質狀況逐年轉好,但從2018年開始問題反彈,有Ⅱ類水質降為Ⅲ類水質的現象,特別是出現了Ⅴ類水質,說明水污染問題依然不可輕視,要時刻保持監管和防治。在梅州市城區,有分別長1.5km的黃塘河和長4.1km的周溪河這兩條程度較輕的黑臭水體,沿線的面源污染和堤岸的環境情況較差。此外,跨界流域水體污染情況處理難的問題日益凸顯。
2.3大氣污染狀況頻現
在過去,高污染排放車輛———黃標車[7]在路上隨處可見,其尾氣排放所造成的大氣污染十分嚴重。加上因為城鎮發展帶來的市政道路、居民樓建設、園區打造等工程,導致大量的揚塵污染。還有諸如高污染燃料鍋爐,以及電廠、水泥廠和其他相關重點企業等涉及揮發性有機物高污染排放行業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損害大氣環境,危及身體健康,防治任務艱巨而又迫在眉睫。
3治理現狀
3.1綜合開展污染整治工作
因地制宜實施梅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方案,建立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機制,為打贏梅州市藍天保衛戰做好基礎工作。在機動車污染、揚塵污染、餐飲油煙、高污染燃料鍋爐整治方面,運用科學手段加強防治。建立水質考核管理機制,全面推行河長制[8],統一建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建設國控斷面水站和水質自動站。開展實施固體廢物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排查,重點整治,對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進行更加有效的處置。嚴格審批企業生產許可,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嚴格執法,保障輻射環境的安全。
3.2強化聯防聯控工作
加強跨界流域之間的聯防聯控工作,從源頭制止環境問題的產生,編制《梅州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和韓江流域的環境整治規劃,認真執行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的《韓江流域水質保護(2017-2025年)》工作方案,修訂完善各縣(市、區)的環境應急方案和相關體系建設,做好重點行業及領域的風險防控工作。與河源、江西省贛州市加強聯防聯控的交流合作,優勢互補,開展應急演練,共同應對在跨界流域發生的污染防控的問題,維護水環境的質量與安全。
3.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堅持讓規劃走在最前面,科學制定《梅州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結合實際情況修改更新規劃綱要。2015年6月,以總體規劃方案為指導,梅州市正式開啟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工作,推動享有“世界客都”之譽的梅州發展綠色生態,堅持植樹造林,及國土綠化。有規劃地建設城區森林、道路水系森林,打造綠色村鎮、特色林業等生態林業工程。2019年11月,梅州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成為粵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森林城市,40項指標達到標準值及以上[9]。
3.4全面提高公眾參與感
制定環境領域方面的矛盾糾紛治理實施方案,聯合各級政府及有關單位,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大力推進環境方面的宣傳教育。利用政務門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傳遞環保理念、解讀環保政策、了解環保咨詢,增強公眾對于環保的認識。建設完善環境信息公布平臺,定期監測信息,公布相關企業的監測數據,讓公眾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4結語
梅州市歷來就肩負著山區綠色發展的重任,還承擔著為廣東這個經濟大省的經濟發展保護綠水青山的責任。在“十三五”期間,梅州市便采取了各項舉措用以改善城鎮化進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及難題,例如噪聲環境污染、空氣質量改善遇瓶頸、鄉鎮環保基礎設施缺乏等不足,據此,應按照當前國家的發展戰略要求,結合梅州市的發展現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己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張靜靜.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程度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39(01):84-87.
[2]佚名.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J].農村工作通訊,2014(06):32-48.
[3]梅州市環境保護局.梅州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Z].2016-12.
[4]YAOYY,WUDF,LIUYY,etal.DynamicChangeofArableLandEcologicalSecurity:ACaseStudyofPanyuDistrict,GuangzhouCity[J].JournalofLandscapeResearch,2015,7(06):42-48+52.
[5]于法穩.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生態治理的對策研究[J].城市與環境研究,2017(02):34-49.
[6]梅州市環境保護局.2017年梅州市環境狀況公報[Z].2018-05-29.
[7]梅州市環境保護局.2016年梅州市環境狀況公報[Z].2017-06-05.
[8]梅州市環境保護局.2018年梅州市環境狀況公報[Z].2019-05-31.
[9]詹慶東.山水森林客都宜居生態梅州———廣東省梅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綜述[J].國土綠化,2019(08):24-29.
作者:黃瑩 蘇城遠 劉美杰 邱芷莘 黃琦琪 徐祎 張麗華 杜淑雯 李衍亮 單位: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
- 上一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實踐要求
- 下一篇:生態環境治理對環境競爭力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