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改良建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9:57:00
導語:樹木改良建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市已基本消滅荒山,但造林樹種單一,科技含量低,林種結構不合理,加上幾次濫伐,我市許多樹種逐漸減少,有的瀕臨滅絕,為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應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優化林種結構,造林樹種要改良擴大,要開展引種,進行試驗研究,建立示范和教育培訓基地,以提高我市綠化的生態效果和景觀效果。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號召,它是形勢的新要求,發展的新變化,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它在建設生態文明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我市雖已基本消滅荒山,新造林地面積大大增加,但造林樹種單一,科技含量低,林種結構不合理,大面積杉、松純林產量也低,其它用材林、經濟林等特用樹種少,加之幾濫伐,我市原有許多樹種逐漸減少,有的也瀕臨滅絕。這不僅不能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生態環境共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而且大面積杉、松純林還會帶來嚴重病蟲害等不良后果,為此,我市要建設生態文明,就要加快發展現代林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要優化樹種、樹種結構,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提高城市綠化的生態效果和景觀效果。我們林業工作者也決不能滿足現有造林面積大和少量的樹種。造林樹種需要改良,需要擴大。
科學發展要求現代林業必須加快樹木改良步伐,為現代林業發展服務。全國各地對此已重視。如:云南省2001年開始建立了林木苗示范基地901畝,已收集7個珍貴用材和優質經濟樹種;河南省鄢陵縣將建6.5萬畝花木科技園;廣東省前幾年開始收集各地的杉木優良無性系;為了保證今后造林質量,我省省林業老科協成立了南昌森晨林業服務公司,推廣杉木優良地理種源種子及濕地松中心產區的良種;我市早在1976年批建了贛南樹木園8481畝,開展我市樹木調查、收集、繁殖、推廣工作,至今已收集樹種1300余種,建立了示范林(即種子林)124個樹種700余畝等。這些都將為發展現代林業發揮極大作用。
要發展現代林業,我認為擺在我市林業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是要進行樹木改良、調查、收集、保護,開展利用本地樹種資料,搶救珍稀瀕危樹種,積極引進國外、省內外的優良樹種,豐富發展贛南樹種資源,在盡可能不破壞自然景觀的同時,應用造園藝術裝點,配置植物,為當地群眾、旅游者創造爽心悅目的環境,進而達到普及、提高人民群眾的林業及樹木知識,將贛州辦成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科學內容和園林景觀城市。特此建議:
1調查樹種資源,加快樹種收集步伐。
資料介紹:我國約有樹種7500余種,編入中國樹木志(1~4卷),國產樹種6625種,656亞種、變種、變型,97栽培種。我市經多次調查有樹種約180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樹種5種,國家二級保護樹種25種,國家三級保護樹種40余種。但因多次濫伐破壞,目前到底保存多少未知,有的數量也已極少,有些還處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處。為此,仍需組織調查,對重點保護的母樹應進行掛牌、給報酬固定專人看護并采種、育苗、繁殖后伐。
2積極開展引種,豐富我市樹種資源。
沒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我們的城市綠化水平很難提高。而引種馴化能迅速改變這一局面,滿足城市綠化水平和造林的不斷提高要求。
引種就是變外地為本地、變野生為家生。引種馴化是最經濟地豐富本地植物種類的方法。與創造新品種比較,所需人力、物力、財力都較少。我國從古以來就重視引種,已引入國外樹種約600余種。我市氣候溫和,引種潛力大,也通過引種增加樹種200多種,另引桉樹80種之多。
引種一般都注意生態地理即氣候的相似性,注意小氣候、種苗可塑性以及定向培育,逐步鍛煉過渡等。在引種還須十分注重種源試驗。美國遺傳學家曾說過:“使用適宜的種源,就可得到林木改良最大效益。”澳大利亞5種種源赤松5年生每公頃蓄積量8.2~44.4立方米,差別甚大,我國馬尾松等種源試驗的差別也充分說明了種源的重要性。
引種成敗主要看能否忍耐端氣氣候和是否采用最適宜的技術要求而定。因而要詳細調查研究,大量占有資料、資源,逐步擴大試驗,由根據需要收集資料、資源,到引種試驗,正式推廣,需要漫長時間,為此,要要抓,早抓早見效。
綠化引種,一方面收集原種,對植物進行異地保護,研究它們的習性、用途、直接應用于生產或可作為育種親本,另一方面要引進好的優良品種和物種,為當地景觀增色添彩。
3開展試驗研究,用少量的代價取得良好效果。
樹種收集和引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栽培、繁殖讓它在我市發芽、生根、生長、開花結果,然后在我市培育、推廣、利用。樹木生長周期長,研究一種樹種要付出很大勞力、花費很多心血。不僅要研究它的栽培、繁殖理論與方法,由于不同樹種生物學特性和對環境要求不同,還必須了解栽培樹種的生態習性,采用各種有效試驗手段,提高樹種發芽率、保存率、早出成果。贛州市林科所、贛南樹木園等科研單位應開展不易發芽種子發芽條件試驗,優良速生、珍貴樹種生態習性及栽培技術研究,外地優珍樹種引種試驗等。
4建立示范基地、開展教育培訓,充分發揮基地作用,培養人才。
人力資源居一切資源的首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是現在管理的核心。據美國經濟學家測算:物質資本增加4.5倍,利潤只增3.55倍,人力資本投資增加3.5倍,利潤則增加17.55倍。可見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遠大于物質資本投資收益。為此,贛州市林科所、贛南樹木園、九連山自然保護區等科研基地,應將科研記錄,試驗教訓及成果建立科技檔案,并將這些檔案轉化為物質生產力,為教學參觀、培訓服務。上級部門應給課題、資金,以利開展工作,并使其成為教育、參觀培訓中心,充分發揮基地作用。贛南樹木園自1976年10月批建至今已30余年,他們本著調查、收集、培育,引種馴化、樹種研究和樹木園建設同步并進宗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據統計已收集1300種樹種,并建立了700余畝124種樹種的示范林(種子林),目前已開花結果的占收集樹種的70%,是我市很好的樹種收集、繁殖中心,建議認真進行一次總結,以利充分發揮示范培訓人才基地作用,以創新為動力,以服務為載體,努力使工作在服務林業大局中實現更多的參與率、貢獻率、認同率,近一步提高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單位和諧社會,實現林業又快又好發展做出新貢獻!
- 上一篇:市場成熟政策保障管理論文
- 下一篇:科級黨員民主生活會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