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林業站作用思索

時間:2022-04-28 05:27:00

導語:基層林業站作用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林業站作用思索

1引言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借鑒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辦法,在保持農村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林地的使用權和林木的所有權,按照一定的規則和要求,分解落實到集體經濟組織每個農民和農戶,并通過相應政策的調整和配套措施的落實,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保障農民的經營自主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群眾發展林業的積極性,促進森林增長、生態改善、農民增收、林業增效和社會和諧穩定。

2東遼縣集體林業現狀

2.1森林資源現狀

東遼縣現有13個鄉鎮,234個村,人口39萬人,人均耕地0.23hm。,人均年收入3900元。該縣地處長白山區東部與松遼平原西部的過渡地帶,全縣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半山區地貌,幅員面積218554hm,其中林業用地面積74341hm,有林地面積70744hm,森林覆蓋率為32.4,集體林面積36976hm,占全縣總有林地面積的49.7。

2.2集體林業管理機構

東遼縣現設縣級林業工作總站1個,工作人員14人,鄉鎮林業站13個,工作人員56人,負責全縣集體、團體、私有林地和林木的日常管理。

3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基層林業站作用分析

3.1加強管理,保障生態和森林資源安全

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民對林地取得了使用權,對林木有了所有權、處置權,農民成了經營主體?;鶎恿謽I站加強林業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教育廣大農民一定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經營林地和林木,嚴禁改變林地用途和對林木進行隨意采伐,防止破壞森林資源現象的發生。

3.2普及林業科學技術知識

農民對林業技術知識掌握得比較少,剛開始接觸必然感覺到有些陌生,這就要求基層林業站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利用多種形式普及林業知識,從育苗到栽植、從撫育到管護、從病蟲害防治到采伐利用提供全程技術服務,使廣大農民在林木和林地上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雖然林業部門有森林資源檔案,但距上次二類調查已近10年,經過這10年來的經營,林地、林木狀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進行林權改革之前,林業站要對現有集體林進行一次詳細調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數。另外,要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征求廣大農民群眾對這次改革的建議和要求。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制定鄉鎮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林權改革方案,以此作為林權改革的總綱領。組織人員對《森林法》、《合同法》、《吉林省集體林業管理條例》及上級有關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法規進行學習。林業科學又是一項專業性質較強的學科,要聘請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對林權改革參與人員進行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培養業務骨干和精英。

3.3引導農民成立自治組織,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林權改革后基層林業站應積極引導農民成立林業協會等自治組織,這樣才能更有利于相互之間的經驗交流,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農民自身的利益,有利于林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3.4加強林權管理工作

林權改革后,擁用林木的農民數量大幅度增加,勢必出現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大量流轉現象,基層林業站要為合法流轉提供全程優質服務,做好流轉的過戶登記和林權證的換發工作,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東遼縣林業局年初為各鄉鎮林業站已經配備了微機,但遠遠不能滿足此次林權改革的需要。要積極協調政府給予辦公設備的大力投入,要配備必須的辦公設備如車輛、復印機、打印機、GPS衛星定位儀、檔案保管存放設備等等。另外還要爭取一定的工作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

林權改革后對產權明晰的,一定要做好林權證發放的登記和準備工作。在落實地塊、面積和四鄰簽字認可的基礎上,對結果進行公示,審核認定后報請縣政府及時依法發放林權證,鞏固林權改革成果,穩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