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時間:2022-05-02 02:48:00
導語:加大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毀林案件發生的原因
(1)招商引資力度逐年加大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一些地方亂占濫用林地搞工業小區、房地產和其他工程建設等。
(2)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木材價格上漲,供需矛盾比較突出,一些人在利益的驅使下肆意盜伐林木。
(3)最近幾年,由于林木資源猛增而衍生一批木材販子,他們機動性很強,跟林政執法人員兜圈子,由于林政執法缺乏強制手段,打擊不力。
2毀林案件呈現的特點
(1)未經過林業主管部門行政許可無證采伐。①為謀取不法利益,盜伐他人或集體林木;②不向林業部門申請而擅自違法采伐屬于自己的林木;③雖已向林業部門申請,但不待審批領證,提前違法采伐林木。
(2)持采伐許可證超范圍、超數量采伐。申請采伐人故意違反林木采伐許可證的規定超標采伐。
(3)亂砍濫伐林木案件中常有單位違法現象發生。有些單位不顧國家的法律法規,隨意砍伐集體林木,這種案件查處起來行政干預大,最后大多沒有結果。
3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實踐表明,林木采伐許可制度的嚴格執行,對森林資源總量的增長及林業現代化的初步形成一度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執行已久的林木采伐許可方式已不能完全適用現行的林業經營體制,甚至成為林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經過調研和總結,對當前培育以人工商品林為主體的林木采伐許可制度的執行和運用提出幾點建議。
(1)加大林業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管林、愛林、護林的意識,當前在農村經濟欠發達的現狀下,一些農民認為自己栽樹、自主管理、自行采伐銷售的思想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存在。要實現對采伐行為的有效控制,必須加大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普及面,使之像計劃生育政策一樣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2)公布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和分類指導林木采伐審批制度,~方面,嚴格控制公益林的采伐,堅持對生態公益林采取限量、限齡級采伐,采伐的方式以擇伐、衛生伐和更新采伐為主;另一方面,對以生產木材為目的的商品林要適度放寬對采伐強度、方式和樹齡的要求,簡化林木采伐的報批程序,充分調動林農培育林木資源的積極性。
(3)放開商品林采伐季節限制,以市場需求來調整林木采伐時機。目前,我們一直沿用的只在每年林木休眠期或半休眠期的1~3月中旬、10~12月間對林木采伐申請進行審批的做法已初見弊端,林農也感到不理解和難以接受。主要表現在林木采伐相對集中于每年的1~3月、10~12月份,導致了木材原料這個時間段的集中供給,木材加工企業一時又難以籌措足夠資金進行收購,于是形成短期的相對過剩。原木價格處于全年最低點,林農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的愿望得不到實現。因而,筆者認為林木年采伐限額應按照市場需求為前提來決定不同季節的采伐量,實現林農與企業“雙贏”。(4)加強林業公安隊伍建設和林政執法力量。事實證明:要想從根本上遏制破壞林木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林業公安隊伍。每個地區配備林業警察,充分發揮其專業防范的威懾力和快速打擊毀林行為的強制力,對實現林木資源的永續利用必將產生重要的保障作用。
4其他實現永續利用的措施
4.1增強保護意識
實現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對林業的發展提出了轉折性的要求,要求全社會要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構建以生態經濟為特色的林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山川秀美、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林業產業有更強的互動作用。這些目標和要求,將使林業在較長的時期內,處于木材林業、多功能林業和可持續林業3個階段任務疊加所形成的極具挑戰性的形勢之下。為此,應增強保護意識,從加強生態建設、遏止生態惡化和加大環保與治理力度的兩條線上,切實將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作為重要目標和緊迫任務:
(1)退耕還林(草)和山川秀美工程要嚴格按照生態建設程序施工,推廣先進地區施工技術,既保證質量、又節約投資,發揮其效益,加大退耕還林和坡改梯的力度;由毀林開荒向退耕還林轉變;對承載嚴重的林牧區進行禁牧,對坡耕地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制止不合理的牧業和農業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退耕還林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要保證“退得了,穩得住,不反彈”。
(2)要切實幫助解決地方和群眾的實際困難,植樹造林與振興地方經濟,維護生態效益以及農民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由部門辦林業向社會辦林業轉變;實行山、水、田、林、路、沙綜合治理、農林牧綜合開發,突破林種、林帶的格局,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地采取網帶片、喬灌草、多林種、多樹種相結合的防治模式,力求科學布局,達到最佳效果。
(3)認真貫徹以“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的林業建設方針,扭轉重采輕造的局面,除應保持好現有林外,還應大力開展造林更新,不斷擴大森林面積,要嚴格控制采伐量,改變過最采伐的現象,對林區調整布局,使林區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4.2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
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從無到有,逐步開展起來,各地相繼建立了森林防火指揮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與檢疫站、森林公安機關、野生動植物保護機構等,在開展工作時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因地制宜,因害設防,提高預測預報水平,攻克減災中關鍵性、共性的技術難關,發揮測、報、抗、防、援的整體功能,盡快建立起林業防災減災信息系統。而近幾年提出的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山川秀美的目標,對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措施有:
(1)加強森林防火的投入力度。各地區均把森林防火規劃納入到生態建設總體規劃中,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和有森林防火部門參加的同步驗收工作。同時,在開發環境建設總體投資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森林防火建設。
(2)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投入力度。各地區均明確規定:生態公益林病蟲害防治經費以政府投入為主,其他投入按照“誰經營,誰防治”的原則,主要由經營者投入。
(3)全面推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責任制。對于國有林的管護,將森林管護責任落實到職工,實行個體承包的,承包者管護,明確了管護的責任、費用、承包期。
4.3堅持依法治林
依法治林是整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林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實,林業主管部門和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斷提高,林業執法監督機制也逐漸完善,依法治林漸入佳境。要強化依法治林,那么加強森林資源林政基礎建設,穩定林業執法隊伍勢在必行。
(1)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尤其是林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基礎建設,穩定林政、森林公安和木材檢查站、林業工作站等管理和執法隊伍,支持他們依法行使職權,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積極解決人員編制、經費等實際問題,逐步加快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
(2)要加強林業行政執法人員的自身建設。林業執法人員要忠于職守,廉潔自律,文明執法,依法辦事,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實現資源保護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
(3)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林業、公安、司法、工商和稅務等有關部門,對哄搶、盜伐國家和集體所有林木,非法侵占林地,破壞珍稀植物,以及毆打、傷害林業執法人員等違法犯罪行為,要采取果斷措施,及時開展專項打擊。對非法干涉、阻撓林業執法和包庇、慫恿犯罪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格依法處理,決不姑息。
4.4搞好退耕還林
森林覆蓋率只有達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較均衡,才能生產出大量的木材,同時起到防御自然災害,保證農業穩定發展的作用。所以要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先行試點,穩步推進,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必須明確政策,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絕對不能搞強迫命令,搞“一刀切”。而應在明確政策的基礎上,保證退耕還林還草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對退耕還林的農戶,要盡力幫助他們改造低產田土,推廣良種良法,精耕細作,提高單產。各地在退耕還林的同時,要制定相應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籌措資金,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員,確保社會秩序的穩定。
5結束語
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們時代的一種理論思維,有其產生的必然性。通過幾年來對不同林分類型標準地的經營情況與林木生長情況的調查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對造林地實行集約經營采取樹種搭配的同時,采取長短結合等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使林地能夠創造出單位面積內的最大經濟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重視林業建設,完善林業政策,加大林業投入,強化林業科技支撐,全面加強林業制度和機構建設,積極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在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多種功能,努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
- 上一篇:信用社銀行卡管理狀況與策略
- 下一篇:鄉鎮學校安全工作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