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合作社在林權配套改革的作用

時間:2022-04-03 03:41:11

導語:論合作社在林權配套改革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合作社在林權配套改革的作用

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

在全縣9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中,確實存在具有一定規模、帶動能力強、運作規范的合作社,經濟相對發達的鄉鎮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好,走在全縣的前列。其他山區和經濟發展比較薄弱的鄉鎮發展比較落后,十幾個人的合作社比較普遍,而且零星分散。大部分山區鄉(鎮)還未起步發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現有的也名不符實。全縣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規模較小,注冊入社人員不多,專業合作社總體發展水平不高,經濟實力不強,注冊資本金較少,可抵(質)押財產不多。且發展的林業專業合作社從事的行業大多數還只停留在核桃銷售等技術咨詢及初級產品包裝、銷售的層面上。而真正進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很少。合作社發展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愛奉獻的優秀帶頭人很少;了解合作社知識,甘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民社員也很少。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前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因素。在機構制度建設上,有的達不到農民成員80%的要求,管理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財務管理不規范,缺乏合格的財會人員,在憑證的取得、記賬、報表編制等會計業務上,難以做到規范。目前林業專業合作社建設缺乏上級項目扶持資助,建設全部依靠群眾自發聚集和基層干部指導,項目和資金的缺乏難以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需要。同時有的合作社不具備創辦合作社基礎條件,盲目到工商部門登記注冊領取合作社執照。有些合作社規章制度不健全,成員和合作社的產權關系不明晰,各種機制尚未建立。有的合作社只辦理了營業執照,至今沒有開展任何經營活動,成了“呆滯社”。由于多數合作社建立缺乏一定的物質基礎,尚未形成有固定收入的經營項目,又不可能過多增加成員的負擔,導致合作社連基本的辦公設備都無法配備,正常的工作經費無法保障,成員培訓經費更是嚴重不足,相應地制約著合作社的發展。各個專業合作社處于發展階段,合作社成員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合作意識不強,有利則合,無利則散,大多數農民習慣于傳統農業生產的思維定勢,由于自身營銷方式太過傳統,不能隨著市場的變化而積極采取有效地應對措施,導致在市場中競爭不充分,損失慘重。市場是千變萬化的,有效的營銷方式和先進的管理制度是一個企業在市場上唯一站的住腳和不斷發展的有效保障。

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思路

發展林農專業合作組織,是建設現代林業、提升林業綜合效益的有效途徑[4]。要從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認識入手,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服務組,分赴鄉村、進入農戶,采取召開培訓會、制作黑板報、發放宣傳資料等有效形式,大力開展宣傳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群眾參與發展農林專業合作社決心和信心,為大力營造林農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要發揮現有合作社經營的成功經驗,全力推介縣綠源香酥核桃專業合作社,積極帶領群眾發展優質早熟薄皮核桃,以每公斤30元的價格銷售一空,比當地未納入合作社的核桃銷售散戶每斤均價提高了12元等真實案例,大力推廣其發展、銷售模式,為發展和壯大林農專業合作社做宣傳引導。圍繞農林主導產業,從培育壯大林農專業合作社實際出發,及時培育和發展適合山區實際的林農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組織引導廣大群眾,合理流轉土地,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經營效益,實現川道耕作農民向林業產業工人的轉變,大幅提高農民收入。成功經驗:寇家河鄉新興村新建的優質核桃種苗合作社,以集體出面組織個戶土地使用權入股的形式,籌資160萬元發展百畝優質核桃苗木繁育基地,2010年出圃優質嫁接核桃苗47萬株,實現銷售收入352.5萬元,該合作社在縣種苗站的幫助下,生產銷售鏈不斷拓展,年內完成商標注冊。以“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樹立品牌、開拓市場、服務社會”為發展目標,積極創建產品開發型合作經濟組織,提升生產效益。成功經驗:千山薄皮核桃專業合作社,是以新品種核桃生產、信息服務及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主,止2010年底生產包裝薄皮核桃系列產品3種,實現產值40多萬元,帶動群眾增收20多萬元。綠豐核桃專業合作社是我縣唯一的產銷一體化經營模式的專業合作社,他們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立足市場需求,結合資源優勢,組織群眾發展核桃產業,從技術指導、農資供應、產品營銷等方面全方位服務林農,走出了一條“技術標準化,農資無害化,產品品牌化,銷售信息化”的發展路子,2010年該合作社20hm2優質核桃被西安、寶雞等客商提前預定,成員平均收入都在15000元/hm2以上。按照“以工促農,規模經營,提升效益”的發展思路,充分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優化招商環境,積極吸引西安、寶雞等地客商投資,與千陽本地人合作,年初合資118萬元注冊成立了千陽綠茵果木業合作社,吸納服務會員,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大力發展林果業,依托退耕還林等項目,目前已發展優質核桃667.0hm2,此舉不但增加了客商的收入,也帶動了當地林農參與干雜果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截止2011年5月,該合作社累計生產、銷售核桃、山杏等干雜果78t,實現收入249.6萬元。堅持從合作社日常規范、管理、服務入手,不斷提高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水平。堅持加強對合作社的理事長、骨干社員、種養大戶、經紀人開展《合作社法》、財務管理等知識培訓,切實提高了廣大社員的管理服務水平。嚴格按照示范縣建設標準,對確定的示范合作社采取專人包抓、健全制度、規范財務、依法運行等措施,將任務落實到每個工作人員肩上,定期通報包抓進展情況,對包抓完成情況實行績效工資考核,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實力積極引導合作社開發自己的產品、培育自己的品牌。指導綠園香酥、千山薄皮等合作社注冊“千山”等品牌,初步形成合作社+產業+產品的發展新格局。以信息引導為重點,利用千陽政務信息網、農業信息網,積極探索快捷、準確的信息途徑,為農民合作社提供快捷優質的信息技術服務。重點推介千山薄皮核桃等5個專業合作社信息推介,豐富合作形式,拓展了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增強了輻射、帶動作用。在原成立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要及時調整組織機構,增加縣工商局、農行、農村信用社等單位為成員單位,明確工作職責。縣委政研室、縣林改辦等政策研究、職能管理部門要把農村產權改革、林地林權流轉體系建設納入自工作重點,深入鄉鎮、林農戶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擬定具體辦法,通過高位推動,加快推進全縣林農專業合作社建設步伐。必須加強工作協調與溝通,明確責任分工,擬提建社意見,積極爭取財政、供銷部門支持,抓緊落實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服務、科技支撐、產業扶持等優惠政策配套,為扶持發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奉獻力量。同時要發揮林業基層單位技術服務優勢,從政策咨詢、業務培訓、宣傳引導等入手,進一步加強各專業合作社之間設橫向交流,對合作社的管理辦法、經營模式、成果經驗進行交流探討,為穩步推進和壯大林農專業合作社組織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作者:王宏濤王秀麗張媛李小江工作單位:千陽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