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林業建設開發與利用

時間:2022-06-22 10:50:40

導語:生態林業建設開發與利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林業建設開發與利用

我國地大物博,地質歷史悠久,各地地形、氣候條件、土壤情況等都有巨大差異,從而也讓森林植被類型變得多元化,各種喬灌木樹種廣泛分布。由于鄉土樹種為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不僅具備較強的適應性能力,還能擁有快速生長的能力,與其他樹種相比在存活率、抗旱性、抗病蟲害、管理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因此,在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要遵循適地適樹的理念,確保與自然規律相符,加大鄉土樹種的推廣力度,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蘭州市林業概況

截至2014年,蘭州市土地面積為2099.99萬畝,其中耕地315萬畝,林地114萬畝,牧草地1147.5萬畝,未利用的荒草地、鹽堿地、沙地等近352.5萬畝。土地資源可分為三類,即中低山林牧區,位于蘭州市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臺蔬菜區,位于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于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王川等地帶。土地類型復雜多樣,林業發展開發潛力較大。以蘭州市黃河風情線的建設和南北兩山的綠化為代表的重大項目的實施,使蘭州林業建設步入快車道,森林覆蓋率從“十一五”末的9.25%增長至12.21%,漲幅3%左右。2017年,蘭州市獲得全國“園林城市”稱號。蘭州市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的同時,裸露荒地植被覆蓋度也不斷提升,空氣中黃土懸浮微粒、大氣污染物等也不斷減少,有效改善了城區空氣環境質量,為人們創設了良好的人居環境。尤其是森林在固碳釋氧、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凈化大氣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生態功能,有力提升了林業在減災防害方面的重要性。

二、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水土流失問題嚴重。由于蘭州市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為生態林業建設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例如:在蘭州市城關區,由于地處黃土高原,山區坡度非常陡,植被較少,土壤裸露,地面黃土物質容易受到侵蝕。因長時間的墾種、采挖砂石和人為破壞,水土流失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蘭州市城關區總土地面積約為33萬畝,其中大部分是水土流失區域,在南北兩山廣泛分布,南部山區水土流失面積為4.95萬畝,占總流失面積的15%;北部山區為17.82萬畝,占總流失面積的54%;川灘區為10.23萬畝,占總流失面積的31%。(二)未選用最適宜的樹種。蘭州市處在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向東南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降雨量在380毫米以下。通過對植被情況分析可知,蘭州市為森林、草原向荒漠草原過渡帶,區域內還缺乏較為穩定的生態系統,生態承載力不強,面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也缺乏足夠的森林資源。在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對鄉土樹種的應用,這是由于鄉土樹種耐干旱和耐低溫等抗逆性較強,對管理養護的依賴性不強。蘭州市常見的鄉土樹種主要有側柏、圓柏、臭椿、白蠟樹、懸鈴木、國槐、刺槐、泡桐和家榆等。當前蘭州市在推進生態林業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盲目引進外來樹種的情況,不重視對鄉土樹種的開發與利用,這讓本地豐富的鄉土樹種資源優勢得不到有效發揮。(三)資金不足。現階段蘭州市還有超過490萬畝的適宜林地與荒山需要進行生態林業建設,從而極大增加了全市生態林業建設的工作量,也需要面臨繁重的任務。在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下,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在生態林業建設深入推進的過程中,開始進入遠山和深山等區域造林,在造林條件上也變得更差,難度也日益加大,需要付出更多的造林成本。而觀之蘭州市財政還略顯不足,缺乏完善的配套設施,面臨著生態林業建設投入不足的問題,這不僅為全市生態林業建設帶來了不利影響,還難以獲得預期的效益目標。此外,蘭州市生態林業養護與管理上也未投入足夠的資金,且專業人員缺口很大,現有的機械設備、專業管護車輛顯得過于老化,為林木日常養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開發與利用的對策

(一)提高種植技術水平。蘭州市為實現鄉土樹種種植規模的逐步擴大,需要提升種植技術水平。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3S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并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要讓鄉土樹種能夠大規模生產,也需要積極引用3S技術,讓鄉土樹種生長得到有效檢測與控制,從而能夠健康、快速生長。同時,在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還要積極引入各種現代化機械設備,通過在生產中的應用,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工作量,降低人力和財力上的投入,讓鄉土樹種的規模化生產和應用獲得良好支持。(二)加強鄉土樹種調查。為讓鄉土樹種能夠有效應用到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中,需要深入開展鄉土樹種調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市鄉土樹種各方面情況,為更好應用創造良好條件。第一,蘭州市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調查工作,逐步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為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能夠保證工作效率與質量得到提升。第二,應該與當地群眾加強聯系,這樣便于對鄉土樹種種類與作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實地論證工作,使調查工作取得應有的效果。第三,主動查閱已有的文獻,在調查工作中要采取詳細閱讀與對比的方式,讓調查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三)良種繁育鄉土樹種。在完成對蘭州市鄉土樹種的調查工作以后,應該開展對優良鄉土樹種的選擇工作,要作出相應的栽培馴化工作,加強區域性試驗。對于具備較強適應性與較高成活率,以及具備優良遺傳品質的鄉土樹種,應該加大推廣應用力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適地適樹與集約栽培的原則落實到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中。此外,還要逐步對蘭州市鄉土樹種育種范圍進行拓展,以具備較強抗逆性和速生豐產的鄉土樹種為主,加強對這些優良品種的繁育,保證其科學性,從而更好地發揮出鄉土樹種在促進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中的作用。(四)加強資金政策支持。針對主動應用鄉土樹種的林農,相關政府部門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為鄉土樹種林營造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對于林農種植的鄉土樹種來說,若是其周期性較長、生長比較緩慢,林業部門應該為林農提供一定的政策補助,讓其得到有效的扶持,能夠在鄉土樹種應用上保持更高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在全市大力宣傳鄉土樹種的優點,讓林農能夠對鄉土樹種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大力開展鄉土樹種育苗工作,讓鄉土樹種苗木供應問題得以妥善解決,并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綠化部門要加強對綠化規劃設計方案的審核工作,遵循“鄉土為主、引用為輔、新優稀特為點綴”的理念,為本市生態林業建設開創新的局面。

四、結語

在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要避免一味引進外來樹種的情況,要真正意識到鄉土樹種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所能發揮的巨大優勢,從蘭州市實際情況出發,科學合理采取各種有效方法,深入研究鄉土樹種。要通過實施一系列政策與措施,讓鄉土樹種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利用,能夠在蘭州市生態林業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為推動蘭州市林業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白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