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種苗的現狀及建議淺析論文

時間:2022-12-21 03:04:00

導語:林木種苗的現狀及建議淺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木種苗的現狀及建議淺析論文

論文摘要】:互助縣林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種苗工作起了重要作用。面對新形勢下林業發展要求,總結了該縣種苗基地建設現狀及特點,分析了該縣種苗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今后發展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林木種苗;現狀;特點;存在問題;對策;青?;ブ?/p>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命脈,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是林業發展的關鍵[1]。為進一步做好互助縣林木種苗工作,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對全縣林木種苗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理清了今后發展方向。

1種苗基地建設現狀

1.1育苗基地

全縣現有苗圃214處,總面積334.2hm2,其中國有苗圃10處(包括林場下屬苗圃7處,縣級以上苗圃3處),面積69.7hm2,集體苗圃8處,面積9hm2。個體苗圃196處,面積255.5hm2。全縣年產苗量12523萬株,其中國有苗圃2997萬株、集體苗圃750萬株、個體苗圃8776萬株,基本上能夠滿足全縣造林綠化的需要。隨著林木種苗事業的發展,在國有苗圃中基本形成了以李豐苗圃和北山林場苗圃為龍頭的青海云杉、祁連圓柏等針葉樹種育苗基地;以雙樹苗圃為主的青楊、青楊二號、新疆楊等闊葉樹種和丁香、榆葉梅、連翹等花灌木育苗基地;以中心苗圃為主的大果沙棘、烏柳、沙地柏、甘蒙錦雞兒等引進樹種和鄉土灌木樹種育苗基地。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個體育苗戶迅速增加,育苗面積不斷擴大。

1.2育種基地

建立了一批林木種子繁育基地。2002年實施了“互助縣祁連圓柏種子園母樹林建設項目”,項目總規模68.4hm2,其中祁連圓柏種子園13.5hm2,祁連圓柏母樹林54.9hm2,項目總投資125.24萬元,可年產種子13t;2003年實施了“青海省海東地區檸條采種基地建設項目”,基地總規模670.7hm2??偼顿Y304.3萬元,每年可產檸條優質種子100t,年收入可達60萬元。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有采種基地739.1hm2,其中祁連圓柏種子園13.5hm2,祁連圓柏母樹林54.9hm2,檸條采種基地670.7hm2。

2林木種苗生產的主要特點

2.1呈基地化、規?;?、產業化趨勢

根據生態立省戰略和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及產業政策的調整,加之互助縣和青海省內高標準造林綠化等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有力地拉動了互助縣林木種苗產業的發展。各地緊緊抓住苗木緊缺、種苗價格上漲的契機,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苗木產業,特別是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個體私營育苗已成為互助縣育苗產業的一支生力軍,如互助縣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苗木種植戶自愿組成民間新型組織,依據“政府引導、專業運作、服務會員、降低風險”的原則,從維護會員切身利益、降低市場風險、避免無為損失、提高苗木產值、維護品牌形象、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實際需求出發,自愿組成利益共同體,規范苗木銷售市場,消除變相壓價等不良現象,實現會員利益最大化。截至目前,已成立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17個,其中加定鎮相繼成立了“互助縣加定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互助縣加定鎮得紅苗木專業合作社”、“互助縣興盛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和“互助縣綠鑫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截至2009年底,加定鎮種植苗木面積達123.3hm2,共銷售各類苗木299萬株,苗木銷售累計收入1275萬元,其中專業合作社運作銷售189萬株,苗木收入716萬元,其他途徑銷售苗木110萬株,銷售收入559萬元,成為全縣個體育苗的“排頭兵”。

2.2經營形式靈活多樣

從經營體制看,互助縣已初步形成了以國有苗圃為龍頭,鄉村集體苗圃為骨干,個體育苗為主體,國家、集體、個人、合營一齊上,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縣、鄉、村3級育苗網絡。一是國有苗圃。國有苗圃依然起著龍頭示范作用,它們充分利用自身在資源、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繼續發揮著骨干作用。二是鄉村集體苗圃。這部分苗圃主要是村集體育苗,所占比例不大。其主要經營方式是集體統一規劃、統一出地、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其優點是充分發揮了集體優勢,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壯大集體經濟。缺點是責、權、利不明確,成本高、浪費大,效益較低。三是個體育苗。個體育苗又分為2種形式:一種是個人獨資育苗,即通過自產自銷、租賃土地等形式,利用興辦其他產業盈利資金投入育苗生產;另一種是專業合作社育苗,即通過技術入股、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合作社形式育苗。這種方式彌補了個人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興辦。

3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基礎設施差,經營與技術落后

一是投入不足,苗圃基礎設施差。近幾年成立和創辦的苗圃,各項基礎設施(圍墻、房屋)不健全,使苗圃的管護工作一直處于滯后狀態;部分苗圃無灌溉條件,也缺少必要的噴灌設備,使育苗數量、質量達不到要求。二是經營粗放,國有苗圃沒有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由于互助縣國有苗圃屬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經濟負擔較重,仍停留在老模式,經營規模不大,苗圃經營集約化程度不高。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發揮龍頭和骨干帶動作用。三是采種條件落后,種子利用率低。采種工作大部分采用人工作業,造成一部分林木種子資源流失。

3.2市場競爭力弱

一是個體育苗缺乏市場調解能力,經營理念較落后。大部分個體育苗戶沒有育苗經驗,存在盲目育苗,一哄而上現象,加上又沒有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技術應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導致沙棘、金露梅和小檗等部分苗木滯銷,給眾多育苗戶帶來了經濟損失,影響了其育苗積極性。二是林木良種基地數量少,結構不合理。全縣只建林木種子基地2處,尚無林木良種基地。除檸條和祁連圓柏少數幾個樹種外,其他大多數樹種都未建繁育基地。加之互助縣新品種育、繁、推脫節,良種苗木繁育、生產、供應滯后,影響了林業建設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此外,原有基地樹種單一,不能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4發展對策

種苗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現代林業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分類管理、分區突破戰略,堅持科技興種、依法治種,搞好良種繁育,逐步實現生產區域化、苗木供應基地化、質量標準化、品種多樣化,形成種植、營銷一體化的市場網絡。

4.1積極調整育苗結構,培育適生樹種

應遵循適地適樹原則[2],按科學規律辦事,根據川、淺、腦不同自然地理、氣候條件,適當減少沙棘等當地樹種的育苗面積,增大抗旱、速生、經濟價值較高樹種的育苗面積,如青海云杉、祁連圓柏和油松等。現調整的基本格局是:川水地區主要培育青楊、新疆楊、山杏、油松和花灌木等速生、抗旱、經濟價值較高樹種;淺山地區主要培育青楊、榆樹、沙棘等造林樹種;腦山地區和林區周邊主要以發展常綠針葉樹小苗和種源苗木及野生適用品種苗木為主。同時,完善種苗引種、馴化程序,結合縣情實際,引進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無病蟲種苗,經過苗圃苗期培育,上山造林后逐步成活成材、開花、結果,繁衍后代,最終取代退化樹種。公務員之家

4.2加強國有苗圃科技培訓,提高育苗技術水平

目前,互助縣林業重點工程及城鎮綠化建設相繼啟動實施,種苗供不應求,迫切需要采用新技術,建立穩定的育苗基地體系。因此,必須抓好國有苗圃建設,發揮其骨干、示范和輻射作用。一是重點在苗圃領導班子建設、技術人員素質、技術水平和苗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在苗木生產的樹種、品種、數量和質量上下功夫,強化以質量求信譽、以質量求市場、以質量求生存的市場競爭意識,不斷調整苗木生產結構,培育出名、特、稀、優、新的市場急需的高質量苗木,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在苗木生產中,要與造林單位密切配合,制訂種苗生產計劃,搞好種苗生產與造林計劃的銜接,尤其是與工程造林相結合。四是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實行科學育苗,采用先進的育苗技術,重點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噴霧扦插等技術,廣泛推廣應用GGR生根粉,實行育苗全過程質量管理,層層把關,嚴格管理,以提高育苗質量。五是積極做好國有貧困苗圃的解困工作,要盡快制訂貧困苗圃脫貧方案,加強管理,積極引導,增強改革開放意識,提高適應和駕馭種苗市場的能力[3]。

4.3加強采種基地建設,提高種子利用率

良種繁育基地是林業工程的基礎和出發點,要在保護和利用現有資源的前提下,建設新的良種繁育基地,主要抓好優良資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廣,提高采種技術,建立健全種子采收、分級、貯藏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整套林木結實預測預報體系,引進林木種子采集和調制的機械化研究成果,加大采種基礎設施、種子貯藏冷庫的建設力度。

4.4引導多方參與,實現多種方式的苗木產業化生產

要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種苗是主要的發展模式。積極鼓勵有能力的農戶、城鎮居民、科技人員、私營企業主、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的干部職工,單獨或合伙參與林木種苗的開發和建設。同時,要進一步明確非公有制經濟參與林木種苗建設的法律地位,統一稅費、資金利用和投資等政策,為各種林業經營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從目前互助縣種苗結構狀況看,國有、鄉村和個體經營成分各占1/3,但從市場經營和投資渠道看,個體育苗更具活力,只要技術服務到位、引導有方,個體育苗可作為農村種苗產業的主體和骨干力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