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探討

時間:2022-10-14 10:07:28

導語: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探討

1生態公益林建設的目的

森林的主體為樹木及其他木本植物,其屬于一種與人類關系十分密切的生物群落,也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自然資源。隨著人們對森林認識的不斷加深,其作用除了獲取木材及相關林產品外,還具有顯著的生態調節作用,包括水土保持、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及凈化空氣等。建立生態公益林的宏觀作用是促進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為社會文明的發展創造優良的生態環境;微觀作用則是保存植物的多樣性,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

2生態公益林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補償不到位

近年來,壽寧縣進入一個大發展、大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建設項目用地需求越來越大,公益林保護與利用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我國現行的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較低,且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公益林不得用于商業性砍伐,這在無形中降低了林農的經濟收益,林農自然會對生態公益林的經營、建設與管護缺乏積極性。管護力度不夠,補償標準低,農民對公益林管護的態度也相對消極,加之農戶對公益林管護意識與水平不統一,導致林區管護效果參差不齊,生態公益林發展不協調。

2.2法律法規有待健全

雖然我國現行有多部森林管理的相關法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等,但是具體到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卻還未做到細化,相關的法規、條例還不健全。例如,公益林邊界的劃分技術認定不規范,且生態公益林多位于偏遠山區,農戶自身科學文化素質較低,故保護生態公益林的法律意識不高。

2.3毀林種植現象較普遍

在經濟利益的驅駛下,一些農民不顧國家對生態公益林的保護政策與法律約束,擅自開墾種植,導致大面積生態公益林受到損毀,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等產生嚴重影響。可以說,大部分生態公益林被損毀是由農戶擅自種植經濟作物導致的,雖然同樣是樹木種植,但是其與生態公益林所承擔的生態責任完全不同,從而影響到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

2.4政策影響

由于生態公益林不得用于商業性砍伐,所以人們無法從生態公益林生產中獲得相應的利益,而當其受到火災、盜伐等破壞時,沒有人愿意承包生態公益林,導致出現荒山荒地。林區農戶不會主動積極開展造林工作,使生態公益林的營造與管護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3完善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的策略

3.1提高林分質量

一方面,與所在區域的生態區位、林種類型、封育條件及農民的生產生活需求等相結合,對生態公益林采用封山育林的經營管理模式,包括半封、全封2種,提高其防護效益。管理過程中以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為核心,對江河上游、植被受到破壞后不易恢復的區位、水土嚴重流失的區域等采用全封措施,即禁止與育林無關的所有活動,特別是水源涵養林、重要的生態區位,必須進行長期封育。一些區位森林生長良好,且林木覆蓋范圍較大,樹種更加多樣化,則可采用半封育林的管理模式,除林木主要生長季節外,其他時期進行正常撫育,并可適當進行林業經濟活動。另一方面,要在遵循封育結合的原則下,實現天然更新與人工促進有機結合的經營管護模式,針對郁閉度0.4以上者采用天然更新的方法,將人為撫育、營造的干預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郁閉度在0.4以下者,則要采用人工促進的辦法。結合壽寧縣的地理條件、環境條件人工撫育當地優勢樹種,提高森林生態群落的穩定性。

3.2提高補償標準,采用多元化的籌資渠道

壽寧縣是重點集體林區,林業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部分的經濟收入。因此,在遵循“政府投入為主、受益者合理承擔”的原則下,多渠道籌集更多補償資金,在保證生態補償落實的前提下,激發廣大農戶營林護林的積極性。目前,壽寧縣在生態保護林補償方面的工作已初見成效,以2014年為例,壽寧縣共發放補償金近80萬元,其中林權者補償占49萬元。但這種補償標準還相對較低,應逐年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在國家、地方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中納入生態林補償的相關內容、細化補償標準,在地方稅收稅種中增設“生態稅”,政府征收后對其進行統籌安排,以保證生態補償款的全面落實。此外,自然災害對生態公益林的破壞也要納入補償機制中,壽寧縣防火路建設投入總計800多萬元,其中2014年投入近9萬元用于護林防火,建議后續逐年增加,以提高林農護林、防火的積極性。

3.3完善管理管護制度

要創新生態公益林的管護機制、提高其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就必須以穩定的生態公益林林木所權為基礎,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管到位、補償合理、責權利統一的管理機制,在公平、公正、公開和規范操作的原則指導下,保證集體經濟組織內所有成員均享有平等的收益權。可實行股份均山、聯戶管護模式,也可采用責任承包專業管護模式,或者采用相對集中委托管護等,具體采用何種管護模式,需要結合實地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林業部門要切實履行自身的監督管理職責,全面落實管護主體,縣、鄉、村等要層層管理,實行管理責任制,嚴格按照簽訂的管護合同執行,并做好督查與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追溯,嚴厲打擊對生態公益林濫砍亂伐的不法分子,促進生態公益林管護的全面落實。

作者:吳森貴 單位:福建省壽寧縣林業局托溪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