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研究

時間:2022-02-02 09:12:52

導語: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研究

傳統的林業在發展過程中模式具有單一性,主要是通過對木材的砍伐與銷售進行的。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的效率比較低,造成了大量的林業資源被浪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產業升級。林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走多元化的生態開發道路。通過多元立體生態開發,促進林業的發展,從而實現林業產值規模的不斷擴大。從國家統計局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到,在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我國林業的產值規模分別為3447.08億元、3902.43億元、4256億元、4436.39億元,這說明我國的林業發展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林業多元立體生態開發有效對策

1.1積極引入生態理念。在多元化立體生態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積極引入生態理念,充分激發林業產業的活力,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實現林業集約化發展,保護林業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1.2增加林業資源生態補償。在林業資源多元、立體、生態開發時,要注意加強林業資源的生態補償,以激發林業管護人員的工作熱能。同時,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補償機制,將補償資金的支配權分給林業護理者,引導其以高昂的熱情投身林業保護實踐。此外,加強森林經營與保護,規范社會造林機制,采用先進技術科學造林。1.3綜合利用木材等物質。發展林業經濟,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同時,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編制采伐計劃,有效推進森林認證等工作;采伐的木材要進行深加工,以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水平,提高木材產品附加價值;對林業非木質資源,要提高其利用程度,積極因地制宜地開發木本糧油和森林食品等,從而提高生物質的利用效益。1.4多層次利用林業空間。因地制宜地結合林業生態系統特征,全面、深入地發展林下經濟,可以達到合理利用林地生態環境,實現多元立體生態開發,不僅能提升林農的經濟收益,也能實現人與環境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發展林下經濟的策略

2.1采用林間套種的方式發展林下經濟。在發展林下經濟時可以實施套種,套種形式有2種,分別為林下套種以及林間套種。不同的套種形式具有不同的特點,使用的范圍也不同,因此在進行套種時需要選擇好合適的套種形式。林間套種主要是利用植物的差異進行套種,如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進行種植,這樣可以有效地抵抗風沙。林下套種主要是種植各種草藥、花草等,我國很多地區在發展林下經濟時都種植草藥,藥材的種植充分地利用了林業的各種資源,提高了林區群眾的經濟收入。2.2開展林下養殖活動。在發展林下經濟時開展林下養殖活動。養殖活動的開展可以實現動物及植物的雙贏,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原料,保證了動物的茁壯成長。動物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糞便,這樣也會為植物的成長提供充足的養料。如可以在林間飼養一些家禽,家禽可以捕食林間的一些害蟲,在活動時能夠使自身的肉質更加鮮嫩。同時家禽產生的排泄物對于林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幫助。2.3開展生態旅游活動。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升,這樣就為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因此在發展林下經濟時可以開展生態旅游活動。開展生態旅游時需要利用森林中的資源,為社會服務的同時來換取收益,進而增加種植人員的經濟收入。另外,隨著人們健康環保意識的提高,對于綠色食品的需求量在不斷的增加,生態旅游開發中,可以種植綠色的有機蔬菜,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滿足居民的需求,還可以轉變群眾的消費觀念,擴大綠色消費的影響力。但是,在開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勢必會對林業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旅游開發活動,需要加大保護力度,保護林業中的各種資源。而且要具有長遠的目光,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經濟效益,要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相處,這樣才能賦予生態旅游新的生機和活力。2.4解決農民就業和收入問題。林業是重要的基礎產業,林下經濟也具有勞動密集特征,可以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因為林下經濟不像高新技術產業那樣科技含量非常高,普通農民經過培訓后,就可以從事林下經濟產業。因而,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將能有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收入提高和林業增值。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對發展林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地政府都加強了林業資源多元立體生態開發意識,并通過因地制宜的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林業產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保障,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有力抓手,繼續發展多元立體化的生態林業,可促進林業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科灶.林業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發展[J].林產工業,2010(6):50-53.

[2]李永發.林業多元立體生態開發與林下經濟發展研究[J].河南農業,2016(5):29.

[3]于麗紅.多元種植立體復合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J].現代農業,2005(6):12-13.

作者:劉秋媚 單位: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黃陂鎮生態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