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林業投資效果的路徑
時間:2022-09-06 08:54:07
導語:提高林業投資效果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投資是發展林業生產的基礎和前提.鹽城市從1984~1994年投資林業專項資金和開發資金共3197萬元(不含縣、鄉兩級投資),其中:里下河地區農業資源開發林業項目投資396萬元,營造速豐林20o0h澎;黃淮海地區農業資源開發林業項目投資907萬元,營造農田林網33.33又10‘hm,;成片林11.33xl。,hmZ,世界銀行貸款林業項目投資185萬元,建立looot果品冷藏庫1座,林業專項基建投資1066萬元,營造速豐林17.33X103hm2;林業貼息貸款828萬元,營造成片林3466.67hm,,撫育中幼林9000hm.。這些資金的投入給本市林業生產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目前本市林業投資方向單一,林業生產樹種布局零亂,加工滯后,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林業生產的壯大、發展。現結合林業生產特點,就如何建立一個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林業生產體系,提高林業投資效果談點淺見。
1科學論證,臺一理規劃,傲到適地適樹,是提高林業投資效果的前提條件
鹽城市地處蘇北平原中部,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適宜多種樹不的生長。根據立地、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鹽城市林業規劃可分為四個區:(1)沿海防護林、用材林和干果林區。該區位于老海堤以西、串場河以東,立地條件好,林業建設要求速生、豐產、優質抗風性強的樹種。如杉木、水杉、柳杉、杜沖、銀杏、I一69楊、I一72楊、刺槐等優良速生樹種。(2)渠北經濟林、防護林區。該區位于灌溉總渠以北,土壤大部分為沙性土,水土流失嚴重,鹽堿面積大,淡水資源不足,生產基礎條件差。但黃河故道地勢高亢,土層深厚,光照充足,發展蘋果、梨、桃、柿等果村潛力大。所以在該區域建造果園和農田防擴林比較適宜,選擇速生、耐鹽、抗風性強的樹種,建立喬灌木相結合,用材林與經濟林相結合的林業生產體系。(3)里下河防護林、用材林區。該區位于串場河西,灌溉總渠以南,土壤大部分為湖蕩沼澤土,粘性重,有機質含量高,地下水位高,河流密布,好堤縱橫。該區域適宜利用河邊好堤,結合蕩灘開發建立用材林基地和柳制品編織的原料基地。實行林、農、牧、漁復合經營。(4)灘涂型林區。位于老海堤以東,東臨黃海。該區域土壤發育時間短,植被脆弱,鹽堿含量高。在開發初期選擇刺槐、紫穗槐等耐鹽樹種,在改良土壤的基礎上,逐步更新優良、速生樹種,提高林業投資效果。
2因地制宜,復合經營,建立生態型林業,是提高林業投資效果的有效途徑
根據本市的實際情況,營造復合林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模式:
2.1林一農復合經營型這種模式適用于大型河堤以及地下位比較低的成片造林地域。造林時實行林一農、林一經間作,林下間種矮桿、耗肥力低的麥、豆、油菜、藥材等農經作物。林農復合林,正常間作物年每公頃收益在9000元左右。
2.2林一漁復合經營型這種模式,適用于地下水位高的里下河蕩灘地區及沿海灘涂區,在蕩灘、灘涂開溝筑垛,使垛田地下水位保持在lm以下.在垛田上造林,河溝里養魚或特種水產品。林一漁復合經營模式,已被實踐證明是可行的,如建湖縣蕩中鄉躍進村“.67hm2林漁復合經營,溝垛寬各Zom,林地30.67hm,,水面33.33hm2,每公頃年產成魚12975kg,純利800元。
2.3林一農一漁復合經營型這種模式適用于地下水位低、地勢比較高的地區。如在地面真高1.Zm左右的里下河蕩灘,因常年裸露,柴草生長衰退,自然利用率低,在非泄洪區的此類灘地,四周開河筑圍抒,好內開“井”字河與四周相通,并配置排灌設施,采用寬窄行造林,林下間作農經作物,河溝里養魚或其他特種水產品,通過農經間作和水產養殖彌補林業生產見效慢的不足,提高林業投資的間接效益。
3適應形勢,拓寬思路,發展“龍頭”企業,是提高林業投資效果的戰略舉措
林業建設是一個包括生產、加工和銷售的系統工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林業要取得高效益,僅在林業生產內部環節上做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突破傳統單一的林業生產投資模式,打破區域分割和行業束縛,探索新型的林業投資路數。為此,要把發展林產品加工、銷售企業,作為林業系統工程的“龍頭”舉措.其益處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發展林產品加工銷售企業,既延長了林業投資的效益鏈,又可以按照市場需求定向培育原料基地,組織原料生產,實現資源優勢向商品優勢轉變,引導林業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甚至變廢為寶。二是發展林產品加工、銷售企業是引導林農從小農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橋梁和紐帶,從根本上解決了林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是促進林業生產區域化、規模化,實現林業投資規模效益的良好途徑。本市濱海縣正紅鄉過去編織生產是粗放、內向、松散型,主要編織一些農用家俱之類產品,效益低。現今鄉里成立融產、供、銷為一體的柳制品編織總公司,以總公司為“龍頭”,發展了6個柳制品加工廠,培育柳制品編織專業戶7500個,占全鄉總農戶85%。該鄉根據柳編“龍頭”企業的原料需要,在全鄉開發營造祀柳基地573.33hm,,年產祀柳1935又10‘kg,實現柳條產值580萬元,創利400萬元。公司根據國際市場行情不斷注意新產品開發,并將新產品編織技藝傳給農戶,使編織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外向型的方向發展.他們的產品銷往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三是林產品加工生產能促進科技普及和提高。根據市場竟爭優勝劣汰的原則,林產品加工不斷要求新的技術,新的工藝,使林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本市林業生產加工銷售企業的“龍頭”建立還剛剛起步,木材加工業初具當形,全市僅有6個膠合板廠,年耗木材sxlo弓m3,與本市林業生產的發展速度還不相適應。近幾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幅度的加大,經濟林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全市現有成片果園8000hm2,銀杏800hm,,無花果333.33hm,,這些經濟林的發展無疑給農村經濟增添了活力,但林產品生產與加工、銷售必須同步發展,才能使產加銷有機銜接。為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要抓住機遇,積極鼓勵一些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集團、個人或外商投資創辦林業“龍頭”企業,林業部門則要根據“龍頭”企業加工耗料需求,定向培育、建立原料基地,組織群眾進行有計劃的原料生產,形成林工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這是今后林業投資的發展趨勢。
4落實政策,強化執法,完善生產責任制,是鞏固和提高林業投資效果的可靠保證
隨著農業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林業生產也實行“樹隨田走”、“自主經營”。由于傳統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群眾對現有林業政策認識不足,加之林業生產周期長,經營責任制落不到實處,致使一些地區林網破壞嚴重,森林撫育管理粗放,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費,直接降低了林業投資效果。為了更好的鞏固林業成果,提高造林集約化經營水平,要大力宣傳黨的林業方針政策和林業法律法規,健全林業執法隊伍,強化林業執法,對林業違法案件要嚴肅查處。要建立和健全林業投資評估、監督體系,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嚴防資金流失,提高投資效果。同時要因地制宜認真落實好林業生產責任制,明確林權,以充分調動林農生產積極性,提高造林成活率,為鞏固和提高林業投資效益打好基礎。
- 上一篇:糧食局黨委宣傳工作要點
- 下一篇:林業生態建設的投資與管理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