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生態林業統計的初探
時間:2022-05-09 10:06:55
導語:基層生態林業統計的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統計分析改革必要性
(一)改革林業統計分析方法,滿足社會的需要計劃經濟時代的殘留的傳統觀念,仍然在影響著現行的統計分析工作,使得統計分析偏離實際軌道,統計分析沒有突出人本觀念、反映生態狀況改善的社會需求。林業統計作為數字資料的權威部門,建立一套貼近社會、深入基層、關注群眾的統計分析方法,才能夠對林業建設和生態改善做出系統評價。根據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運用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對現有林和新造林綠化面積的調查、測算,分析出森林、林木資源在現階段及可預見時間段內,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效果。更好地發揮統計為林業決策提供優質服務的作用。(二)充實統計信息化建設,規范建立統計指標體系以科學、規范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標準體系為基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建成完整的林業統計數據庫體系,全面實現林業統計信息處理和管理的現代化。現有的統計指標體系,在分析資金投入、生產量、森林覆蓋率、林木成活率以及經濟效益等方面的經驗較為豐富,缺乏反映生態建設成果和自然環境改善成效方面的內容。
林業統計分析的對策探討
(一)林業統計分析要有超前意識,緊跟形勢統計分析要緊跟形勢發展,同時也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潮流,抓住林業建設的重點、難點,進行調查研究。林業統計工作者既要熟知近期的工作目標、總體思路、工作部署及各項法律法規,又要注意生態理論的新動態,關心國內外林業發展的新形勢,加強新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提高系統分析能力。這樣才能滿足需要,調動全社會的支持和發展林業的積極性。(二)取材論證上要靈活多樣,重視實際調查選擇有代表性的實例對問題進行說明,比枯燥的數字起到的說服效果要好。所以,林業統計人員要真正深入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一線,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調查研究,從中挖掘那些零散的、雜亂的但有價值的的東西,然后進行去偽存真地篩選、歸納、精練,分析上要靈活多樣,避免林業統計分析抽象、籠統。(三)建設新“數字林業”數據庫,共享統計信息交流“數字林業”是以生態數據的數字化為依托,采用遙感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實現林業建設從信息整合—采集—處理—輸出全過程數字化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是林業建設與生態保護監測體系的核心。在現在的“數字林業”經濟時代,依靠互聯網和遠程數字通信平臺,將對數字實時采集的各類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和綜合評價,實時進行監測、預測,對各項損失進行評估,實現指揮決策的支持作用。
做好林業統計分析工作,需要全面系統地研究以及深入了解林業經營管理的具體情況,圍繞林業生態建設體系進行分析,從生態林業理論角度來逐步完善基層林業統計分析,為林業建設決策提供依據,以充分發揮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本文作者:郎晉妮工作單位:山西省陽城縣林業局
- 上一篇:鎮法治建設和教育活動要點
- 下一篇:林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