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苗木種植死亡原因及策略

時間:2022-05-16 11:23:38

導語:林業苗木種植死亡原因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苗木種植死亡原因及策略

摘要:進入經濟新常態的時代大背景以來,定西市搶抓西部大開發的形勢,積極探索出一條改善自然環境、發展林業產業助長地方經濟的道路,為實現新的發展夯實基礎。相關數據表明,受氣候、環境、人為因素的影響,當地林業苗木種植仍存在死亡率較高、質量低等問題。對此,著重分析了致使苗木死亡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林業;苗木種植;死亡原因;策略

林業苗木種植的死亡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為達到綠化與經濟效益的雙重目標,業內人員不得不重視對死亡原因的分析,要從深層次的角度剖析提升樹苗存活率的關鍵措施,改良原有種植模式,助力林業發展。

1當地氣候條件分析

定西市位于甘肅省的中部,地處黃土高原西部邊緣地帶,以渭河為界,形成中北部黃土丘陵干旱區和南部高寒陰濕區兩種自然類型,海拔高度為400~1700m。氣候屬于溫帶半濕潤和中溫帶半干旱區,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7℃左右,年總降水量5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日蒸發量達到1400mm。近10年來,定西市已逐步完成退耕還林工程,其總面積達到10萬hm2,荒山造林工程13.67萬hm2,完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3.33萬hm2,林業苗木種植、管理、培育投資達到55.6億元。由于林業工程的全面啟動,本地林地面積迅速增加,自然環境和風光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森林覆蓋率已從最初目標的8.6%增加到14.6%,完成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的建設和國有林場的建造[1]。

2林業苗木種植死亡的根本原因與防治措施

2.1原因分析。在工程實踐中,引發苗木種植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2.1.1反季節移植。定西市推廣林業工程建設并不長久,在苗木的移栽、培養和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如人員專業素養的缺乏、技能不到位等,在選擇苗木移栽時間時忽視了季節性對根系的傷害,沒有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在此階段很可能造成大量苗木的死亡。由于造林工程具有長期性,任務量也較大,一旦出現反季節移栽現象,容易引起工程基礎的崩塌,育苗后也無法正常生長,其經濟損失不可估量。2.1.2苗根過粗。在選擇幼苗時,部分根系較粗的苗木其生長速度已達到最大,甚至有些苗木已經死亡。在移栽時應對這類樹根進行切除,根系長度保持為原有的15%左右,以免影響后期成活率。2.1.3栽培技術欠缺。我國植樹造林工程推行的時間較短,且缺乏相應的專業工作人員,對樹苗移栽的程序、各個苗木品種的特性和生長需求了解不充分,無法正確處理植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不修剪死根或胡亂修剪葉片和根部等,都會影響苗木的生長。在培育幼苗時,也沒有深入實際調查當地的氣候條件,合理選擇適當的品種,在種植中苗木很容易因水土不服出現大面積死亡的現象。此外,在苗木的運輸中,也要最大程度地保護好苗木的根部,時刻給根部灑水以維持其生長代謝作用。同時,可以將能夠抑制蒸騰作用的物質噴灑在苗葉、樹干上,避免在運輸中失水死亡。這些工作都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加以實現,而現有的栽培管理人員大多不符合要求。2.1.4后期育苗不當。苗木在種植后,不能忽視日常管理和養護。而很多單位都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對苗木進行灌溉、施肥、保養等,降低了苗木的各種抗性,導致在發育初期便出現假死,當遇到雷暴雨天氣時,便有很多幼苗死亡[2]。2.2有效對策。針對上述苗木致死的一系列原因,栽培管理人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苗木的種植工作。2.2.1科學選擇苗木品種,提高種植質量。苗木品種的選擇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大陸性氣候的典型特征和夏季多雨的特點,要以抗性好、經濟效益高的品種為主,大力發展經濟林。在挑選品種時,應仔細檢測是否有劣質、壞種的存在。2.2.2改善種植環境,豐富營養資源。一個合適的栽培環境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苗木種植效果,其存活率也能大大提升。種植環境包括土壤結構、水資源灌溉、肥料噴灑、病蟲害控制等。要做好苗圃的土地整理,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嚴格按照地方栽種標準對土壤進行消毒、殺蟲、除草工作。如果苗木需要經過運輸,則要切實保護好根系,如防潮、遮陰、失水死亡等,同時還要避免機械損傷。當苗木運輸到指定地點后無法及時栽種的,應在溫濕度、遮陰條件較為適宜的地點存放。另外,要依據苗木的生長習性、氣候條件等因素控制種植密度,加強季節性管理,定期觀察其生長狀態。2.2.3完善栽植工作。苗木的栽培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在進行栽種前,要綜合考慮時間、天氣等關鍵因素。一年中如栽植時間過早,容易引起苗木的凍死;過晚則會影響苗木的生長周期,其死亡率也會增加。栽培人員應當選擇恰當的季節栽種,一般以春季為最佳,部分苗木品種適宜在冬季栽種。另外,要堅持深栽、多次灌溉的原則,在栽種前應松土,并在洞穴中加入適量水,混合成泥漿后再栽植。回土時也要從洞穴的四周往樹干上升,逐漸將土壤盤成橢圓狀。冬季幼苗栽培還要做好地膜覆蓋保溫工作,以保護苗木根系不被凍壞。

3結論

苗木是植樹造林的基礎,是促進林業發展的根本資源。要擴大林地面積,確保地方生態環境建設,立足提高苗木質量,做好培植管理工作,將成活率作為檢驗造林質量的基本標準。注重經濟林、防護林、優質林的開發和保護,積極解決現存問題,發揮綠化工程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秦景全.林業苗木種植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微探[J].農業科技通訊,2018(11).

[2]常洪瑋.林業苗木種植死亡的原因與防治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7(20).

作者:張朝陽 單位:定西市華家嶺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