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6-09 08:48:52

導語: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由于歷史學科的空間跨度和實踐跨度都比較長,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感覺很抽象,很遙遠,從而導致了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枯燥乏味,學生不能提起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不高。所以,就目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構建活躍的歷史教學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筆者的不斷探索,發現學生對歷史故事比較感興趣,通過歷史故事的引入,精彩的情節能夠清楚地記得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從而讓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歷史知識。

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故事教學的原則

由于故事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故事都是無法抗拒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慎重對待故事,引用的故事應該符合歷史事實,而不是經過太多夸張的渲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所以,將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充分遵守以下原則:首先是故事的真實性。教師要清楚地知道,歷史教學中的歷史事件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而非杜撰的。所以,在選取故事教學時故事的真實性是首要原則。一旦故事的情節和發展思路和史料不一,故事強大吸引力就會先入為主,對學生造成錯誤的引導,更有甚者會決定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取向。因此,在選取歷史故事的時候,故事必須要符合歷史,故事的發展必須要和歷史發展的方向一致,除了必要的在事實基礎上的想象和推測之外,不允許隨意虛構歷史。其次是趣味性。學生之所以喜歡聽故事,就是因為故事具有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歷史故事,在故事的渲染下,能夠增強歷史的范圍,增強學生情感體驗。[1]同時,歷史故事的趣味性也是在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在選取故事的時候要做到情節生動,具有新鮮感。最后是針對性。針對性也是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重要原則之一,所講的故事必須要和當前的歷史教學內容相統一,并針對某一個教學點進行歷史故事的引入,凸顯出故事的針對性,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歷史教學中,不至于脫離教學,在意識上發生分歧。

二、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故事的應用策略

1.利用歷史故事導入新課

在進行歷史新課教學時,很多教師往往不知道如何開始,或者就是生硬地讓學生預習,在上課的時候直接進行新課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對接下來的歷史知識的學習不熱衷,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歷史故事的方式進行導入,吸引學生的吸引力,在故事中設置懸念,讓學生發揮主動積極性進行歷史事件的探索。比如在教學《伐無道,誅暴秦》這一教學內容時,在進行新課之前,就可以先給學生講解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強國的故事。但是這樣的一位君王,怎么會淪落到“誅暴秦”地步呢,什么原因會讓人們揭竿而起,反對秦始皇的的統治。通過這個故事的講解,學生不僅了解到了秦國的統一,而且最后留下的懸念,為新課《伐無道,誅暴秦》埋下了伏筆,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認真學習。

2.注重歷史故事的語言描述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引入歷史故事增強教學課堂氛圍,通過這些故事都是即興的,需要教師口述給學生。那么在口述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求歷史教師具備深厚的歷史功底和歷史素養,加強語言的表達效果,注重語言描述,讓歷史故事更符合當時的歷史教學課程。[2]教師在進行歷史故事描述的時候,要盡量做到用詞準確生動且精煉,比如在講到秦國暴政,人民揭竿而起的的相關故事時,這里的用詞用該是“討伐”,而不是“攻打”,只有“討伐”才更能體現出人民揭竿而起的正義性和正當性,也能夠準確地體現出秦王的暴政。讓學生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歷史故事教學方式是一種生動地、有效地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歷史學習中來,更有助于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好方法,將歷史故事更好地利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劉佳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參考文獻:

[1]周建華.聽故事,學歷史——淺析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4:136.

[2]王建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分析[J].才智,2015,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