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11-16 05:09:39
導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初中教學水平也在發生質的飛躍,從枯燥的應試教育逐漸轉為著重對學生探究、創新和思考能力的培養。中學歷史在初中學生課程中也是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的。在教師對新的教學方式進行實施以提高教學水準的時候,還是會發現有很多問題。就當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對初中歷史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對策
歷史作為連接現在跟過去的一座橋梁,訴說著過去,推動著現在,引領未來。歷史能夠作為初中必修科目之一,說明其對于中小學生的重要意義,在增長學生知識與見識的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因此,在教育改革的督促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也應該做出積極地回應,歷史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積極反思并且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當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循規蹈矩
因為現在大部分初中歷史教師認為該學科教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記住書本上的知識點,然后再考試中得到一個高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大部分會以自己的講解為主,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很少,讓學生只是去傾聽,之后就是死記硬背和瘋狂刷題。而且我還發現大多數教師依賴教材,課堂講述的話都是照著教科書上念的,然后給同學劃出這節課的考點和難點。這樣和讓學生自學有什么區別呢?同時,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學生老師他們都會偏向于看分數去判斷這一個學科占的比重,所以大家都會本能的把歷史歸為“副科”這一類中,逐漸的對歷史學科方面的教育開始偏向單一老套。在灌輸式和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和主動去探究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都會減弱,本來對歷史存留的一點興趣可能也會隨之消磨殆盡。歷史本身是一個非常有趣迷人的學科,它的背后全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所創造出來的生動的故事,并不是那些枯燥無味的文字所能代替的。
2.錯誤應用改革后的教學方式
為了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改善其教學方式這無可厚非,但有些教師就只是照搬別人的教學模式,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同樣是在課堂中設計了一樣的活動內容,但是有些環節就是在浪費時間。例如,在教授《絲綢之路》這節內容時,老師就會常常會用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去總觀張騫兩次通西域的總過程。于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只是通過視頻了解了片面的知識,整節課學生都很認真聽課,但還是沒有完成教學目標,還耗費了許多時間。像這樣具有標志性的史實,教師大可以在PPT上展示圖片,再結合自己生動深刻的語言進行描述就行了,而且還可以根據對其內容進行合理的擴充,這樣一節課不僅輕松愉快還很高效。另一種錯誤地應用新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造成其原因的是教師對學生創新結果的判斷,課堂上學生會對于老師的問題有不同的想法,當這些意見不同意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去做一個正確的科學判斷。但是,有的老師因為自己專業知識的匱乏,怕自己做出的評論會是錯誤的,就以“大家可以再多閱讀多思考,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的由頭結束話題。這位老師這樣做沒有打擊到任何一位同學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對于疑惑還是沒有很好地解決,這種方法不可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
1.教師備課充分,正確教授和拓展知識點
初中的歷史教育是學生對歷史學最開始的接觸,也是之后歷史學習生涯中的基礎,所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不容小覷。學好歷史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還能培養出正確的三觀。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一位優秀的初中歷史教師最應該做到的就是備課充分,讓學生產生疑問的時候能為之解惑。而且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能夠多方面擴展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用歷史角度去看待問題,達到能夠學以致用的效果。這樣在確保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完全掌握到知識側重點的情況下,還能滿足學生對于歷史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分析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潛力。
2.增加師生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之前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師生對于學習歷史的方法就是照著書本上的概念和知識點死記硬背,不需要對真正的史實去深入了解,更不想過多的知道這個事件背后的歷史人物和背景。這樣的學習方法儼然是錯誤的,根本沒有考慮到部分學生的接納能力和理解能力。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多關心學生對于該門科目的學習情況,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弱點和應掌握的重難點進行梳理整合,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思路會更加清晰還能感受到老師的親和力,增加學習的自主能動性。轉變課堂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觀念,課堂的參與者必須是教師和學生,不能只讓學生做一名傾聽者,讓學生遇見問題時能夠多互相交流討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根據實際情況創新適合的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歷史新課程標準提出:“通過對初中歷史的學習,學生要能從歷史中汲取智慧,能夠用歷史的眼光觀察社會,規劃人生,逐漸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綜合素質,獲得全面發展。”創情境教學方法是現在廣大教師比較推崇的一種新興教學方式,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創新教學方法也并不只是說教師在語言表達上多一些技巧,或添加一些或有或無游戲環節,造成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學生真正去學習的卻很少的現象。另外,教師還可以用到多媒體教學儀器,現在我國大部分學校都會配置白板,教師將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這些現代化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這樣初中歷史課堂就可以從傳統教學的聽讀背寫跳出來,讓整節課結合著多彩的圖片和視頻轉變為探究、發現、思考、解決的過程。也就是把一個“死”的課本變成一個“活”的課堂。學生就在這樣一個精彩愉快的課堂中慢慢提高自己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對歷史越來越喜歡。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我們會發現國家對于青少年的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在培養創新能力和人文素質發展方面,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生在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博大文化的同時,更是能增強民族自豪感。而且歷史作為一門標志性的學科,更是應在其課堂教育上不斷創新發展,緊跟時展。筆者認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不可小覷,每一位歷史教師都要有發現自身教學問題并且找到適合的解決辦法的意識,加強教學水平,提高自身歷史專業文化水平。這樣歷史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而不只是紙上記錄的文字。希望筆者提出的問題能讓許多初中歷史老師找到共鳴,提出的解決方案能夠對初中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解玉榮.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06).
[2]陳梧桐,李偉科.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陳麗.有的放矢活化歷史課堂———初中歷史課堂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之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2,(24):72.
作者:饒貴華 單位:云南省元陽縣小新街中學
- 上一篇:在初中歷史課堂中人文素養構建策略
- 下一篇:如何讓初中歷史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