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創新能力的培訓
時間:2022-03-04 11:12:35
導語:高中歷史創新能力的培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巧妙置疑,鼓勵參與,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是一個質疑解惑的過程。我們在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巧妙設疑,這樣才能使高中生感興趣。所設置的問題應該與高中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系,能夠使高中生深思與啟迪,能夠調動高中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創新性思維。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設計問題,讓高中生積極討論,激勵高中生勇于質疑,積極引導他們探究學習。我們要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以引導者、參與者和探究者的角色參與教學活動,引導高中生積極探索,暢所欲言。在課堂探討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捕捉高中生創新的火花,積極鼓勵和引導。
二、改進學習方式,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高中歷史教師往往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視學法的探究。其實學法是教法的基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正深入推進,通過課程改革不僅能夠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而且迫切需要高中生轉變學習方式。讓高中生學會求知、學會探究、學會創新、學會做人。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歷史知識的特點,遵循該學科發展規律,積極引導高中生有效學習,幫助他們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高中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突出教學過程中的體現發現、探究、創新等認知活動,使高中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鼓勵高中生自主、合作與探究;高中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三、關注學生生活實際,是培養高中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強調要繼續重視雙基的培養。可見,高中歷史課教學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培養高中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我們應該重視“雙基”的培養,但是教學目標不能只停留在對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上,更要讓高中生用所學知識觀察、思考、探究和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就是說讓高中生用理論指導生活學習。創新源于社會實踐,要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社會、聯系生活,引導高中生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高中生的實踐能力。為了能把高中生培養成具有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人才,高中歷史教師要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盡量采用緊貼高中生學習生活實際的例子等論證理論觀點,或列舉一些生活的實例用相關觀點分析,這樣使高中生學習起來感到學有所用,又極富興趣。為此,我在上講授新課之前都會通過尋找有關的生活實例導入新課,然后聯系新知進行解說,這樣上起課來顯得格外輕松和有效。
四、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走進高中歷史課教學,它打破了原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格局,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具有直觀、生動、趣味性強的特點,能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結合在一起,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感染力與說服力;能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創設讓高中生思維層層展開與深入的課堂教學情境,有助于高中生分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特別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開闊了高中生的視野,為高中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五、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課,讓高中生在活動中不斷創新
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發掘他們的潛能,是現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活動課的設置和開展必須有效體現現代教育的特征。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課,讓高中生接觸社會,提高交際能力;通過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之中,鍛煉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課還可以使德育教育有機滲透到歷史學科之中,并且能夠收到良好的教育實效。傳統說教式的德育教育已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高中生,教育效果甚微。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課,高中生會在無形中受到德育教育。總之,新時期高中歷史課教學要順應時展,擔負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使命。我們要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有效開展自主、合作與探究式教學,組織生動多樣化的活動課,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歷史教學實效。
作者:王敏單位:惠民縣第一中學
- 上一篇:鎮食品安全工作自評報告
- 下一篇:鄉鎮工作考評自評報告(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