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研究
時間:2022-04-03 03:09:10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文精神是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人文性是歷史的重要特性。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與歷史規律,還要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發展。高中歷史教學要站在人文的高度上,統一設計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思想發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歷史;人文精神;策略分析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研究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發揮歷史學科在德育方面的獨特功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與完善,發展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是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傳統美德上具有很大的功效。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深刻的人文精神,這是歷史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
(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史為鑒,個人和社會才會不斷進步與發展。通過歷史的學習,對世界與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總結,讓學生更好地審視自己,學習優秀歷史人物的精神,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不斷改進。利用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學生進行啟發,逐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隨著對歷史學習的深入發展,培養對歷史精神和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正視歷史,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二)滿足學生的生活需要。高中生已經經過多年的學習,正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在學習中逐漸進入到社會、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在面對社會事件、熱點新聞的時候,開始清楚的表達自身的觀點,對歷史發展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從學生心理發展入手,做好歷史教學工作,發展學生人文精神。
二、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發達的社會下,有很多途徑可以獲得學習信息。但是高中歷史教學中,教材是學生獲取歷史的主要資源,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資源。教師應該對歷史教材中的知識以及相關史實進行分析,合理的使用教材內容,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育,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材按部就班的講解教材,劃重點,學生被動的記憶,缺少對人文精神的挖掘,學生感受不到歷史教學中的人文色彩,嚴重壓制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結合新的教學理念,用滿腔的熱情將人文精神挖掘出來,讓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大膽的取舍,既要能夠展現歷史發展規律,挖掘出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還要注重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更要展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歷史中的人性光芒。在歷史教學中應該以史為鑒,讓學生學以致用,切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二)通過歷史人物,培養人文精神。歷史學科中有很多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人文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典型歷史人物的榜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過歷史人物的成長軌跡與典型事件,汲取他們的歷史經驗,珍惜當下生活。例如,孔子、張騫、岳飛、鄭和、林則徐等等,分別展現了“仁愛”精神、赤膽忠心、精忠報國等重要精神。在例如,近現代歷史中的,。他具有淵博的學識、寬闊的胸襟,胸懷祖國,高瞻遠矚,這些都讓學生有著深深的欽佩之情。這些歷史人物身上,都有著超凡的精神品質,有著堅定的信仰,對學生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學習歷史人物的精神,感悟人性的美好,進一步感悟其豐富的思想與無私的品格。(三)優化人文結果,提升人文素養。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的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教師要將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善于營造輕松的、自由的、和諧的民主氛圍,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逐漸提升。首先,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歷史學習是學生不斷積累知識,構建歷史體系,加深歷史知識理解的過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歷史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方式創設情境,抓住學生自主學習的活躍點,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深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第二,在課堂活動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長期以來,我們國家歷史教學的主要方式就是教師單一講解,學生被動機械的接受,這種教學方式不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無法利用歷史學科特點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因此,必須摒棄這種單一乏味的課堂教學模式,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營造學生學習歷史分氛圍,讓每個學生都獲得相應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課堂小型辯論會,在辯論中認識歷史,凈化學生心靈,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實現人文教育目標。我們還可以開設“主題班會”,讓學生對統一主題進行分析,例如認識康熙,新文化運動等等,讓學生勤奮進取,更好地理解人文知識。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新課程教學的理念與教學內容,開展人文精神教育,促進學生人文精神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萍.淺析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2):151-151.
[2]任宇杰.淺析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7,(07):67-68.
作者:王宏 單位:甘肅省永靖縣移民中學
- 上一篇:中學歷史教學文字史料運用分析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學史學理論應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