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創新實踐分析
時間:2022-08-12 10:04:57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創新實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擁有著絢爛多彩的文化,而想要將這些文化更好地去滲透和傳承,則需要通過學校的歷史教育發揮作用。高中歷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既要讓學生們了解歷史知識,也要逐步去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這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一定的現實難題,本研究以此為核心,探索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逐步去實現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
【關鍵詞】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教學模式;創新實踐
1.引言
歷史學科本身有著獨特的特點,但也正是由于這一特點,造成高中歷史教學實效始終無法得以提升。一方面是學生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足,學習興趣低下,造成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另一方面是學生很難更全面的了解歷史教學的內容,通常會出現“一知半解”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將生活化教學理念運用其中,尋求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策略。
2.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運用前提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前提,則需要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化教學理念,目的是將學生帶入到生活化的場景當中來。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的定位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特征,能夠為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這其中包含的要素有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知識水平等等,為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踐奠定基礎;其二,善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歷史知識的傳授,教師對于語言的掌控能力十分關鍵。如果僅僅是“照本宣讀”很難展現出歷史學科的獨特魅力,當然也需要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保證文化內涵以及底蘊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對此,歷史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成為聯通學生與歷史學科的橋梁,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從而達到生活化教學目標,賦予高中歷史課堂全新活力;其三,師生關系的生活化。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這一點放在高中歷史學科同樣受用。特別是在生活化教學理念下,更需要師生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即平等、尊重,在一種相互信任的環境中開展教學,所能夠展現出的效果勢必事半功倍[1]。
3.生活化教學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策略
3.1創設歷史教學生活化情境。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實踐,需要做好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教學情境,對于學生本身有著一定的影響。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之上,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完成對歷史事件的講解,雖然能夠實現知識的傳遞,但所展現出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很難吃透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內容,導致出現“死記硬背”等教學方法。對此,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則能夠將學生從晦澀難懂的歷史環境中拉出來,帶入到生活化情境當中來,真實的感受歷史事件,強化自身體驗[2]。3.2打造歷史教學生活化方法。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多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很難去感同身受。這種情況下,則需要高中歷史教學將生活化方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學生的體驗更豐富。同樣,從大量的實踐結果當中也表明,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聯系實際,學生的接受度更好,更全面的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因此,要善用生活化方法,將生活中的資源作為教學資源,完成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實踐。例如在講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將其中的內容逐一講解,整個教學過程將變為枯燥、乏味,而如果從身邊的資源著手,引入更多生活化的內容,結合當前我國在新時代的新理念,如“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則能夠賦予課堂新內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成就感。3.3實現歷史教學生活化評價。教學評價,屬于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將產生積極影響。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使得教學評價結果更合理,能夠從根本上看到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情況。例如在高中歷史“五四愛國運動”一課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并了解爆發的原因。生活化理念在這一過程中的應用,則是在課后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以互動為前提進行評價,避免了枯燥的評價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以交流為前提,以評價為核心,所展現出的評價效果更為理想。
參考文獻:
[1]紀小鵬.淺論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53.
[2]李元元.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108.
作者:黨有萍 單位:甘肅省卓尼縣柳林中學
- 上一篇: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策略分析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與學的和諧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