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淺探
時間:2022-09-30 03:29:55
導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淺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中教育階段,歷史學科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其可以引導學生全方位地掌握事物的來龍去脈,指引學生理性、科學地面對歷史。在新時期下,高中歷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不能簡單地讓學生記憶歷史知識,同時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歷史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知識積累,逐步獲取的歷史能力、情感、價值觀念,其可以引導學生立足于歷史的視角,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反思、解決。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重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核心素養環境,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價值等進行全面培育,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一、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概述
歷史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比較穩定、具有歷史特色的思維、能力,是學生歷史知識水平、情感、價值的綜合表現,其涉及到歷史價值、歷史理解、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等各個方面。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教學過程中,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綜合表現,其強調通過素養代替目標,要學生從歷史的角度、觀點對問題進行發現、思考、解決,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個體能力、心理品質。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科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在實踐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做到持之以恒,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學生的發展規律,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培養。對于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其具體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幾個方面:(1)唯物史觀,這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對于歷史發展,是一個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的過程,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歷史表象感知歷史本質。唯物史觀是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學習、探索的核心理論及思想。(2)時空觀念,其主要是在特定的空間聯系、時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思維,時空觀念是了解、感知歷史的基礎,也是認識歷史重要的核心觀念。(3)史料實證,其主要是指對獲得的歷史材料進行辨析,并通過可信的史料,對歷史進行重現的態度及方法,史料實證是學生在認識歷史、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必備的思維品質。(4)歷史解釋,其主要是以歷史材料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客觀評價的態度及方法,歷史解釋是學生在歷史理解的基礎上展現出來的歷史敘述能力,是考查學生歷史觀念、歷史知識、歷史能力的重要指標。(5)家國情懷,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關注社會責任、人文情懷,以服務于國家、民族的精神,家國情懷是學生歷史思想、歷史情感的重要展現,也是歷史學科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
二、核心素養引領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歷史意識主要是人類對自然及社會在時間長河中出現的變化、現象、本質產生的認識。在歷史意識的影響下,人類才會不斷的反思、繼承、發展歷史,實現愚昧向文明、低段至高級的社會發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必須注重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便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看待問題。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近代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知識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討論以下問題“如果你是近代的一個資本家,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你想開一個茶葉廠,需要有什么?”對此問題,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資本,其次,還要有必要的技術、勞動力、原材料等,為了確保茶葉廠的持續運作,還應該保證產品的競爭力。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組織,學生就會對“資本、技術、原材料、勞動力、市場”等有全方位的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比近代資本主義和現代市場主義之間的差別,指引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對現代社會進行深入思考。2.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由于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無法重現的特點,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枯燥無味。對此,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必須采取適宜的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歷史內容形象的展現到學生眼前,讓學生可以貼近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高中歷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景模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問題,幫助學生挖掘歷史內涵,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這部分知識時,針對南京國民政府在1935年提出的國民經濟建設活動這一知識點,教師讓學生對這樣的開放性問題進行思考:假設你成功的穿越至1930年,成為當時國民黨的1號人物,面對日本入侵、武裝軍閥割據的大環境,你會如何將國民經濟發展與抗日戰爭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有的學生表示可以與武裝軍閥談判,合作抗擊日本侵略;有的學生表示會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集中力量抵抗日本。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方案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就會對教材內容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發展。3.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高中歷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意志,引導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這也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關鍵。在實踐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要采取各種教學手段,指引學生可以深入的感受歷史,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的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簡單的為學生介紹一下張謇的事跡,讓學生感受張謇放棄做官,毅然決然地投入到實業創辦中,加深學生對張謇將個體命運和社會命運結合在一起的良好品質。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思考當前有的企業為了個體利益,大肆破壞環境,危害群眾的不良行為,引導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鴉片戰爭”的知識時,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視頻,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林則徐為國為民的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索鴉片戰爭的背景、發生時間、結局、影響,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良好家國情懷。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會對“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有深刻認知,這就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促進了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于核心素養的視角,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持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使得學生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培育,滿足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許麗紅.淺談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高中歷史教學[J].新課程,2017,(04):156.
[2]周勝.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16):118.
[3]石佳.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途徑淺談[J].新課程,2017,(9):172.
[4]潘明足.在高中歷史新課程下,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北方文學,2017,(05):162.
[5]尹澤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2):114.
[6]焦文娟.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2016,(27):1
作者:王娜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第七中學
- 上一篇: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體系構建思路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與方法思考